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作用及其途径

2021-01-14 16:34
河西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红色政治大学生

李 涛 胡 建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红色文化教育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的一种教学方式。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1]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政治认同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一方面,红色文化教育为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新途径;另一方面,大学生政治认同则是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目标。红色文化教育对于改变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扭转错误的政治倾向,促使大学生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并且积极参与政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一、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内涵及其契合性

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大地,并在祖国大地上发芽成长。红色文化教育正是依托红色文化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育人作用,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目的。

(一)红色文化教育和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年代创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断扩充、改革开放新时期继续发展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结晶。这种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舍身为国的崇高品质;承载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摆脱西方国家封锁包围实现国家富强甘于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风范;承载着改革开放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奋斗精神。红色文化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文化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在一定的场所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狭义的红色文化教育则主要指教育者在课堂上运用红色教材进行的课堂教学。

政治认同是指一定政治体系中的政治主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现存政治客体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支持。[2]大学生政治认同是指大学生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等在心理和行为上支持和赞成的态度。大学生政治认同由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政治参与、政治立场等构成,其中政治态度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是政治认同发生的心理基础;政治参与是人们为了某种利益而采取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是政治认同发生的实践基础;政治立场则是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双重作用的结果体现,同时也会反作用于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

(二)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契合性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创造并在和平年代继续发展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天然宝贵资源。红色文化为提升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了“血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和理解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契合性。第一,红色文化教育为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了新途径。红色文化中蕴含着革命先烈为保家卫国、捍卫人民群众利益勇于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他们旗帜鲜明地站在祖国和人民的立场,运用这些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人物、红色历史事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之产生情感共鸣,自觉主动的站在祖国和人民的立场,以此提升大学生爱国爱民情怀,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第二,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提升是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目标。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红色文化具有物质文化形态、精神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三种形式,包括伟人故居、历史文物、红色歌谣等等,其中运用红色人物的生平事迹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得以更好实现。例如:被称作党的好干部、干部楷模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焦裕禄;被称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等等,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为国为民的奋斗者。运用这些红色人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顽强拼搏的精神;体会到无数仁人志士追求国家富裕、人民幸福、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悟到当前祖国繁荣昌盛的来之不易。大学生政治认同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同时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目标得以实现。

二、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完善和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红色文化教育对改变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扭转错误政治倾向、促使大学生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和积极参加政治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政治认同得以提升、政治立场更加坚定。

(一)改变大学生冷漠的政治态度

政治态度是社会成员对政治活动和政治人物等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我国处于社会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形态变迁的转型期,政治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例如:贪污腐败、机会不均、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现象使得大学生出现冷漠的政治态度,甚至是产生错误的政治倾向,出现了一些负面倾向。这些现象与红色文化承载的价值内涵完全相反,例如:张思德战士总是勇于承担困难、艰苦工作,在紧要关头献出生命救助战友,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孔繁森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来铭志。他们身上蕴含的珍贵的绝佳品质,与当前部分大学生政治冷漠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反差,运用这些英勇战士的精神品质来教育当前的大学生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大学生冷漠的政治态度得到改善。

(二)推动大学生正确地参与政治生活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大学生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团体,他们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各种问题见解新颖、对新情况反应敏捷,如若不对大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极有可能在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走上歪路、邪路。红色文化承载着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雄好汉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入革命队伍保家卫国文化活动,例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她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共和国历史上、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誓为民族求解放,白山黑水战凶狂的抗日巾帼英雄赵一曼等等。他们身上具备的这些英勇、坚贞、不屈的品质正是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学习和养成的优秀品质,通过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及其革命精神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利,积极踊跃的在政治生活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三)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

红色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表现为革命先辈面对外来入侵者的各种威胁和诱惑,但他们始终不畏惧、不退缩,始终保守党的秘密、忠于党、忠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积极投生于建设祖国,自觉遵守党纪党规、不违法乱纪;在改革开放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要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和“指导思想多元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红色文化蕴含的这些优秀的、崇高的精神品质正是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红色文化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够始终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始终爱党爱民、忠于人民、忠于国家。

三、红色文化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红色文化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价值观教育等的宝贵资源。红色文化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渠道。但是当前红色文化教育这一渠道出现了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参与度不高,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大学生从红色文化教育中汲取不到政治认同的有效内容,政治认同得不到提升。

(一)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参与度不高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大学生是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是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是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3]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入侵、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以及由于市场经济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的原因,使部分大学生在对待红色人物、红色事件以及红色文物等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并呈现出一定程度上错误的政治倾向;更有甚者对革命先辈留下的丰厚的宝贵遗产产生抵制、不认同的情绪,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错误的政治选择。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参与度不高,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理解与认同不到位,在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获得感、成就感低,大学生汲取不到政治认同的有效内容,导致大学生政治认同下降。

(二)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当前我国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在内容上呈现出僵化、死板,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异化,形式上千篇一律、如出一辙,严重影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理解与接纳,使大学生在红色人物、伟人故居、红色精神面前显得十分冷漠,导致大学生政治认同下降。

第一,红色文化教育内容选择存在偏差。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有着根本性作用,但是当前教师在课堂上公开引用国外先进的各种例子并不罕见,甚至更有甚者在公然否认中华文化,例如最近某高校教师在QQ群里称“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中国古代没有实质上的创新”等。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大学生崇洋媚外的意识,削弱了大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导致大学生政治认同缺乏可以依托的内容,可依靠的精神力量。虽然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外国在某些方面比我们做得好,但是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选取贴近学生教材、贴近学生切实需要的内容来展开教学。例如,以物质形态为代表的毛主席纪念堂、朱德故居、邓小平故里等;以精神形态为代表的红船精神、五四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以制度形态为代表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第二,红色文化教育方法的单一化。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红色文化教育方式方法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提升起着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下足功夫,还要在教学方法上下苦功夫。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施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大多采用讲授法、说理法、灌输法等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以理论说服为特征,缺乏趣味、僵硬死板,使得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课堂参与度不高,进而导致政治认同难以提升,甚至是下滑。

(三)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评估的机制。当前个别高校红色文化教学成果的检测主要是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辅之以相关的社会实践,并且不论是专科生、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基本上用同样一套试卷,考试题型千篇一律,亘古不变;考试内容死板,缺乏创新;考试形式机械,单一。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从根本上达不到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认同的教学目标,更不用说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来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其原因如下:

第一,教师备课不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充分必要条件,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学法等,但是当前的红色文化教育评价宗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要在教学期间内不出现重大教学事故,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基本能够通过期末的考核评估。这就使得个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备课时消极怠慢,实施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照本宣科,内容不拓展,教法单一且局限于讲授法;使得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接受度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提升。

第二,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课堂上的获得度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关键所在,但是当前的红色文化教育评价机制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虽然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大部分,但是平时成绩所占比重相当小。期末考试主要就是书本上的知识点学生只需要考前突击,通过死记硬背考试重点就能通过期末卷面考试;平时成绩包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课堂互动等,但是大学生们普遍认为不需要平时成绩最终也能顺利通过,所以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课堂互动等积极性不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不到位,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发挥,导致大学生政治冷漠,不愿意参与政治生活,政治认同直线下降,政治立场不坚定。

四、红色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途径

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有着重要意义,要实现其意义,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红色文化教育仪式,师生共同探索更多红色文化符号,高校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

(一)注重红色文化教育仪式

仪式是处理人神关系的各种规范化的宗教活动方式的总称,可以增强信仰者的宗教感情,强化他们的宗教信仰。[4]29-30仪式具有增强人们对某个人的情感,强化人们对某件事情重要性的认知,巩固人们对某种精神的信仰的功能,这些情感、认知、信仰又会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检测一堂课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参与的程度以及在参与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了多少知识,并在实践中践行所学的知识,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注重仪式毫无疑问可以激起他们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索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的信仰,逐渐改善大学生冷漠的政治态度,改善对政治人物、事件等的冷漠感,积极投身于政治生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例如:以所学专业为单位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主题活动,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采取不同的仪式表达情感,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壮阔的发展史;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可以设计礼赞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主题网站;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可以总结归纳七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等等。

(二)挖掘红色文化符号的价值意义

符号是一种象征,用来指称和代表其他事物,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交流双方发出的信息。文化符号指一个企业、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承载体和形式。例如,代表中国的符号有故宫、长城、圆明园、兵马俑、西湖、东方明珠等;代表美国的符号有可口可乐、好莱坞、沃尔玛、星巴克、华尔街等;代表英国的符号有维多利亚女皇、白金汉宫、牛津大学、莎士比亚等。当代大学生身处“地球村”对星巴克、BBC、好莱坞等“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但对代表红色文化的符号如毛主席纪念堂、小平故居、五四广场等的理解和把握寥若星辰、屈指可数。这些符号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英勇斗争、顽强拼搏、最终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承载着党和人民不屈不饶、艰苦奋斗、最终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胜利。[5]红色文化符号在革命战争年代体现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利益放弃个人利益,放弃集体利益;在建国初期展现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人民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红色文化符号正是在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主权的利益,实现中国人民的利益过程中不断累积形成的,也正是这些红色文化符号支撑着中国人民的政治认同的发生、深化。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理解好、传播好当前的红色文化符号,同时还要不断挖掘出更多具有代表性、象征性的新的红色文化符号。

(三)制定恰当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学价值增值的过程。[6]7当前部分高校主要采取着两种教学评价模式,一种是为教学的评价,另一种则是为了评价的教学。为教学的评价,在教学和评价之间,关注的是评价如何生成教学价值,而不是教学如何应对评价,它是以生成价值为重心,而不是以“评”为重心。[7]而为评价的教学则恰恰相反,无视教学的初心与使命,以“评”为指挥棒。当前高校红色文化评价主要标准是大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未纳入评价体系,而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成果起着关键性作用,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纳入评价指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恰当的时候采用将红色文化教学内容融入一定情景当中的情景教学法,以把优秀共产党党员、优秀共青团员的先进事迹引入课堂的榜样示范法,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自我教育法,以及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认知、情感和态度进行梳理并使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咨询法来传授红色文化。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吸引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教育课堂,促使部分大学生冷漠的政治态度得到扭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坚定政治立场。

猜你喜欢
红色政治大学生
红色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追忆红色浪漫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