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2021-01-14 13:42沈克印
湖北体育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冰雪高质量发展

王 璇,沈克印

(1.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体育产业研究培训基地,湖北 武汉 43007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之举。冰雪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利于带动体育消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还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体育强国建设。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在2022年冰雪产业实现超8 000亿元总规模、推动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要加快发展冰雪产业[1]。但当前冰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桎梏,阻碍着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通过分析冰雪产业的现实困境以探索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应用性。

1 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时代背景与内涵界定

1.1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十九大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高质量发展这一表述的提出既是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逻辑、创新思维与对立统一的集成体现。第一,理论逻辑。新时代,实现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产生质变,而质变会产生新的量变,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推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客观上也是顺应这一发展规律的。从46号文的发布至现在的体育强国与高质量发展,都蕴含着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进而引起质变,从而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符合唯物辩证法这一规律的理论逻辑,也是冰雪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所必须遵循的。第二,创新思维。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为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创新则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哲学依据,将自身融合于时代发展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各行业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得到发展。在以创新为动力引领的今天,冰雪产业必须进行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提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应运而生。因此,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2 时代背景: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冬奥会举办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我国冰雪产业的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冰雪产业新的增长极[3],这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举办冬奥会的历史机遇。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径,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因此,高质量发展将是冰雪产业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2014年北京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做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这无疑在为冰雪产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的同时也向其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中指出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对冬奥会成功举办具有重要作用,要大力发展冰雪产业,普及冰雪运动。因此,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举办冬奥会的双重推动下,冰雪产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未来,冰雪产业的发展潜力将会不断释放并持续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1.3 内涵界定: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冬奥会举办的双重推动下,冰雪产业需要不断创新与升级自身发展方式以匹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从而促进体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认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产业发展结构高级化、效率最佳化和价值最大化三者的有机统一,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其中,冰雪产业发展结构体现的是产业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适配性,冰雪产业发展效率体现的是产业整体的有机性,冰雪产业发展价值体现的是生产服务过程的创造性。具体而言:其一,冰雪产业的有效供给不断增加。冰雪产业通过跨界融合发展等方式重塑供应链关系,打造新模式和新业态,升级冰雪体育消费结构,促进冰雪体育需求和冰雪服务供给的精准匹配,进而优化冰雪产业的发展结构。其二,冰雪产业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冰雪产业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变,优化资金、人才、物质等资源要素,提高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的效率,进而实现冰雪产业发展效率的最优化。其三,冰雪产业生产服务的创造性不断增强。冰雪产业围绕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破除生产要素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障碍,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中价值创造所占的比重,深度发掘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技术链、产品链、价值链之间的精准对接。

2 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文化困境:冰雪文化基础薄弱,冰雪运动普及缓慢

近年来,张家口、东北地区等地虽因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战略条件使其冰雪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仅凭几个地区的发展要带动全国冰雪产业,完成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尚显艰难。我国大多数冰雪运动消费者类型为一次性体验型消费,并且在进行冰雪项目运动时未提前做好技能或知识学习,若体验较差则会抗拒此类运动,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群众冰雪文化基础薄弱。一方面,媒体传播对冰雪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现有媒体中关于冰雪运动内容部分占比较少,多数冰雪运动项目、冰雪文化节日仅通过地方政府来宣传,对群众的传播力度有所欠缺,难以体现冰雪文化自身的导向和传续作用。另一方面,缺失一定的冰雪体育教育。我国的冰雪文化仍处于发展期,冰雪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还不完善[4]。冰雪体育教育作为冰雪体育事业的核心,应贯穿于整个冰雪体育文化环境建设[5]。我国群众的冰雪体育教育不到位,部分民众对冰雪文化的认同感不够,不能亲身体验与传播冰雪运动项目,难以更深入的了解冰雪体育蕴含的内在价值,从而无法积极主动的参与冰雪运动并形成文化自觉。一言以蔽之,我国薄弱的冰雪文化基础和冰雪教育的缺失是冰雪运动普及缓慢的重要原因。

2.2 转型困境:线下消费依赖性强,缺乏充分转型动机

现阶段,互联网的兴起带动技术变革,数字经济驱动生产力进入更高的发展层次,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6]。面对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冰雪产业必须适应并进行数字化转型,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更让冰雪产业不得不深刻审视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数字经济的规模比重超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产业借数字经济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相较于制造业、旅游业与“互联网+”的快速结合,数字技术在冰雪产业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对线下消费依赖性强的特点使得冰雪产业难以主动向线上经营转型,智能化发展较慢。绝大多数冰雪项目的消费方式为人群聚集性消费,对数字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摆脱线下经营。另一方面,缺乏能够专门推动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可操作性政策,转型动机不足。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推动“互联网+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但具体的体育部门还没有制定专门促进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法规文件,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2.3 运营困境:企业规划不够完善,产业运营模式单一

虽然我国冰雪场地的投资和建设得到了多方位的支持鼓励,但是冰雪产业的运营仍存在欠缺。首先,从企业规划角度来看,冰雪企业规划不完善。同城内的雪场相互攀比进行低级的价格竞争及人群拉拢等现象时有发生,决策者仍单一地重视市场占有率[7],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持续性压缩和整合,冰雪项目多处于复制和模仿状态[8],冰雪产业难以上升到较高层次达到整体发展的程度。同时,增加雪场数量相应每个雪场的人数则会减少,且本地滑雪人群也有被外地优质滑雪场吸引的可能,从而使得本地企业出现难以发展的状况,最终导致企业吸引力较低无法留住客源,自然也就无从发展。其次,从产业运营角度来看,产业运营模式单一。由于“冰雪运动就在冬天进行”的思维惯性,很多冰雪企业仅将冰雪及其相关服务作为主要经营内容,并未对非雪季的运营做好充足战略规划,从而造成雪场“一年三闲”的运营困境,盈利周期漫长和资金压力大等问题日趋严峻,而此现象也会伴生人才流失等弊端。我国冰雪产业发展速度虽快,但产业自身发展并不充分,冰雪服务产品单一化,四季经营模式亟需增速提质。大型滑雪度假区虽有较清晰的运营模式,但运营优势还不够突出[9],不足以发挥带头作用。

2.4 装备困境:国内国外双重挤压,难以形成自有品牌

冰雪产业起步至今,无论是滑雪人数还是滑雪场的数量都有所提升,但相较于人数和场地的变化而言,冰雪装备产业的发展进程却亟待提高。我国冰雪装备产业刚刚起步,面临着国内外的双重挤压,难以形成自主品牌。首先,意大利的缆车、荷兰的冰刀、美国的整冰机等基本垄断了冰雪市场,造雪机、压雪车、滑雪板及索道等具备高科技因素的装备产品目前主要还是依赖国外进口。由于季节原因,冰雪装备的投资回报周期长[10],装备停滞期往往在半年或者更久,体育器材的生产厂商自然不愿将资金投资在这样的装备上,由此冰雪装备面临着双重矛盾:国外品牌垄断着冰雪装备,进价昂贵;国内厂商因较低回报率而不愿生产,造成供给不足。其次,虽然国内在依托服装业的基础上进行了国产雪服的制造,抱索器索道等也实现了一定量的国有生产,但仍处于低端技术层次,冰雪装备的核心技术仍被国外掌握。国内自主品牌尚且缺乏、冰雪装备市场消费诱导不足等问题导致企业的上下游生产链条进行不畅,资本无法集中,难以利用资源创造强有力的价值品牌来打破国外市场的垄断。而国家专业的冰雪运动队为提高成绩也会使用国际认可的较为先进的国际著名品牌而非国内产品[11],冰雪运动爱好者也会因运动员的明星效应去追随国外品牌,这也成为国内自主品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2.5 人才困境:供需之间矛盾突出,发展需要无法满足

人力资源是冰雪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12],对于人群集聚依赖性较强的冰雪产业,更需要大量人才储备为产业升级提供后备支持。冰雪产业结构庞杂,不仅需要冰雪设备管理、运行及维修的专门人员,也需要冰雪市场运营与开发的精英和以创新、服务和技术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相比庞大的人才需求,我国冰雪各类专业人才数量供给明显不足。一方面,冰雪人才输送渠道的稳定性无法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分配不合理,导致出现结构紊乱,无序发展的情况。另一方面,冰雪运动人才的培养需耗费大量资金、专门的训练场所和优质的师资条件,要投资相当的时间与精力,且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13],造成冰雪人才培养方面供给严重不足。此外,产业间协同能力较弱,不足以吸引科技人才集聚,难以提供创新资源。而冰雪运动学校申办和建造条件又较为严苛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数量化发展,造成冰雪师资建设工作滞后等[14]。冰雪产业人才供需矛盾导致人才结构逐渐失衡,从而产生人才缺口甚至错位的后果。要实现冰雪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人才供需间的矛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3.1 在文化层面,多点促进文化生成,加快普及冰雪观念

冰雪运动文化观念的缺失是影响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主要原因,构建冰雪运动价值认同观念是实现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必要道路。普及冰雪文化观念,可以从政策颁布、传播体系、活动开展、文化教育多角度进行。首先,贯彻落实政策引导。通过“南展西扩东进”的政策支持,因地制宜推进具备各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建设,推动冰雪文化产业向全国发展。其次,打造冰雪传播体系。不仅要丰富冰雪文化传播的内容,例如对冰雪明星、冰雪场地及冰雪展览等的宣传,也要将报纸、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体与网络、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传播融合并进形成多样化渠道传播。再次,积极开展冰雪活动。充分发挥冰雪协会等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推广冰雪文化,深度挖掘冰雪运动的娱乐性、休闲性及社交性[15],将冰雪文化融入到冰雪项目中,大力引导群众参与冰雪活动,将冰雪价值观念渗透到各个阶层、年龄段的受众中。最后,加强冰雪文化教育。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教育工作要求下,一方面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冰雪体育活动,例如校园冰雪节、冰雪运动明星进校园等活动,丰富校园冰雪文化[16];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增设冰雪文化相关专业,提高学生冰雪文化素养。此外,也需加强冰雪课余训练与竞赛内容,提升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

3.2 在产业层面,冰雪产业主动求变,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

要想紧跟时代步伐,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冰雪产业应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从多方面引导技术创新来加强数字化融合。第一,建立冰雪产业数字化发展模式。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的引领性作用不断优化冰雪产业的结构与布局,积极发展“互联网+冰雪产业”模式。第二,搭建冰雪产业创新平台。开发冰雪产业多领域数字化研发的应用场景,运用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创新作用打破冰雪产业的边界,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第三,培养冰雪产业的数字思维能力。运用数据要素对冰雪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的改造,打破冰雪产业的信息盲区,释放冰雪产业的内在潜力。第四,进一步增添“互联网+冰雪”、“数字冰雪产业”的相关内容。增强对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指引,并建立健全对应的法制法规,不断加强数字治理与数字立法。第五,设立冰雪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加强相关金融机构对冰雪产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冰雪产业数字化提供资金保障。

3.3 在运营层面,重点探索四季经营,科学规划企业运营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冰雪产业在运营方面应做好企业规划,升级运营方式。针对雪场“一季养三季”的情况,应重点探索四季经营而不是仅以冬季冰雪运动旅游作为主要经营点。要借鉴国内外优质冰雪企业的典型案例,形成四季经营理念,如法国莱克萨尔以勃朗峰的美景作为场地定位,芬兰库萨尔则利用原始森林和湖泊吸引顾客。我国北方雪季开始时间较早,可抓住这一优势尽早开展冰雪项目;而南方雪季开始时间较晚,需要以室内雪场经营为主。在非雪季经营时,北方冰雪企业可开展攀岩、登山等探险类项目拓展,搭配滑草等仿真冰雪系列产品作为娱乐项目。地势较低的南方其冰雪企业则能推出山地自行车营地、夏令营以及温泉等配套服务便于非雪季经营。此外,雪场之间的竞争应是对顾客服务体验的质量好坏而不是单纯价格的高低,要避免低级竞争。一方面要加强冰雪企业整体运营,做好企业的规划布局和环境营造。另一方面要推动冰雪运动和旅游业的链接,提升冰雪与文化等产业的交融程度,促进冰雪产业形成多业态的有机对接[17]。冰雪企业做好科学规划有利于发挥自身关联性作用,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共同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3.4 在装备层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作为冰雪产业的重要基础组成,冰雪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针对冰雪装备产业较为薄弱的基础,需要加大对冰雪装备中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塑造核心品牌。一方面,适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对装备核心要素的掌握[18],并提升装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自主创新意识。同时,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数字技术在冰雪装备产业的应用普及,提高冰雪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壮大冰雪装备产业,就必须要转变生产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参与作用,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同时,充分利用市场导向进行技术研发,发挥政府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冰雪企业的科技产品创新,强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对冰雪装备的科研攻关实力,调动中介组织对科研成果的倍增作用。此外,冰雪装备产业的产品生产应以品牌导向为重点,培育一批冰雪装备产品的龙头企业。在生产优质冰雪装备的基础上加强冰雪装备市场的消费诱导,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帮助老牌企业“重获新生”,着力打造中国品牌。

3.5 在人才层面,加快对口人才培养,有机对接人才需求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冬奥会筹办的需要,对冰雪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更加细致化,需要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及应用型的对口人才作为冰雪人才后备资源。第一,培养冰雪应用型人才。针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冰雪贸易、咨询、策划、管理等需求,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划分对应的培养方向以满足各类人才需要。第二,健全教练人员体系。建立教练员的资格审核标准,加强冰雪教练员人才队伍建设[19],并按审核系统分配相关教练员同等水平的津贴以保留教练人才,同时增设冰雪人才就业岗位,以更好地安排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第三,输送冰雪后备人才。学校要加强与社会俱乐部的合作,规范冰雪运动教学与人员选材,进行专业化培育,共同合作拓宽人才输送渠道。第四,形成科技人才的集聚。科技人才的集聚不仅可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也可促进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20]。积极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体育科技成果转换率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突破冰雪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智力瓶颈。

4 结语

冰雪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高质量发展和冬奥会的历史机遇合力作用下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但受文化观念不足、产业转型滞后、企业运营不善、装备技术不高与人才供需矛盾等因素影响,冰雪产业发展仍面临部分短板亟需补齐。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切实深入贯彻政策的执行下达,加快冰雪观念的普及速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带动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加快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其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重点探索四季经营,科学制定企业发展规划;要加强冰雪装备产业的技术升级,打造强力品牌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焕发冰雪产业发展活力;注重冰雪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合理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各方面的需求缺口,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通过对冰雪产业的开发,不仅要将冰雪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也要发挥自身长处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有力贡献。

猜你喜欢
冰雪高质量发展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