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迪洪
摘 要 节约型园林工程的建设中,生态措施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园林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基于此,对生态设计进行简要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在建设节约型园林工程中生态措施的具体应用,为此后节约型园林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些有利的借鉴。
关键词 生态措施;节约型园林;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环境下,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地发展成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生态型园林绿地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园林绿地的建设与发展。然而要想做好生态型园林绿地的开发与建设工作,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减少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积极应用生态化措施做好绿化建设和生态设计工作。
1 生态设计的概念
生态设计指的是环境设计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将生态环境破坏降到最低或控制在最小的设计形式。这种设计方式强调的是尊重物种多样性的设计理念,有效减少对资源的开发和剥夺,保持周围自然植被的营养和水循环,为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栖息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打造健康的生态系统[1]。生态设计将社会的建设发展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也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相协调的方式,强调的是对自然发展过程的适应。
2 生态措施在节约型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在打造节约型园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生态措施,过程中也要保证生态措施的低成本性及高环保性。
2.1 保护“近自然”生物多样性
2.1.1 保护和利用原生环境
生态型园林有着生物多样性的特点,而恰巧原生地貌是适合多样物种生存的良好环境。部分原生地貌虽有可能是瘠薄荒凉,也有可能树丛中夹杂乱石,但是也具备一定优势,有利于很多原生动植物的存活。如果在建设节约型园林过程中大面积改变原生地貌,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必须要做好对于原生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保证自然物种的多样性。
2.1.2 应用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指的是地区特有的自然植物,是在自然演替和社会发展中存留下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大多数乡土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苗源较多,容易栽培,可以很好地反映地区植被发展历史。此外,乡土植物取材较为方便,管理容易而且成活率较高。由于其生命力比较顽强,生长旺盛,因此可以用来作为绿化工程的主要资源。不仅能降低园林工程绿化成本,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绿地功能和生态效益[2]。
2.1.3 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
“近自然”植物群落,指的是应用模拟自然的技术和方法将当地的乡土植物通过人工营造的方式,打造出一种自然生长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近自然群落具有结构完整、物种丰富、后期管理简单的特点,可以为城市园林绿地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条件。
2.1.4 建设动物栖息地
保证物种的多样性,也要注意动物栖息地的建设和保护。为其营造适合各类生物和植物繁衍的环境,尤其是鱼类、迁徙鸟类和多种濒危水禽生物等,避免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
2.2 水质改善和雨水收集
2.2.1 水质改善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造成自然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水体富营养化占据重要位置。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通常情况下,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水产养殖的排泄物都是主要源头。因此,在打造节约型园林工程过程中,应注意对于水质的改善,避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3],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
1)防治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源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暴雨径流进入河道的,是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要想更好地控制面源污染,首要便是减少污染物的使用,减少污染源进入水体的机会,对此,在开发建设节约型园林工程过程中,尽量减少农作物肥料的使用。也可以在主河道上设置相应的過滤网,以此来达到拦截水上漂浮物的目的,有效净化水面。此外,还可打造专门的岸线植被缓冲带,通过天然植被建造的缓冲带协助过滤径流中携带的泥沙沉积物和其他污染物,从而达到保护水体的作用。
2)防治点源污染。点源污染多数都来自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对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在园林工程外部着手,对城市污水采取源头截控。也可以在上游设置功能湿地,对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除此之外,功能湿地的建设也可结合绿化景观,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3)恢复水生动植物。如果水体环境中缺乏大量的水生植物,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对此,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种植大量水体植物,有效吸附蓝绿藻类,并控制浮游藻类生长。此外,也能通过植物的根系来吸收水中氮、磷等元素,通过植物体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4]。
2.2.2 加强雨水滞留和利用
保障节约型园林工程的建设,必须要注重节约用水,同时善于利用雨水资源。对此,可以加强雨水的滞留和利用。可以从以下2方面入手。
1)加强绿地的渗透作用。促进绿地雨水渗透,采取专门的地表辅助措施来促进雨水下渗至浅表层土壤。与此同时,加大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降低暴雨径流的流速、流量,增加雨水滞留时间,从而有效加大土壤渗透量。
2)改善场地的渗透能力。如果降雨量较大,且已经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时,就会在地表形成雨水径流,对此,可以人工修建相应的渗透设施,包括渗井、渗管、沟槽、渗水池及透水地面等,通过这些设施的构建和应用以此来达到辅助雨水渗透的效果。
2.3 其他节能生态措施
为减少在开发绿化工程中资金的投入,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倡导节俭之风,并立足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理念积极进行本土化、生态化设计探索。
2.3.1 节水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大量收集雨水和提高雨水的渗透量,并用这些雨水对公园中的植物进行浇灌,有效提高雨水的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真正意义上做到节水。另外,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将集雨工程作为森林公园绿地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
2)园林工程管理部门要严格约束相关人员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和浪费,采取科学的方式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在部分地区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5];在植物种植上最好选择耐旱的植物;在对植物进行灌溉时,要充分考虑气候的变化,在有雨水时要减少人工灌溉,人工灌溉时最好采用微喷、滴灌、渗灌等方式,尽量用最少的资源起到最好的灌溉效果,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2.3.2 节土
节约型园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成活和成长情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使植物呈现出多样性发展,但是都要确保场地原有的地貌不变,保证土方绝对的平衡,周围和内部要避免出现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2.3.3 节材
节材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残次和废旧材料进行重新利用,对于墙体、铺装、小品设施等,既要采取节约资源的方式,也要适当减少资金的投人。在修建节约型园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收集河滩地及疏浚河清理出的废弃物,这样不仅能增加场地特色,还能起到节约环保的作用。另外,可收集死亡植物的枯枝、树干,将其加工成园林绿化的生物肥料,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使相关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
2.3.4 节能
目前我国所建设的园林工程都习惯将节能作为建设的理念,因此整个园林内部都充满了节能的氣息,园林道路上所使用的灯具多数都是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灯具;河流中还会加设一定数量的动力发电设备,这些设备所产生的电能用来维护日常照明的使用,减少了用电设备对传统电力能源的损耗。
3 结语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为更好地生存和延续,人们必须要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也成为了当前全球各国高度关注的话题。节约型园林工程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广泛应用,要想更好地进行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采取多样化的生态措施进行积极的探索。利用周边现有的资源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在减少资源开发的同时控制好成本的投入,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打造节约型园林工程。这对园林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玮琳.生态措施在节约型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以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为例[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北京园林学会 专题资料汇编[C].北京园林学会,2010:15.
[2] 蔡寅夏,冯亚伟.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563(6):45-46.
[3] 董超.绿化养护管理措施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砖瓦世界,2019(4):17.
[4] 宋雪霞.绿化养护管理措施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2019(7):178-179.
[5] 彭金梅.节约型理念融入生态园林施工措施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1731.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