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项目的发展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01-14 08:23褚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方案

摘要:为了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欧盟推行了伊拉斯谟+项目,并在近些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研究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实施这一项目的实际案例,分析此项目的分类、优势、选拔规则以及国际合作。最终目的是总结和借鉴其经验,提出适合中国高校的跨文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伊拉斯谟高教计划;跨文化能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伊拉斯谟项目是欧盟于1987年推出的一项欧洲高校学生流动奖学金项目,旨在资助参与者在欧洲范围内进行跨国交流学习活动。2004年的伊拉斯谟世界项目则将项目扩大到全世界,是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标志。2014发展为伊拉斯谟+项目,投入创纪录的147欧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资助国际交流学习,另一部分则用于教育政策的改革和战略合作关系的建设。[1]

在国内,专家学者们围绕伊拉斯谟项目开展研究。孙华结合欧洲的政治文化背景,介绍了项目的特点和在中国的发展。[2]黎芳媛研究了项目参与者在国际流动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3]陈晓清提出其对教育国际化和人才培养的影响。[4]。综上所述,国内学者的研究普遍是对伊拉斯谟项目的历史背景、改革措施以及推行模式进行分析,但是对其在欧盟高等院校的实施还缺乏具体实例的研究。在国外,Annika Wieneke[5]叙述了伊拉斯谟项目医学学生在希腊克里特岛的经历及心得体会。文献具有形象和客观的特征,但缺乏理论的总结和归纳。本文在现有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科研基础上,着重研究该项目在德国高校的发展。以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为例,了解项目的分类、内容和优势,以及学校实施该项目的方针政策。借鉴其发展经验,为中国高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跨文化国际人才提供合理建议和方案。

1伊拉斯谟项目在德国的影响

1.1伊拉斯谟项目在德国的发展

德国的高等教育在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应用型科技大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1999年“博洛尼进程”的实施使德国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三级学位结构体系,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方便了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使得学分互认和国际交流得以顺畅进行。自1987年欧盟实施伊拉斯谟项目,迄今为止德国约有130万人[6]参与其中。2015年至2016年期间,德国共有32000名高校学生参加了伊拉斯谟+项目的国际学习活动,8087名大学生参与了国际实习项目,参与此项目的合作国家共计达到33个。[7]2017至2018年,德国共有42398名高校学生参与了伊拉斯谟+项目。这在整个欧洲参与国中位列法国之后,排名第二。[8]在2019当年,更是有创纪录的35000人[9]受惠于该项目。

1.2伊拉斯谟+项目在德国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特点

20世纪70年代德国应用型高校中施行“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它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10]凭借理论和实践结合及获得两份证书的吸引力,“雙元制”专业的毕业生在德国需求很大。德国应用型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将伊拉斯谟+项目和“双元制”的理念相结合,形成了教学和职业培训的国际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伊拉斯谟+项目由三个子项目组成:第一项是KA1关键行动1,它资助的是教育、培训以及青年领域的交流项目。第二项是KA2关键行动2,它为各高校、政府机构以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高等教育的合作领域,支持教育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的共享和开放。第三项是KA3关键行动3,它为教育提供政策改革,提升政策透明度,监测改革的效果。[11]

德国大学特色的“双元制”加强了高校和政府机构以及与企业的合作,不少知名企业都成为了其合作伙伴。双元制专业为企业培养了贯穿整个价值创造链的人才。[12]伊拉斯谟+项目的实施,除了国际交换生的学习以及联合培养,还有建立在高校、政府机构和企业合作基础上的实习培训。子项目中的KA2促进高校和专业技术领域进行合作,资助了一批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项目,使得传统“双元制”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国际化的合作项目。

目前,虽然大部分德国的高校学生选择了学习交流项目。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企业数量的不断扩大,今后国际实习培训的需求和机会必然会稳步增长。

2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伊拉斯谟+项目的具体实施

汉诺威科技大学的伊拉斯谟+项目分为国际学习项目以及国际实习培训项目。前者提供参与者在全世界合作院校的学习机会,后者提供国际实习培训机会。受到疫情影响,2021年除了在英国的实习培训项目以外,其它国家的项目暂时都停止了申报。但是国际实习培训使得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两个项目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前景。

2.1伊拉斯谟+学习项目在汉科大的实施

汉科大的伊拉斯谟+学习项目之所以受到热烈追捧,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优势:首先是费用上的优势。由于事先同合作院校签订了相关合约,不需要缴纳学费,参与者得到项目资助的奖学金。其次,在国外取得的学分得到学校的认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最后,学校通过完善的服务,最大限度地给参与者提供了支持。比如合作院校会提供住宿或是帮助寻找住宿,学校会提供相应的语言学习,或在线语言课程,支持通过Online Linguistic Supporting平台免费获得在线语言学习。整套申请的程序通过互联网实现,十分便捷。

汉科大在全世界有着多所合作院校。它将合作院校分为不同梯队和类型,实施不同奖学金方案。丹麦、挪威和英国等消费较贵的第一类国家,奖学金数额为15欧元一天。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消费中等的第二类国家,奖学金为13欧元一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等消费较为便宜的第三类国家,奖学金为10欧元一天。交流时间以及奖学金的获取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即最多140天;或是两个学期,最多280天。

此外,汉科大体现了其人性化的一面:残疾学生可以额外申请最多不超过10000欧元的补助;有孩子的学生还可以申请每个月200欧元的补助。这也体现了最大的合理性和人性化。

申请者必须是在校的注册学生;本科生要在二年级以上,研究生要一年级以上;语言上要达到B+及以上的教学所需语言;希望掌握当地语言。奖学金最多资助一年,至少在合作院校学习三个月以上,并且回德国以后要继续在本校完成学业。选拔参考在校学习成绩,参考志愿者工作、协会社团活动以及兼职等校外活动的表现以及语言水平。

2.2伊拉斯谟+实习培训项目在汉科大的实施

实习培训项目资助参与者在国外从事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活动。学校同企业和学生之间签订实习培训合约,实习培训得到学校的承认,学校提供语言和跨文化的培训。学校和企业都有专人负责学生的海外实习。项目对于实习期间产生的费用提供经济支持,残疾学生还会有额外的经济资助。

申请要求实习与专业有关,并由高校专业教师承担指导工作。允许在私营企业或是社会机构、文化机构进行,少数特例也可在高校的实验室里进行,实习时间在2个月到一年。对于面临毕业的学生还有特殊的申请要求:申请时间必须是毕业的最后一个学年;完成毕业后才能开始实习。不允许实习期间撰写毕业论文或其他研究学习论文,要严格保证实习工作,可以在回国以后进行研究成果撰写。严禁通过项目实现个人经商或是旅游的目的。对于一些“双元制”的专业,可以由海外实习代替本国实习,获取所需的学分。实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语言以及工作方式。

汉诺威应用科技学院还通过和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资源共享,以网络等形式向有意向者提供实习岗位,并有专业人员提供咨询和选择服务。申请者递交所需的资料,进行审核通过后,即可取得奖学金资助。

3汉科大伊拉斯谟+项目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3.1汉科大伊拉斯谟+项目对高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伊拉斯谟+项目在德国各所大学的实施较为成熟,特别是德国的应用型科技大学。以汉科大为例,他们制定了这一项目的申请、准备、实施、结束以及后续工作的方案步骤。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环环相扣。通过该项目,高校进行跨国教育和培训的合作,以联合培养的模式,整合了各自的优势教育和科研资源,实现了跨国的强强合作以及取长补短。国际高校通过交流合作,运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和科研得到了紧密的联系。企业和高校的国际化合作,实现了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也促进技术转型,实现推动高校就业工作这一目的。根据德国明镜杂志的调查报告,80%的伊拉斯谟+项目参与者能在毕业三个月之内找到工作。94%的人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宽容;88%的人感受到社会能力的提升。通过海外学习和实习培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语水平和跨文化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2.汉科大伊拉斯谟+项目的实施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国家政策这一层面给出指导方向。[13]培养符合全球化发展的,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当前中国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伊拉斯谟+项目的实施,对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成功经验值得中国高校借鉴。

首先,和多所高校签订协议,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各国的合作院校开设具有本国特色的优质课程,课程的专业覆盖性强,形式多样。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最新启动了“混合流动”的模式,充分利用了在线资源,允许参与者先在国内进行在线国际课程学习,到国外后再开始面授学习。灵活的政策使得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国外企业的跨国实习和培训,加强了专业能力和融入企业的社会能力,使得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企业提供最新和前沿的科学研究指导及技术学习。校企联合的国际化培养方案,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与当地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合作,共享了丰富的海外实习资源,实现了高校和国际企业的合作,这是德国传统“双元制”教育体系的国际化发展。

最后,学校在项目的实施中,制定精准和严格详细的实施目标、计划、方案和标准,提供免费的在线语言学习。准备了培养跨文化能力的课程,使得参与者做好充分的出国准备,在实习培训中有专业老师进行全程的指导和服务。提供了师资力量的国际化培训,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科研和教学的结合,从而传授给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理念以及职业技能。

4结束语

欧盟的伊拉斯谟项目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伊拉斯谟+项目的实施更是这一项目冲出欧洲,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德国的应用型科技大学,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国际化合作交流以及办学思路,和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向不谋而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做好高校畢业生的就业工作,引领大学生实施创业计划。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高校要坚持国际化合作的方向不动摇,开拓学生和教师的国际视野,加强教育和文化的国际交流,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加强和国外科研以及教育机构的合作,发展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关系。培养高层次的师资力量,促进国际化交流和进修学习。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与跨国企业进行接触,谋求进一步的合作。通过国际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以及合作精神,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这既符合当前经济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也是中国高校应对复杂国际关系和国际挑战,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晓清,孙雯.欧盟伊拉斯谟系列计划中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8(04):98.

[2]孙华,蒲欣.欧洲联盟“新伊拉斯谟计划”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5(21):43-47.

[3]黎芳媛,路书红.国际学生流动中的效率与公平-以欧洲伊拉斯谟学生流动项目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9(2):20-26.

[4][11]陈晓清,邹冬云,孙雯.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J].中国高校科技,2019(Z1):54-57.

[5]Wieneke.Annika. Erasmus medical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primary care on Crete island, Greece: narrative views and reflections[J]. Rural and remote health, 2021, 21(2) : 6277.

[6]Erasmus zeigt europas beste Seiten[EB/OL].http: // www.bundesregie rung.de,2019-08-15/2021-06-28.

[7]Erasmus 2016 in Numbers. [EB/OL].http: // www.studis-online.de/Stu dieren, 2018-07-19/2020-05-28.

[8]European Commission. Erasmus+annual report.[EB/OL].https://ec. europa.eu/programmes/erasmus-plus/resources/documents.de, 2020-07 -19/2021-05-28.

[9] Burger S. Jahresbericht 2019, Nationale Agentur Bildung für Europa beim Bundesinstitut fürBerufsbildung[EB/OL]. http://www.na-bibb.de, 2020- 03-10/ 2021-06-18.

[10]張雪华.“双元制”教育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Focus,2013(12): 22.

[12]Rainer Przywara.Praxisnahe Fachhochschulausbildung im Rahmen dualer Studiengänge, Anwendungsorientierte

[13]刘延东.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N].中国教育报,2015-10-26(001).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SCG314);浙江省科技学院国别与区域研究课题(2020degb010)。

通信作者

褚静(1978-)女,浙江杭州人,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德国国别和高等教育研究。E-mail:moncj97@163.com。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方案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