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义,张 卢,倪晓辉,夏海冬,刘晓冬,吴连华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100)
急性膝关节韧带/肌腱附着点损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产生此类损伤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便是人体的腱性组织具有较差的血运,且止点区断裂造成的肌腱-骨骼界面难以修复,在临床上常常以保守或者抽出钢丝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欠佳,容易产生较高的致残率[1]。本文对带线锚钉固定修复急性膝关节韧带/肌腱附着点损伤的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急性膝关节韧带/肌腱附着点损伤疾病的43例患者,随后将这43例患者分为常规修复组(21例)以及固定修复组(22例),分组依据为治疗方式。在常规修复组的21例患者中,年龄19~56岁,平均(35.36±3.25)岁,男15例,女6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为5~15 d,平均(9.2±2.3)d,在固定修复组的22例患者中,年龄19~55岁,平均(35.71±3.27)岁,男16例,女6例,受伤至手术5~14 d,平均(9.3±2.4)d,在这4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为髌腱髌骨止点损伤,有20例患者为内侧副韧带损伤,有18例患者为后交叉胫骨止点损伤,有3例患者为外侧副韧带腓骨止点损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
常规修复组:对常规修复组患者进行常规修复治疗,以保守或者抽出钢丝的方式为主。
固定修复组:对固定修复组患者进行带线锚钉固定修复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及气囊止血带下,对患者做切口,切口位置选在膝关节伤侧,以此来充分对韧带/肌腱断端及撕脱骨面进行暴露,对骨面使用钻头进行打磨,使其粗糙渗血,在骨面使用开口器进行钻孔,在钻孔内将锚钉植入器顶部置入,以此在骨面下2~3 mm植入锚钉,随后将植入器拔出,对锚钉上的缝线进行牵拉附着,以此来确保锚钉固定牢固,必须时为了确认锚钉位置可以使用C形臂X线机透视,将韧带或肌腱使用锚尾端缝线进行褥式缝合或者Bunnell式缝合,随后进行收紧固定确实,以此来对韧带或者肌腱止点结构进行重建。在患者术前30 min和术后3~5 d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固定4~6周保护性可控制活动支架,同时对患者辅助超声波进行透入以及气压治疗,在患者术后对患者立即进行指导,主要指导患者在支具下进行康复锻炼,在指导下术后3周进行关节允许下进行练习,在患者术后6周后可以弃拐,在患者术后8周后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由我院医师进行详细地记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
固定修复组与常规修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出血量(mL)固定修复组 22 59.02±6.26 7.42±2.14 26.52±4.16常规修复组 21 65.58±8.55 15.28±4.88 47.68±8.25 t —— 2.8803 6.8949 10.6940 P—— 0.0063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
固定修复组与常规修复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n(%)]
引起膝关节韧带/肌腱附着点损伤的常见原因便是机动车事故或体育运动,同时机械暴力会导致组织成撕脱性,其断面成马尾状,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导致骨面撕脱性骨折,作用力和消散的情况可以决定病情的严重程度,但是临床上抽出钢丝法进行治疗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压疮等情况,而螺钉固定法附着点的骨折块往往较大,这种较大的骨折块容易出现破裂等情况,故上述两种方法容易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3-4]。
而带线锚钉固定修复治疗具有手术适应证广,可以有效地固定缝合韧带/肌腱与骨,手术操作简单,具有较小的创伤,而且可以避免骨骼的过多操作致局部骨折的可能。除此之外,锚钉较小,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埋入骨质,无需二次取出[5]。
综上所述,带线锚钉固定修复急性膝关节韧带/肌腱附着点损伤的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