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梅 山西吕梁临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于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渐实现共同富裕[1-2]。2019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后,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成立。为了确保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脱离贫困状态,需加强驻村工作人员的选派管理工作,使其在脱贫工作中做到帮扶扎实、群众满意的效果。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政府执政理念从管理型工作模式转变为服务型工作模式,转变的过程既可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挑战。面对挑战,驻村工作人员需灵活掌握脱贫攻坚后续工作及乡村振兴相关农村政策,带领所驻村群众稳固脱贫成效,实现既定目标,例生态保护致富、教育培训致富、发展养殖致富等[3]。但从目前的状况分析,多数驻村工作人员未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对脱贫后续工作及乡村振兴政策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入,难以满足稳固脱贫攻坚战果及实施乡村振兴政策的需求。
驻村工作人员与村两委是具有共同目标、互帮互助、互相监督的关系,若驻村工作人员与村两委之间的关系僵硬,各行其是、各司其职,则会影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顺利进行。此外,驻村工作人员出现懒散、无纪律等不良行为,也会导致既定目标的难以落实。
由于目前的驻村工作队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工作任务存在较大的差异化,且未深入研究相关政策,导致驻村队伍未能突出专业性、时效性及政策性等特点。由于驻村工作的内容和重点具有明确性,因此需要较高素质的人员[4]。但从目前来看,驻村工作队中严重缺乏全能型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且驻村工作人员年龄普遍较大。
多数驻村工作队员存在下村时间少,与群众接触少等情况,且未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与责任心,导致驻村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此外驻村工作人员的发展意识较为薄弱,多数工作都在做表格、传话等表面形式,未将重心放在实际工作中,导致群众收入及生活并无实质性变化。驻村工作人员对村务存在的问题未能积极解决,且不重视村干部的培养及党员的发展,充当“老好人”,停留于配合村两委工作的层面,主人翁意识不强。
县乡财政需依据驻村工作队员的现状予以培训经费支持,对驻村工作人员政策水平、业务技术、人力管理等进行培训,提高驻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通过所学知识为村民带来切实利益。
驻村工作人员应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及重点,处理好村两委之间关系。在调节农村矛盾、调查农村实情、宣传党政策的同时,利用监督、引导等方式协助村委,带领村民稳固脱贫成效。实时监督村级的决策、民主管理及选举等,使村干部依法办事,实现党务、财务、村委的规范性和公开性。驻村工作人员在彻底掌握所驻村群众的重点问题及生活状况后,需及时向上级政府反映其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村级组织间的矛盾与关系,营造驻村工作人员与村两委互帮互助、互相监督的局面,全面促进脱贫攻坚政策的发展。
首先,下派驻村工作人员需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良好的综合素养及较强的管理组织能力。驻村工作队员思想落后、行为散漫,会严重阻碍脱贫攻坚后续工作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而选择优秀的驻村队长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驻村工作队员的工作须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且工作内容应与所驻村群众切身利益挂钩。若驻村工作人员工作中存在问题,则会引发村民的不满和矛盾,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群体性事件[5]。最后,重视驻村工作队员的人员搭配,驻村工作成员应以青壮年为主,老年为辅,实现老中青结合互补的结构。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驻村工作人员需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从知识角度分析,驻村工作人员需全面掌握脱贫攻坚后续工作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及相关业务知识,且自身具有较高综合素养。
首先,需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记录好驻村工作队员的工作考勤及监督考核,继续成立监督小组对驻村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其次,完善驻村工作的会议制度,驻村工作队员需定期开展交流会与汇报会,积极汇报自身工作中的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相关部门需实施督查驻村工作队员政策落实的情况[6]。最后,完善驻村工作队员的考核制度,相关人员需结合工作成效、组织建设及村集体的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激发驻村工作人员的热情与积极性。通过考核制度与监督制度,可有效促进脱贫攻坚后续工作及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提高驻村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驻村工作队员的管理在脱贫攻坚后续工作和乡村振兴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可决定相关政策是否能真正有效落实。只有管理好驻村工作队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政策与方针,才能如期实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