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80)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双平台、双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逐渐兴起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模式有三个课堂和三类实践,可以将大学生特性及学习能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进行分层次、分理念培养,以基础创业理念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业素养的目的。
“双平台、双层次”培养模式的建立依据是围绕创新创业型学生所需能力以及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来开展的,这三个部分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创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可以为今后大学生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创业理论课程的存在是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讲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创业理论课程有三大部分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科渗透和必修课,选修课作为参考。学科渗透是将一些基础实践课的知识进行汇总整理,方便学生应对遇到的复杂问题,以学生自身专业为坚实基础,并不断向其他学科渗透。
创业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开展各种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活动,如开设创业竞赛,对创业成功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双创活动本身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需求相结合,产生双创的项目内容,双创项目需要有专业教师指导。
现实情况下,专业教师提供的内容和指导大多偏向理论,实践结合性不高,成果转化性不强,高校改革应全力倡导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要将专业指导与双创教育相结合,产生双创项目,这需要学校在其中起到连结性的作用,要求高校双创教师不断提高项目策划和执行能力,发挥在项目策划、执行和转化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与专业教师密切配合,帮助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项目的执行与策划。
创业实践课程不同于活动课程,它涉及直接的动手操作,只有通过真正的创业实战演练,学生才能从中得到宝贵的经验。在创业实验课中,教师将会带着学生从头到尾走完整个创业流程,并让学生到合作企业内进行实战练习,将课本上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创业能力。
创业课程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创业理论水平。创业基地实训是使学生在实际的创业活动中进行经验总结和经验积累。创业社会实战是在各地政府、各高校、各企业的联合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机会,迅速强化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课程实验是以STYB、KAB等软件为基础,以理论知识为主,将学生带入创业者的角色并通过企业决策危机应对、沙盘演练、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创业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掌握[1]。
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是最主要的创业基地,相当于一场演练,学生可以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创业,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经验,为以后创业打下牢固基础。
一切创业教育都要在社会发展运行中得到实战检验。每年在创业社会实战中都会涌现一大批优秀的创业者,他们在创业社会实战后期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期创业者,创建的公司生机勃勃,优秀的创业项目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提供大力支持,协助企业完成工商登记注册、专利申请、报税等流程。创业中心的核心理念是解决创业学生的后顾之忧,在公司入驻、人员培训问题上给予帮助,定期对创业团队进行审核、管理与评价,并将最终评价交到企业手中[2]。
普及型创业教育的针对人群是高校全体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应不间断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普及,可通过选修课等方式进行吸引,邀请成功创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创业经验,普及创业知识,回答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要将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贯彻落实,以创业思维进行工作。学生要以自身专业为基础向其他专业进行渗透,使专业课程与创业知识进行融合。
提升层创业教育是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进阶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为其提供创业场地以及创业启动资金。要定期对所有创业团队进行评估,选择具有较大潜力的团队进行着重培养,强化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3]。
“双平台、双层次”新型创业培养模式的出现可以使学生在专精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跨领域、跨专业的渗透学习,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对普及层教育与提升层教育的综合应用将使学生有更多的创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