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群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01-15 18:43李灏萱
关键词:群体政治思想

李灏萱

目前,学生的校园生活日渐丰富,高校教育模式逐渐多样化。但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学生容易被各种网络言论影响,注意力分散,信息辨别能力降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抢占各种信息阵地,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日复一日、全方位紧盯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给出相应的指导,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讲话,为当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思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水平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一方面,大学生在刚进入学校时,充满新鲜感和归属感,对学校有很高的期望和荣耀感。此时,学生爱校情绪和对学校高度的认同感使其更容易接受引导和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时机。另一方面,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大学生,会形成不同群体。不同学生群体有着不同的特点与诉求。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以事半功倍,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高效性。

一、高校学生群体及特点分析

学生群体的形成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在学校教师、社团的组织下形成的。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行为爱好等可将学生细分为各种不同的群体。

(一)求知群体

求知是学生的天职。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基于学习会形成不同的求知群体。此类群体多出现于学生上课或者开会时。此类群体中,学生有相同的课程或者会议内容,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同一个教师讲课。此类群体中的个体都具有共同、明确的诉求:认真听教师讲课,收获知识。此时的学生内心充满对教师的崇敬和对学习内容的期待,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较高的专注度和敏感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在求知群体中,学生的思想状态容易受教师影响。如果教师的讲授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期待,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对教师传授内容的接受程度就高,教育效果就好。个别思想开小差的学生,也会被周围同学的情绪和群体氛围感染,及时回到学习状态中来。但如果教师的教学达不到学生的预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寻找能满足自己期望的活动来打发课堂时间,如交头接耳、玩手机等。此时,学生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稳定的教室群体会因为诉求的变化开始瓦解,教师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思想教育受阻。

(二)学术群体

此类群体常见的有科研和竞赛群体,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学术深造。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找到研究方向,结伴进行研究,研究时间由学生自己自由支配。此类学生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自我倾向较为明显。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具有较强的团结性和机动性。

科研和比赛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学术群体的学生多无闲暇时间从事其他活动。此类群体成员之间交往密切,与周围同学、教师的交流则较少。同时,此类群体与校外环境接触较多,比如参加比赛的时候需要和其他学校的参赛队伍竞争,从事科研学术活动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学生经常需要代表学校进行活动。他们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容易比其他学生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三)活动群体

在课外时间,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组成不同的群体,如各种社团或者兴趣小组。此类群体组成学生数量不等,目标不同,时间不定,是随机性较高的群体。他们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化较为严重。比如,有些学生参与各项校园活动,每一个活动就会形成一个学生群体;一个宿舍的同学相约吃饭、看书、活动,这个宿舍的学生就成为一个学生群体。群体在活动时气氛活跃,学生状态放松,比如在比赛活动中,大家都会兴奋呐喊,情绪会被场上的各种情况带动。此时,整个群体情绪高涨,更容易被周围人的情绪感染。此类群体的团结性和归属感在所有群体中最高,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比较强烈。

此学生群体活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受到的影响多样,教师在此群体中的参与度较低。一般来说,活动群体较为不可控,也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目前,为遏制突发事件的发生,高校辅导员经常会采用查寝、私下聊天等方式掌握学生动态。

二、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围绕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来展开。[2]对于以上三种特征明显的学生群体,可以运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方式,课上与课下相结合,使学生个体与个体间互相影响催化,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求知群体: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实现全方位育人

在对求知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重点是要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思维紧跟教师,因而教育内容极为重要。专业课教师要做好传授者的角色,营造勤奋刻苦、实事求是、具有钻研精神的教师形象,使自己成为学生眼中可信、心中可敬的学业指导者。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特点,结合时事要闻,合理融入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等知识,带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合理规划学习生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特征,找出学生的兴趣点,用时事案例与学生进行讨论,对时事进行客观分析,与学生讨论对热点事件的看法,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教师要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学术群体:树立良好表率,增强学生责任感

学术群体的学生,多数是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的学生,对他们不宜进行教学式或谈话式教育,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可以将教育重点放在引导方面。此时,教师应积极融入学生中,作为团队的带头人,以身作则,树立善思、明辨的良好求知形象。例如,教师可以以学术科研竞赛为切入点,以团队意识、学术精神为指导重点,有方向性地引导学生,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力的同时,教育学生做有学术道德、有政治纪律的优秀学生。由于科研、比赛的特殊性,学生经常会去校外参加活动,教师在带领学生外出时,要关注党情、国情,在途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使学生在感受世情、民情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此外,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在校外,学生的形象代表整个学校,因而必须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谨记校规校训,严格要求自己。

(三)活动群体:创建思维导向,树立人格榜样

在课外自由活动时间,学生有多样的兴趣爱好和广阔的话题范围,学生获得信息渠道广泛、种类多样,但是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待考究。教师无法二十四小时监控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态,但外界多元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需要学生独立辨别。此类群体虽然看似每一个个体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特点:个体间信息传播速度快,接受事物速度快,易被外界影响。虽然此时学生容易被错误信息影响,但也更易于被引导,并且个体间会相互感染。对此群体的教育方式应以引导为主,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要在学生中树立可信、可靠、敢为、乐为的良好形象,政治站位要高,爱国情怀要深,使自己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学生辨别发展方向,提高思想水平,开阔视野。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发表中肯的观点,为学生制造讨论话题,适时引导学生的话题方向;利用学生互相交流影响的特点,鼓励学生在课下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防控,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现实是最好的课堂,疫情中“90后”一代挺身而出,为在校学生树立了目标榜样,也为学生实实在在地上了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机会,总结经验,塑造青年一代抗疫榜样,引导学生做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为我国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我们在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要结合国情、校情、学情,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群体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