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的构建与思考

2021-01-14 14:53唐学军陈晓霞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走廊文旅示范区

唐学军 陈晓霞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万达开就积极探索“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达州、万州、开州分别属于川东北、渝东北欠发达地区,分别距成都、重庆中心城区400km、270km,受到成渝“双极”的辐射和吸附力较弱,但达州市和万州区、开州区三地的区域优势独特,优势互补性强,适宜将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与长江流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汉江生态经济带紧密结合,将其打造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上游生态保护的典范,进行全局谋划、统筹发展。

1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意义重大

打造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推动区域内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转型,充分发挥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意义重大。

1.1 历史必然:顺应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经济总量,还是从区域内产业结构现状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绿色转型升级发展,对于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建设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川渝两地的区域生产总值为70 205.77亿元,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经济总量为3 468亿元,约占川渝两地经济总量的4.9%。2019年川渝两地的一般预算收入为8 713.9亿元,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一般预算收入186.22亿元,约占川渝两地公共预算收入的2.13%,其中约70%的预算收入在能源、化工及建材领域。2019年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三大产业增加总值为3 468亿元,工业增加值为1 180.8亿元,约占增加总值的34.4%。区域内渠江等水系发达,天然森林和湿地资源分布广泛,森林覆盖率达57.2%。同时,区域也属于秦巴山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龙门山地震带,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建设任务繁重,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大,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陕西、山西考察时提出“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1],“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促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生态经济安全走廊已是迫切之举。文旅产业是典型的生态绿色经济,构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可以让区域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撑,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文旅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具有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的特点。文旅生态走廊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区域内旅游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引导社会资本、人才、信息、物流等向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聚集,促进传统产业绿色高质量转型,加快区域内绿色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旅游兴”,带动区域“百业旺”。

1.2 现实选择:构建生态安全走廊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压力大,是川东北、渝东北、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已经成为区域内转型发展政策重点支持发展方向。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既是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化,也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举措,推动“生态文明”[3]“两山理论”[4]在示范区内落实落地。

1.3 重要举措:凝聚生态绿色发展合力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川陕渝鄂交界地区相关地市州的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较为明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经济总量约占川陕渝鄂交界地区经济总量的60%,除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之外,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内各市区都拥有相对均衡的文旅资源。通过构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完善生态产业体系,既能充分发挥示范区内各市区的优势,调动其发展文旅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文旅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又能有效整合示范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产业共建、利益共享,避免同质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凝聚示范区内的生态绿色发展合力,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中形成“你有我特”和“你缺我补”的发展格局。

1.4 客观需求:满足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升级

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构建绿色、健康、生态的产业体系,应当成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居民需求的客观选择,优化示范区内产业的重要措施,推动示范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文旅产业是综合产业,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依据相关研究结果,文旅产业每接待50名游客,就能直接增加1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5~8人就业。2019年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共接待游客7 499.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3.58亿元,并且近几年都在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每年可为示范区内直接增加45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超过224万人就业。

2 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的战略优势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和组合优势明显,具备打造文旅生态走廊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形成区域新的增长极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2.1 区内文旅资源丰富且质优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地域广阔,生态多样、人文历史悠久,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出土的文物种类多、等级高、内涵丰富,同时,也是川、陕、渝、鄂结合部的巴蜀文化、巴渝文化、巴楚文化、秦巴文化交融的走廊,具有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5]拥有两汉三国文化、古巴国文化、古蜀道文化等精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大批的革命遗址、旧居、纪念设施等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巴人文化、红色文化、生态休闲的圣地。首先,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四季分明、雨量丰富,大巴山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拥有八台山、百里峡、铁山森林公园、雷音铺森林公园,观音山、龙潭、大坡岭风景区,花萼山、凤凰山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百夹竹海、五峰山等风景名胜区。其次,民俗文化多样。该区域拥有独一无二的九月登高风俗,堪称中华一绝的杂技、高跷、三汇彩亭等,打乐、竹琴、草锣鼓等名传省内外,多样的民俗文化让游客流连忘返。再次,物产丰富。区域内是国家重要的粮食、茶叶、中药材产区,生产的青梅酒、醪糟酒、呷酒等地方特产已经成为享誉省内外的特色旅游产品。

2.2 区内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大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是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核心区域、长江上游水生态涵养区、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国家生态修复和治理九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退耕还林、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相对成熟的技术,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功能也日趋完善。

2.3 区内的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内的产业相对集中且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是整个川陕渝鄂结合部构建文旅生态走廊基础条件最好的地区。除了产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外,近年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旅游发展速度快,每年都以超过30%的增加值快速发展。示范区的文旅产业增加值超过川陕渝鄂结合部地区总增加值的50%。川陕渝鄂结合部60%规模以上的文旅企业集中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2019年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旅游收入约为543.58亿元,同比增长30%,远高于川陕渝鄂四省市的平均水平。尽管达州和万州、开州地处川东北、渝东北欠发达地区,距成都市、重庆市主城区较远,受到其极核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但近些年来,其依托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增速显著高于其他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2.4 区内市场腹地广、需求旺盛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也得到较大程度改善,文化旅游产品已经由过去少数人的高档消费品转化为大众消费品。整体上来看,文旅市场将会持续快速发展,只要旅游项目、服务、产品的质量好,文旅市场将会长时间保持高速增长。此前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在没有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国内的年旅游人次将会突破65亿人次,正式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国。[6]同时,依据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内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示范区内旅游人数年增长超过20%,旅游收入年增长也超过30%,远远高于示范区内的平均增长速度和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此外,能够预测随着示范区内居民收入的增加,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旅游市场仍然会保持高速的增长趋势。

2.5 区内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陕西、山西调研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7]。生态文旅产业是服务产业体系的龙头,对于拉动当地经济,新增就业岗位,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在本轮机构改革中,川渝两地将涉及旅游的相关资源信息进行共享,为文旅产业一体化平台的打造提供信息支撑,进而打破制约文旅产业发展的制度、信息等壁垒。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11年印发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等规范性文件,都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文明旅游,推行厕所革命等措施,加大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支持力度。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内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2020年达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实施意见》,提出“一核两区三带”的文旅发展布局,实施巴文化“一轴两翼”示范项目和“3+4+4+10”红色旅游提升年,聚力打造6条精品文旅项目,推进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万州区依据“一心六型”发展要求,积极打造“大三峡文旅中心”,并且印发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建成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的实施意见》,同时提出“一江+两岸+六桥+多点”的旅游发展格局,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开州区则立足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定位,依托“万开云”经济板块,构建“1+1+3”的发展模式,推动区域旅游升级发展。

3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的战略选择

3.1 将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成区域最大、国内知名的文旅生态走廊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涉及面积广阔,“核心区划层”主要涵盖达州市主城区、万州区主城区、开州区主城区;“协同区划层”涵盖达州市的“四县一市”,即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万州区主城区之外的地区,开州区主城区之外的地区;“辐射区划层”主要涵盖重庆市梁平区、忠县,四川省巴中市全域、广元市全域,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组合较好,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两汉三国文化、古巴国文化、古蜀道文化聚集交汇于此。通过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用全局性的眼光和视野,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充分挖掘区域内文旅产业的潜力,坚持“整体规划+共建共融”原则,打造区域内最大、国内知名的文旅生态走廊,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市场。

3.2 将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为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区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通过整体规划、资源信息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的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旨在推动川渝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川渝经济发展第三增长极。在生态、文旅等领域内推行,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较小。通过区域“生态共建共享+文旅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市(区)联合+部门配合”的模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引领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在更大领域协作发展,努力构建“文旅+生态”融合示范引领区。

3.3 将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为深度融合示范区

文旅产业与生态具有天然的耦合性,这决定了其具有极强的融合性。要从根本上解决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期规划冲突、互补性弱、融合度低、布局分散的问题,迫切需要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较好经验和做法。通过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文旅产业在制度机制、产品开发、思想情感、政策法规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规划统一+配套完善+协同发展”文旅生态共同体意识,促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内文旅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组合,探索可以复制并推广的经验,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广。

3.4 将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为“文旅+生态+X”综合试验区

文旅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较高,整个产业的融合过程就是“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互能过程。通过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旅生态走廊建设,推动“文旅+生态+X”多元发展,全面打造文旅生态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试验区,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生态产品、产业、功能、服务的创新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走廊文旅示范区
神奇的走廊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走廊上的时光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走廊上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