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1-01-14 15:50刘静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3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素养

刘静

摘要:高一新版教材模块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历史逻辑为明线,理论逻辑为暗线,两条主线贯穿教材始终,用两大探究整合教材内容,并且与其他必修模块以及历史学科紧密衔接,着力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科学精神”与“政治认同”两大素养的培养,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自信  核心素养

2020年9月,安徽省高一思想政治课普遍使用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教材是按照2017版高中新的课程标准设置的一个全新模块。本模块教材通过科学合理的内容编写,可以有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两条主线贯穿始终

(1)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内容编写以历史逻辑为明线。该模块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每一种社会形态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知识,讲授了最基本的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第二部分从第二课到第四课,讲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奋斗历史,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逐渐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以及到了新时代中国努力朝着实现中国梦的方向迈进的历史。这个模块就是用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发展史两条线串起来的,让学生在这样的历史明线下对课程内容有更完整的把握,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2)以理论逻辑为暗线。无论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还是中国历史由衰到兴的过程,其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向前发展,生产关系随之作出调整,有的是通过革命由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来完成;有的是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变化了的生产力。正是这个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不断的运动中推动原始社会的逐渐解体和阶级社会的不断演进,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动力。所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理论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暗线。无论是回看走过的路——一種社会形态代替另外一种社会形态,还是比较别人走的路——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有所不同,抑或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是遵循规律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的理论,是贯穿本教材始终的暗线。

二、两大探究整合内容

本模块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主题:其一,人类社会的进程与趋势;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两大主题的衔接、转化,课后提供了两大探究活动。

(1)综合探究一的内容《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既综述了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过程,阐释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演进过程和一般规律,也在与各国不同时期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比较中,呈现了适合各国国情的道路。“远眺前行的路”,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现了由理论向实践的伟大飞跃。

(2)综合探究二的内容《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是实施全部课程内容目标的落脚点,也是对第二课至第四课内容的整合。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在革命、改革、建设的每个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当中,每一次都面临着道路和方向的选择。鸦片战争之后,无数仁人志士在求索的过程中都失败了,究其原因除了自身阶级的缺陷之外,还有未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借鉴苏联的经验探索出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特点,我们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更要坚定正确的方向,选择正确的道路。

三、两大衔接助力成长

(1)与高中思想政治其他必修模块衔接。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个必修模块的总体内容是围绕必修一的相关内容架构的。其他三个模块在必修一内容的基础上,采取共时性方式,讲述如何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角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样的总体架构中,每个必修模块都设置了各自的主题和内容。这些内容与必修一主题内容形成对照和呼应,有效衔接起来。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容易通过链接必修一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也更容易在新知学习的基础上,在把握新的具体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实例的基础上,体会我国制度的特色。

(2)与历史课程跨学科衔接。我们对一个国家当前现状的分析,不能仅限于我们眼前所见到的一切。我们得通过对历史的探索,了解它以前是什么样,它从哪来,还要知道它为什么变成了今天这样,它以后还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变化。必修一的课本内容,不仅向我们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史和资本主义发展史,还响应中央“四史”教育的号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史,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我们曾经是什么样、我们现在的历史方位、我们将走向何方,让他们更加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牢记我们的红色政权是哪儿来的,我们的新中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从而更好地坚定“四个自信”。

这两大衔接既整合了本学科的内容,也实现了跨学科内容的整合,让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形成组内教师和跨学科教师的合力,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灵活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四、两大素养着力提升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向学生传授书本里的知识作为唯一目标,还要看到除了知识增长以外学生们各个方面素养的提高。譬如,提高学生学科方面的素养是我们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优秀品格以及能力。思想政治这个学科在学生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主要目标是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意识、科学精神以及法治方面的意识和公共参与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模块虽然四大核心素养都有所涉及,但它主要指向了“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这两大素养。

(1)“科学精神”素养的培养。第一课主要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阐述,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是有规律的,资本主义未来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不可抵挡的历史趋势。第二至第四课除了体现上述规律外,还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规律和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方面的规律。对这些规律的深刻认知,都集中体现了科学精神的要求。

(2)“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所谓“政治认同”是指通过这一模块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同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认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文化,能够树立起共同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所以这一模块夯实了对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基础。

教材作为实现学科素养培育、落实课程要求的重要形式,作为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无疑在培养人才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在教材编写技巧的处理上还是在内容的整合上都极富新意,在核心素养的着力培育上,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长为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一开始对新教材的质疑、困惑和排斥到现在欣然地接受,这是一个对新事物接受的必然过程。笔者很庆幸自己及早接触和使用了这本新教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助力。为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点赞!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素养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