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中华美学精神建构研究

2021-01-14 11:49李京梅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真善美网络文学美学

李京梅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这一重要命题,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文学艺术指明了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中华美学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以独特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鲜明标识,活跃在中国的各种文学艺术创造中,是振兴当代文学艺术的重要条件。而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文学艺术的重要形态,也必然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责任。因此,研究网络文学如何从中华美学中汲取营养,涵养精神,增强审美价值,提升品位,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网络文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的根本特质

上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应运而生。网络文学的范畴非常宽泛,广义的网络文学一般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和传播的各种文学作品;狭义的网络文学则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原创文学作品。本文主要以后者为研究对象。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互动性,网络文学具有创作门槛低、创作者数量庞大、受众覆盖面广、互动性强、体裁多样等特点。虽然在质量上参差不齐,但这个从网络草根成长起来的新的文学形态,的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重构了影响一代人成长的文学语境。经过20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占据了文学市场的半壁江山,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据《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高达2442万部(种),网络文学作者1755万人,网络文学用户4.3亿。①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EB/OL](.2019-08-10)[2020-03-30].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9/08/10/c429145-31287235.html.

中华美学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在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上的生动呈现。其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不仅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和生命精神,道法自然、和谐共生、万物一体的哲学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知行合一、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价值追求,也包含了气韵生动、写意传神、情理交融、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文质兼美的艺术追求,以及崇尚道德美、人格美、信仰美、意境美的美学境界。这些都聚焦为中华美学精神对真、善、美审美价值的永恒追求。可以说,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审美价值观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根本特质和核心内涵。这种审美追求和价值观在文学艺术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是以艺术真实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在表现生活真善美的同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使之身心愉悦,思想受到启迪,心灵受到震撼。它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因此,真善美历来是文艺作品的最高审美理想和价值的衡量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1]在中华文明的传承过程中,正是由于将真善美的统一作为永恒追求,内蕴着中华美学精神的中国文学艺术作品始终彰显着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独特风貌。

二、网络文学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必要性

(一)端正发展方向,促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需要

毋庸置疑,网络文学改变了当代文学发展的总体面貌,已成为站在大众文化最前沿的文化形式之一。但是,网络文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整体质量堪忧,数量多但精品力作少,有“高原”缺“高峰”;一些作品内容格调低俗甚至恶俗,中国传统文学所重视的文学性以及社会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等严重缺失。这些问题虽然与网络文学自发、随意的创作方式,开放、较低的准入门槛以及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有必然联系,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忽视。

中华美学精神是一座丰富的宝矿,它是提高网络文学创新力和表现力的美学根基,不仅为网络文学的创作实践提供丰富的养料,对网络文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因此,融入中华美学精神的营养,是网络文学提升自身质量和内在品质的重要途径。网络文学只有端正发展方向,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的精品,才能赢得更广泛的读者,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也才能克服目前创作中的不良风气,优化整体生态环境,从而真正成为当代文学市场的生力军。

(二)坚持与时俱进,促进中华美学精神创造性发展的需要

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形成、发展并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艺创作活动成为中华美学精神传承的最主要途径,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成为中华美学精神所蕴涵和倡导的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以文艺的载体和审美的方式,来彰显思想的、道德的力量,正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精髓所在”。[2]

而中华美学精神要实现自身的永续发展,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出现的新的文艺形态中去发展、创新、提升。网络文学作为当代中国艺术创造活动的重要方式和最具活力的大众文化形式之一,必然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研究与探索网络文学中中华美学精神呈现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华美学精神理论宝库,使中华美学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在审美领域的表达。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呈现中华美学精神真善美等价值追求和审美旨趣,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1]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面临着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人们需要共同的信仰,社会需要向上的精神,国家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最受大众喜欢的文学形式之一,理应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重任。而且网络文学读者中青少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等,增强其文化自信,是网络文学的责任所在。因此,网络文学必须扛起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面大旗,以优秀的作品净化社会空气和人们的心灵,切实发挥其作为文学的社会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三、网络文学建构中华美学精神的路径和方法

(一)以真善美为底色,打造精品力作

正如前文所述,真善美统一的审美价值观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一切文学艺术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很显然,以真善美的标准来衡量,当下的网络文学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玄幻、穿越、仙侠、言情等类型作品大行其道,反映现实生活等主流题材的作品非常少。一些作品完全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凭空编造,可谓“失真”;粗俗庸俗低俗作品泛滥,一些作品甚至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缺乏核心价值观导向,可谓“非善”;抄袭模仿、粗制滥造、平庸无味、毫无文学性的作品比比皆是,可谓“不美”,这些无疑是影响网络文学难出经典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中华美学中汲取精神营养,真正做到“崇真扬善尚美”是当前提振网络文学的重要条件。

“崇真”就是要求网络文学扎根生活、服务人民,回归到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发展趋势、体现时代精神上来。这是网络文学的发展基础,也是其作为文学形态的责任担当。古今中外,真正被读者奉为经典的作品不是作者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他们深入现实的结果。比如,当代文学经典《平凡的世界》以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人世间》等作品无一不是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典范。因此,网络文学创作者要扭转创作态度,以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以人民群众为主角,以展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调,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的进步,推进网络文学的创新发展。可喜的是,近年来,网络文学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观,出现了《大江东去》《复兴之路》《我的1979》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描绘国企改革、反映普通人生活变迁的优秀现实题材作品。特别是在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参选作品以及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门推介的“2018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中,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精准脱贫、志愿支教、大学生村官等“冷门”现实题材的作品脱颖而出,生动描写了乡村教师、基层警察等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大情怀。这充分说明网络文学界正在以较为理性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日益向主流文学靠拢。

“扬善”就是要求网络文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大众提供文化正能量、精神正能量,呈现中国人民的道德之美、心灵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切实发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的独特功能。这是网络文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其实现文学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就有“诗言志,文载道”“文人之笔,劝善惩恶”的说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也有类似的论述:“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3]因此,网络文学要走向精品化,就要扭转“娱乐至上”和“追求快感”的心态,加强对作品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将铸造人的灵魂、体现人文关怀、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使命,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把浸润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时代精神以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精神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既要揭示真善美与假恶丑、光明与黑暗并存的复杂现实,又要反映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光明驱散黑暗的历史规律;既要呈现伟人和英雄的崇高与不凡,也要描写百姓个体的生活经历,彰显人性的光辉,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尚美”就是要求网络文学以文质兼美为标准,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审美的方式认识世界是文学艺术的独特方式和独特魅力。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每一部优秀作品都是一个美的“富矿”,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这种美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更多的体现在作品的形式上,比如生动曲折、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高超、深远的意境,“言尽而意无穷”的韵味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以及四大名著等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并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就因为它们不仅有美的内容更有美的形式。在读者审美层次不断提高和审美需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网络文学要改变快速生产、模式化创作、不求精致、不注重文学审美的现状,加强对审美价值的追求,增强表现美的能力,按照美的规律来呈现文学应有的庄重、崇高和深邃。在创作中重视文气、文脉、文风、文采、文势及其意境、意象、意味、气韵等审美范畴,能够始终保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精益求精精神,精心设计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锤炼语言,并善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同时发挥网络文学特有的技术优势,把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既能唤起审美情感,又能够感染人、启迪人智慧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总之,以“真善美”为底色,实现情真、意善、象美的真正统一,网络文学才会有绚丽的前景,才能从“高原”迈向“高峰”,真正走进一个新的历史节点。

(二)坚守文学理想,实现人品文品统一

精品力作的涌现,离不开作者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我国古代就有“诗品出于人品”“文如其人”“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的说法。这些充分说明了作者的志向、胸襟、人生境界、道德修养、艺术水准、审美情趣等决定着作品的品质。而网络文学创作者大多是年轻人,其人生阅历、知识储备及学识修养普遍不足,尤其欠缺文学基本功训练;有的作者在网络文学商业化运营及打赏机制下,缺乏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心态浮躁、急功趋利,自然很难创作出有厚重感、有深度、有品位的作品。因此,网络文学创作者要想创作出精品力作,必须像传统文学作家那样,真正地深入生活、走近人民群众,做到“身入”“情入”“心入”,积累一手素材;要向经典学习,向传统学习,向名家学习,做好多方面知识储备,打牢文学修养功底;要增强品格境界修养,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水准,坚守文学理想,对文学心怀敬畏,坚持独立创作的个性,真正推出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

(三)优化生态环境,告别野蛮生长

1.加强监管引导,营造健康环境

精品力作的涌现以及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都需要有符合文学创作规律的制度和环境作保障,因此,加强对网络文学的监管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弥补在网络文学初期发展阶段对其监管的不足,改善法律法规滞后的现状,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制定相关措施,完善网络文学管理运行机制和作品质量约束与激励机制,实施网络文学精品工程,设置网络文学相关奖项,加强对优秀作品走出去的扶持和引导,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保障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受到了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命题为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文艺指明了发展方向,成为网络文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分水岭。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以及2015年和2017年中央先后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中,都对网络文艺和网络文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印发的《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首次从思路、逻辑和路径上为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进行了规划与设计。国家相关部门以及部分省市还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推介优秀网络作品、开展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评选等活动,促使网络文学从“野蛮生长”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有序化的发展道路。

2.重视社会效益,把好编审“出版关”

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通过文学网站与读者见面。在商业化运营机制下,一些文学网站急功近利,只重视经济效益,缺乏严格的审读机制、评判标准和专业的编辑队伍,为迎合市场和一些读者的兴趣,只重视作品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优化网络文学的生态环境,网络文学网站也需要调整发展方向,改变趋利媚俗之风,把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放在首位,提升网站的文学品位和格调;建立健全适合网络文学特点的评价体系和编辑审稿制度;加强网站编辑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的编辑团队,借鉴传统文学的审核模式,突出编辑的把关人作用,把好内容质量关,减少劣质作品的产生。同时,文学网站也可以通过开展对网络文学创作者的培训、优秀作品评选等活动,引导创作者提升文学修养和人文情怀,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3.建立良性循环,提高读者审美水平

网络文学读者多为青年人,因此,提升读者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水平对于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网络文学读者应自觉提升文学修养和审美追求,培养正向阅读情趣,避免盲目跟风、盲目效仿;另一方面,学校、媒体、教育机构、网络文学网站及社会应该通过开设一些网络道德和审美课程,或以开展名家讲座、佳作鉴赏等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美学精神的教育,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的净化,自觉远离低俗作品,从而形成创作与欣赏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在全社会营造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当然,优化网络文学生态环境,还需要在推进网络文学理论建构、加强网络文学批评、培养素质优良的网络文学批评家队伍等方面做一些工作,这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文学应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以真善美作为创作的永恒价值理念,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以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猜你喜欢
真善美网络文学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外婆的美学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