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主题出版传播策略优化分析

2021-01-14 02:08:43史芸新疆音像出版社
环球首映 2021年5期
关键词:跨媒体工作者传统媒体

史芸 新疆音像出版社

主题出版是指以重大活动、节日或事件为基础,开展的出版活动,可引领主旋律,推动全民阅读,达成共识。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环境对出版行业带来冲击与机遇,媒体工作者在实施主题出版活动时,需综合考虑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提高主题出版活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适应性,提高对群众的吸引力,发挥其作用。

一、新媒体对主题出版传播的影响

(一)受众思维出现变化

在传统媒体模式下,受众的思维表现出简单、抽象特征,传统媒体和受众间的关系相对单一,即传统媒体向受众单一传播信息,受众的信息接收可选择性偏低。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传播更为便利,信息获取渠道增多,在传统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中,受众占据主动地位,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认知信息,可选择性显著提升,受众思维表现出复杂、立体特征。就此,受众在多元信息的影响下,产生多元价值观念,传统媒体在主题出版活动设计中的把关机制,彻底被受众的个人兴趣爱好所取代,主题出版的信息审查主题不再是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而是广大受众。在主题出版传播策略实施中,如不能认识到受众思维的变化,仍以媒介工作者为核心,将降低主题出版活动对受众的吸引力[1]。

(二)媒介方式更为多样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方式更为多样,传统媒体以报刊、电视、广播为主要媒介方式,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衍生出自媒体等多种媒介形式,抢占了传统媒体市场,受众接触主题出版的机会减少,影响主题出版的文化摄入。和传统纸媒相比,新媒体可突破时间、空间障碍,使受众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获取信息,为受众的阅读、浏览提供便利。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广泛普及背景下,以传统纸媒为核心的主题出版逐渐被网络碎片化阅读取代,短视频的兴起更拉近了受众与新媒体的距离,对主题出版造成进一步打击。在此基础上,媒介工作者应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的融媒体发展趋势,依托于多样媒介方式,创新主题出版传播策略[2]。

(三)媒介符号产生异变

在媒介领域,媒介符号具有隐喻功能,符号是媒介工作者通过传播内容向受众摄入文化的表征与内涵。在传统纸媒时代,媒介符号以理智、逻辑为核心要素。新媒体环境下,开放、多元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媒介符号的核心要素转变为娱乐。在快节奏的生活影响下,为使碎片化阅读更为高效,传统符号被解构为不同形式,如更为简短的话语、直观的表情包等,提高了媒介信息的易读性,使传统媒介符号产生异变,改变了受众对符号的固有认知。例如,2020 年网络热门词汇“u1s1”由“有一说一”衍生而来,这种媒介符号表达方式改变了主题出版的严谨严肃叙事模式,对主题出版造成了较大冲击[3]。

二、新媒体环境下主题出版传播策略优化

面对新媒体对主题出版传播的影响,媒体工作者应加强新媒体趋势研究,明确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传播与受众特征,针对性优化主题出版传播策略,以新颖活动方式吸引受众,发挥主题出版在文化摄入方面的主流作用,更好地引领主旋律。

(一)加强与受众互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媒体打破了主题出版媒介与受众间的信息单向传播,创造了更为开放的传播环境,主题出版传播策略应随之改变,加强与受众互动,深入分析受众需求,优化主题出版传播。细化来说,媒体工作者可采取如下措施与受众互动:

第一,构建用户反馈机制。媒体工作者可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便捷性,构建用户反馈机制,通过邮箱、微信公众号、APP 等网络平台,开通主题出版反馈渠道,鼓励受众将主题出版阅读意见,反馈给出版社,使媒体工作者从受众处了解主题出版优缺点,针对性改进相关工作,实现主题出版传播策略优化目标。

第二,分析目标受众需求。出版社可在定位目标受众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目标受众的各类信息,如性别、爱好、学历等,对受众的信息浏览行为进行分析,建设目标受众数据库,以此预测受众的阅读喜好,为受众提供个性化主题出版信息,实现良性互动,加强文化摄入效果。例如,2019 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受众的爱国热情被点燃,各大出版社出版了《我和我的祖国》《新中国70 年大事记》等图书;2020 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受众对扶贫工作关注度达到最高,各大出版社出版了《习近平扶贫故事》《悬崖村》《乡村国是》等图书,紧扣时代发展主题,符合受众关注内容,有效发挥主题出版传播正能量、引领主旋律的作用。

(二)打造跨媒体空间

在新媒体引发的媒介方式多样变化基础上,出版社应抓住该契机,打造跨媒体空间,利用多媒体语言叙事,创新主题出版产品内容,丰富主题出版形式,提高受众对主题出版的接受度和熟悉度,拉近主题出版和受众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媒体工作者在打造跨媒体空间时,应注重多种媒介间的协调融合,保持主题出版内容与衍生创作内容的一致性,避免陷入多个媒介简单叠加的局面,防止主题出版缺乏创新性。以少儿主题出版领域为例,媒体工作者将传统纸媒与二维码、短视频、AR/VR 技术等新兴媒介方式融合,打造跨媒体空间,为少儿创造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凸显新媒体优势。例如,《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中国航天》在书中配置“AR增强现实”APP,阅读者可在阅读文字的同时,登录APP 直接沉浸式体验书中描写的太空感受,趣味十足。

同时,在少儿主题出版中,媒体工作者注重内容的多维度开发,打造少儿主题出版IP,提高少儿主题出版知名度,为主题出版跨媒体发展积累经验。例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以“领风者”为IP,在出版图书《领风者:使命起源》的同时,以马克思生平为基础,开发动画片、舞台剧和主题曲,更是为其设计专属表情包,以多种方式呈现主题出版内容,扩大主题出版传播范围和渠道,实现多平台运营,跨媒体开发效果显著,为主题出版传播提供有益探索。

(三)应用多元化符号

在多媒体使媒介符号出现异变的基础上,出版社在主题出版传播时,应注重多元化符号的应用,利用受众中应用广泛的符号,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引发受众的共鸣,更好地发挥主题出版功能。有研究指出,阻碍主题出版传播的原因在于主题出版理论性过强,易给受众产生唱高调、说空话的感觉,且选题高大上,学术性过强,通俗性薄弱,进而使受众敬而远之。就此,建议出版社媒体工作者从主流价值观着手,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常用符号,将生活化、主流化符号引入主题出版中,以细微处着手,讲大故事,实现良好文化摄入,引导受众追求真善美。

例如,学习出版社以出版的《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为基础,开发配套12 集动漫微视频,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主题出版内容,并开通“新时代面对面”公众号,外延主题出版内容,鼓励更多受众了解新中国发展相关内容,强化主题出版传播成效。在2020 年这一特殊时期,各大出版社以不同媒介符号,传递抗疫精神。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以音乐符号为基础,出版《抗“疫”战歌》;商务印书馆以融媒体符号为基础,出版《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现代出版社以贴近生活的语言,出版《武汉!武汉!2020 战“疫”口述实录》,以受众熟知的媒介符号展示主题出版内容,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在展示主题出版深度的同时,使受众感受主题出版内容的温度,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正能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到来,使主题出版的受众思维出现变化,媒介方式更为多样,媒介符号产生异变,衍生出主题出版传播策略优化需求。通过本文分析,建议媒体工作者加强与受众互动,打造跨媒体空间,应用多元化符号,解决新媒体环境下主题出版传播困境,扩大主题出版传播范围,推动主题出版活动可持续发展,承担主题出版的主流价值传播使命。

猜你喜欢
跨媒体工作者传统媒体
“跨媒体表征学习及认知推理”专栏征文通知
计算机应用(2023年6期)2023-07-03 14:12:38
“跨媒体表征学习及认知推理”专栏征文通知
计算机应用(2023年5期)2023-05-24 03:18:12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跨媒体出版物的平台互动研究
出版与印刷(2015年3期)2015-12-19 13: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