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中国智慧的世界理解
——评《中国哲学关键词》英文版

2021-01-15 19:49赵妍妍陈玲琳

赵妍妍,陈玲琳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不断创造和延续下来的文化,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1]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我们不仅应继承传统文化,更应使其得到发展与完善,使其与世界文明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季羡林先生曾说:“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是不平衡的。我们中国人拿过来太多,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送出去太少。”[2]《中国哲学关键词》英文版出版,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国之道的世界了解,无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哲学关键词》中文版由王月清、暴庆刚、管国兴担任主编,由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暴庆刚、钟海连、赵锭华等多位学者共同撰写。英文版于2020年6月由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项舒晨翻译。该书在参考和借鉴学界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梳理和研究,选取中国哲学这一学科成立以来,在中国哲学流变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概念范畴名词作为研究对象,内容涵盖面广且有很强的针对性。该书英文版出版,能够帮助海外读者了解中国哲学思想,消除其对中国哲学的误解甚至偏见,有助于加强中外哲学对话交流。该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结构严整。

中国哲学范畴是中国哲学几千年发展的智慧结晶,也是联结中国哲学思想的纽带。对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前人已有许多开创性的著作。该书中文版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详尽梳理了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近40个重要范畴,如“道”“天”“命”“心”,等等。在内容上涵盖了宇宙论、本体论、人性论、修养论、方法论、境界论、历史观、政治观等内容,涵盖面广且有很强的针对性,基本上能够代表中国哲学的主体内容和体现中国哲学的根本特质。同时,以哲学范畴为中心,在纵向上,对每一个关键词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梳理,较为清楚地呈现其历史流变的线索;在横向上,揭示每一哲学范畴在不同学派、不同思想家那里所具有的特定含义,让读者在全面了解哲学关键词的同时把握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例如,在谈到“天”这个概念范畴时,该书从“主宰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三个层次进行论述。在谈到“主宰之天”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从原始时代到殷商时代、周代,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墨子以及汉代董仲舒等的历史发展流变,并进行一定的总结,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尽显中国哲学传承之精妙。该书英文版尽可能地涵括了中文版的主体内容,忠实地尊重了原书的结构布局,对于海外读者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语言精湛,翻译精确。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汉字作为载体,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极其丰富,往往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就有不同的含义。如何在中西文化有着极大差异的背景下准确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哲学思想,如何让中外哲学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对译者来说无疑是艰巨的挑战。该书译者以对中国哲学的精熟理解和深厚的翻译功底,不仅保证了译文的流畅与完整,还保持了原版的意义与精神。例如“中庸”这个关键词,在中国哲学语境中,无过无不及而恰到好处是其体现。中庸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且在《中庸》中将“中和”看作天下之大本和万物共行的规则,万事万物处于中和之中才是和谐的状态。译者使用“Equilibrium and Commonality”(平衡与共性)来翻译“中庸”,即抓住了中庸的内核,将其动态平衡的特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再比如,“君子”是中国哲学最为重要的一种人格理想和追求。在孔子看来,君子具备仁、义、智、勇、逊、忠、信、敬等品格,好学多行,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是有道德品性的人。译者使用“Exemplary Person”(模范人物)来翻译“君子”,语言简洁,直观地让海外读者认识君子的模范作用以及人们对于君子人格的孜孜以求。

第三,根植中国,放眼世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举世罕见。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例如,流传至今的君子人格、孝道家风、自强不息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距离也被拉近。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因为一些原因也曾黯淡过,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位置无可取代。从文化的民族性来说,各民族文化存在着差异,中西文化都体现了自身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彼此各有特色。该书在内容上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十分重视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价值,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来履行自己的义务,“仁”“义”“礼”“智”“信”“孝”等道德规范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被完善,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责任与义务被不断强化。“君子人格”“礼”“中庸”等都是独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该书中文版对这些概念做了细致梳理,英文版则进行了非常准确贴切的翻译,方便读者了解与认识中国哲学之精华。“诚”“信”“自然”“和同”等概念范畴不仅仅为中国现代社会所用,而且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生态危机加剧等复杂情况下,也能够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说:“了解中国哲学关键词,有助于把握中国哲学的民族性、历史性、独特性,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路和独特语境,有助于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与全球文明开展对话交流,实现现代转换。”[3]就此而言,该书英文版的出版无疑是及时的,对于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以及中国之道的世界传播,其意义不言而喻。

总体而言,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该书在内容上保留了原版的志趣,语言流畅,表达精准,不仅传播中国之道,有利于世界对于中国传统智慧的了解,而且对于纠正海外学者对于中国文化核心概念认知上的偏差甚至错误都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是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优秀翻译作品。

当然,该书作为《中国哲学关键词》中文版的译本,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与中文版相比,英文版对于“体用”“理事”“忠恕”“慎独”四个概念范畴,可能是由于这些内容较难翻译或者因为东西方语境的巨大差异而难以完整传递这些概念所表达的思想,因而译者进行了舍弃。这对于全面传递中文版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影响。其次,该书中文版中,每个关键词的梳理中都涉及大量原典文献,而在英文版中则进行了较多删减,这虽然使得表述更为通俗易懂,但在客观上也影响了对中国哲学范畴更为透彻和全面的表达,进而会影响海外读者对中国哲学的深入了解。如何在保持中国哲学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增强翻译的全面性与普适性,让更多的海外读者读懂中国哲学、理解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进行对话,还需要译者不断改进完善。我们期待该书将来再版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