陈思璇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应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技术与本门课程深度融合,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应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发展,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会计人才。
关鍵词:“互联网+会计”;《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3.064
0 引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指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增强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会计岗位也开始了“互联网+会计”的改造,电子发票、金税三期、网上财务咨询等都是典型的实践,不仅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也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教育不能脱离实践,要紧跟形势,适应社会发展,所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会计人才,成为教育模式变革的方向。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财务软件方面的必修课,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联系最为紧密,本课程培养对象从小生活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对网络比较感兴趣,同时又乐于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可以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互联网寓教于乐的进行教学。但是目前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不足。
1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完整的掌握会计知识基础上,融合计算机操作技术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处理一系列会计问题。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如下问题。
1.1 教材内容滞后
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这一过程的链接纽带之一就是教材。“互联网+”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应向会计数据分析,管理决策等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不少教材中对内容的介绍不是很详细,有的理论部分涉及较多,有的还仅仅停留在软件的操作技能上,并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到有效的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后续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再者教材中的相关法规政策跟不上税务、会计法规制度的改变。
1.2 教学手段落后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虽然该课程的授课地点多数已经在机房,但是还是存在老师未充分利用机房便利条件和互联网技术,除此之外缺乏实用教学手段等。学生在运用财务软件处理业务时虽一人分饰多角色练习,但并不理解业务流程和单据传递过程,也不理解原始单据和财务软件的对应关系,更不会理解财务软件前后设置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财务与业务脱节,财务软件操作错误也不知道如何修改。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练和课本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实现了会计的信息化,但并没有把会计数据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应用到管理决策上,更没有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
1.3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70%,且期末考试为纸质开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展示学生的真实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财务软件、理解业务流程的原理、掌握单据的传递关系、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毕业后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这种考核方式亟需改革。
1.4 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本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具有完整的会计、税务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和财务软件操作原理及流程、协同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师资队伍。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会计税务法律法规等变化发展迅速,教师的知识更新很难跟不上。另外,高校教师与企业联系比较少,对软件操作原理和实践应用了解较少,很少知道高校版财务软件和商业版的差别在哪里,这就会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理论知识扎实,计算机技能本领过硬,但是缺少教学组织经验、教学手段运用经验、实践实战经验,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经验,甚至有些教师还有实战经验,但是他们缺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也不愿意去学习新技术知识。所以从整个师资团队来看,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效果欠佳。
2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技术及其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会计岗位能力分析,提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和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改进意见。
2.1 完善教学内容
依据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信息化的要求及其我院机房使用的财务软件设备,重新构架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部分:第一块是企业第一次使用财务信息化软件的设置工作;第二块是教学使用软件各个业务子系统的初始设置;第三块是使用教学软件各个业务子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第四块是使用教学软件融合“互联网+”技术进行期末业务和数据的处理。本课程的内容主要针对会计基本账务处理流程所涉及的岗位开设,集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在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原有的财务链与供应链相融合,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相结合,仿真企业原始单据,将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财务业务一体化。为了弥补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的缺点,理论部分和操作演练可以由学校教师完成授课讲解,所使用的软件各个模块的构建及其实训部分可以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完成教学工作。
2.2 丰富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制作微课、小视频,利用互联网和学生进行交流,利用QQ群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及其学习通线上线下结合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搜集视频资料、文字信息,结合企业案例分组分角色进行操作练习,以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演练,总结业务流程及其每个流程之间的关系,教师进行总结关键知识点和操作步骤及其易错点和出现错误之后在财务软件中的修改方法。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展示,老师为组织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
2.3 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全方位的考核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不能仅仅的采用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且期末考试为纸质开卷考试,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课程成绩考核。考试成绩修改为平时成绩20%,技能成绩也即是实训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包括出勤、作业、上课表现、以组为单位的任务完成及展示情况、学习通软件测试成绩等;实训成绩根据财务软件各个子系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期末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操作两部分,期末考试形式改为上机考试。考核方式改革之后,本门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习惯的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身为一线教师,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师从思想上應当转变观念,《会计信息化》课程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借助互联网充分利用机房设备优势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摆脱传统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其次,积极参加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培训,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参加各种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最后,积极到企业进行锻炼。下企业锻炼可以帮助教师真实的掌握财务软件高校版和商贸版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可以提高老师的会计实务水平。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会计信息化课后才能中,将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任春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财会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8,(04):164-165+171.
[2]米雯静.“互联网 +”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教育经济,2018,(10):95.
[3]杜希杰.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8,(3):319-340.
[4]段辉军.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经济师,2019,(1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