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玮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高职平面设计这类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专业需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的理念和方法,实现更多意识形态的转变。在就业市场中,平面设计的需求度越来越大,整体呈现出向上的态势。对于平面设计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更适应当前需求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平面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个分支,多以教授招贴、标志、包装、书籍等平面表达方式进行呈现的载体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平面设计专业会利用字体、视觉艺术、版面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高职平面设计是以理论带动实践的学科,更注重学生实操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平时的专业授课中更强调设计能力的训练,多创造能够让学生进行实地训练的机会。
工作室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它最大程度地模拟工作的实际场景,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复原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断层,减少角色转变带来的差异性。在工作室期间,教师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提点和帮助,实现学校到就业的平稳过渡。
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引领的作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大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从洽谈项目到方案跟踪,再到方案修改等一系列内容都由学生自己掌控,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先自己想办法,通过查资料或者请求外援的方式自行解决,如果多方尝试后仍无法解决时教师才会介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存在点,并一步步解决它。通过这些练习,训练学生在传统教学中会被忽视的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高职类学校更注重下企业锻炼的机会,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对于平面设计专业这样的实践类专业,企业的引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校期间进行校企合作可以更大程度地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化,也能让学生到入驻的企业实习,实习导师的介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种种情况,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多元化视角将产教结合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产教合作型模式和产教一体型模式的训练中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积累实践经验。在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方面要以多维化的运营方式,分阶段介入不同类型的工作室,根据不同时期以产教结合的模式实施对应的工作室教学。前期以实验工作室、项目工作室和设计工作室进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后期以作坊工作室和创业工作室进行以实践为主的实操训练。整个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多维性是工作室教学模式平稳运营的保障,是完善产教结合教学机制的有力支柱。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后,在步入专业实训的环节时,以工作室的模式展开教学。此阶段以辅佐教学的项目工作室为主,教师抽取与课堂知识点有关的内容进行实战训练,这部分内容以课堂讲授的知识点为依托,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知识点,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作业。这部分内容相对较片面,但是目的性明确,知识点也较为单一,对于课堂知识的巩固大有裨益。学生并不参与到项目的全部环节,而是着重参与到和当前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中,并让学生了解到此类知识点在实际运用中的情况,为后期的工作室实训打下基础。在这一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但是依旧停留在理论阶段,通过工作室的训练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以衔接,以便更好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待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操技能后,引导学生进入作坊工作室,即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工作室。在工作室中,教师仅仅起到引导和解疑的作用,其他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引进项目,这里的项目也是真实的项目,学生自己和甲方洽谈,项目要求、项目进展都由学生自己跟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组团自己接项目、完成项目,安排好项目盈利的分配,组内每个人的分工明晰、责任到人,进而形成了创业工作室的雏形。在创业工作室中,学生基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念,有了初步的创业构思,学校为其提供平台和保障,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软件和硬件的双重帮助,助力学生的创业梦想。作坊工作室、创业工作室的存在使学生减轻了毕业后与社会磨合的阵痛,在校期间就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这方面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认清方向,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寻找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工作,并能训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实现工作效能的最大化体现。
技能大赛一直是高职类院校的重中之重,每一年的筹备、训练、参赛都是对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考验。很多时候,参与到技能大赛中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小部分,仅仅是为比赛做准备的人群才集中完成训练,更多不参赛的学生和教师并没有参与到这一大的训练氛围中。相对来说,选入参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其他学生的能力没有机会得到训练,影响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通过技能大赛工作室的运营,让比赛的机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以赛促学,以学养赛,让集训成为不再只属于参赛者的特权,而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把技能大赛的训练和选拔作为一项常态化的教学过程来看待,在完成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后方可进入技能大赛工作室进行训练。后期的参赛人员也是从此前集训的优秀学员中产生,既能选拔到参赛选手,又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工作室教学模式符合高职类院校比较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要求,通过不同类型工作室的多维化运营,训练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的工作室模式进行教学,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