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思政的价值与路径

2021-01-14 10:51:14
红色文化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红色美术思政

李 芳

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比如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等,并将其与课程进行紧密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能够一边吸收学科基础文化知识,一边优化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中小学课程众多,本文将选择美术学科,探析将红色文化与美术学科融合的价值与路径,以使学生在接收文化知识过程中全面增强自身素养。

一、红色文化与美术课程思政的关系

1. 红色文化与艺术之美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丰富多彩,富有艺术气息的文化对人的情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人获得触动,并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涌入我们的视野。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红色文化显示出独特的生命价值和审美情趣,其中蕴含着壮美崇高的美学因素和艺术气息,以各种载体呈现在人们面前,能够洗涤人的心灵,对人起到净化和熏陶作用,并切实激发出人们心中高尚的情感和思想。

2. 红色文化与信仰之美

一个人的信仰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茁壮成长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也就没有什么能够束缚心灵,便很容易失去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并有可能做出有损道德的事情,人与人之间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和实际。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新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也包含着坚定的民族信仰,比如坚强、勇敢、乐观、团结等等。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好情感的理解与把握,并使其思想道德素养进一步得到发展,从而使其不断获得自我提升。

3. 红色文化与道德之美

红色文化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力量中蕴含着崇高的道德理念和深刻的思想底蕴,比如爱国爱民的精神、艰苦奋斗的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等等,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滋养人。在中小学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传承、发扬其中蕴含的道德之美,并对其今后的成长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二、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思政的价值

1. 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是一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课程。通过开展美术教学,能够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发展、意识观念得到熏陶、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发展,从而带领学生走入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之中。相关艺术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技能,并使其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与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有较高相似性,将红色文化与美术学科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美,体会到美的内涵和价值所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视觉上的审美体验,还可以从精神内涵、文化领域等多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熏陶,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审美能力。(1)邓艳君:《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重路向》,《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

2. 促进学生的感性自由

感性的美术经验不像通识类的美术文化或趣味故事可以娓娓道来,也难以使学生获得明确的艺术感知,它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和被学生所熟悉的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才能使学生深化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艺术感觉。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红色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课程内容,加深对艺术的体验和理解。通过整体感悟和心灵体验,学生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性认知,从而达到升华和完善的教育成长目标。

3. 引领学生价值观实践

通过开展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世界各国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艺术发展情况,由此激发学生的美好向往和民族自豪感。在一项充满美和艺术色彩的课堂中,将中国红色文化引入其中,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和红色文化的感染下,可以全面且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并促使学生在正向价值的引导下,不断优化自身行为、端正品行道德,从而让价值观念深化落实于现实生活中。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深化落实教育改革目标要求,还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三、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思政的现状

1. 教材中有关红色文化育人的内容呈现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以弘扬中华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艺术课程。通过开展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新时代,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美术学科中的“大思政”格局更加明显,无论是教材编排还是课堂授课,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作为教育引导者,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红色文化内涵,并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加以渗透,促使学生能够理解把握。教师除了充分挖掘其中的红色因子,还要结合红色文化,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能够在接收艺术熏陶过程中全面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纵观现阶段中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发现,广大教师意识到了在美术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从教材出发,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美术课程,接收更丰富多元的文化熏陶。(2)成勇、张凤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策略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8期。

2. 教师在美术课程思政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领域较广,从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能够使其艺术素养和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传输,还要力图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教育引导,从而实现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修养的全面提升。对此,在艺术课程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积极渗透思政内涵,成为了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纵观现阶段中小学美术课堂,可以看到,部分教师会从多角度挖掘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尤其是教材中涉及到的丰富传统文化,如剪纸、泥塑、雕刻等等,使学生深入了解,能够有效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度。在设计具体活动时,教师也能够做到从学生群体出发,使其获得自主参与的机会,从而使其有效传承传统文化。

3.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态度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对于课程开展实施的顺利程度和整体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当教师意识到艺术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价值,才能在制定教育方案、设计教学活动时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纵观现阶段中小学美术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大部分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能够清晰认识到美术课程思政的价值所在,并积极以各种方式对学生展开教育熏陶。这就意味着,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到更丰富的文化底蕴,并有助于深化落实课程改革教育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思政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思政内容与美术文化融合的巧妙度和灵活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融合形式有待丰富发展等。相关问题有待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同时,红色文化在课程中的融入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突破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授课指明新方向。(3)侯泽涛:《浅谈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途径——以信阳革命老区中小学为例》,《北极光》2018年第9期。

四、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美育资源

1. 创新构建校本教材

制定校本教材,开展校本课程,是新时期下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促使学生有效吸收红色文化,全面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学校除了要指导教师做好课程优化方案,还要组织广大优秀教师依照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需要,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以此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尊重,并让学校的文化积淀更加深厚。在开发校本教材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明确课程开发的总目标,比如:使学生能欣赏、评述国内外优秀作品,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感悟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同时在红色文化熏陶下养成一定的美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发展,并使学僧加强对国家优秀文化的热爱程度。

2. 欣赏红色文化艺术作品

中小学美术教材资源丰富多彩,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作品和内容也丰富多样。在美术课程融入思政内容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进行理论指导,还要为学生引入丰富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以便学生开展鉴赏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突破学校教学空间的限制,比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当地的革命纪念馆、展览馆、陈列馆等,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革命文物,感受革命文化,同时引导学生欣赏馆内的油画、国画、红军服饰、照片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其次,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引入一些红色题材的雕塑、文字、小品建筑、浮雕等艺术品。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内涵丰富的红色艺术作品,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在此期间,教师还要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促使学生能够一边欣赏艺术作品,一边感悟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刻性和教育意义。

(二)创新红色文化融入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

1. 创设红色文化思政情景课堂

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丰富度较高、趣味性强。在授课期间,为了有效将红色文化与美术课程进行融合,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积极制定情境教学氛围,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理论指导。当思政课程教育中融入多彩的艺术气息,才能让教育活动变得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性。(4)刘娟娟:《对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及路径的思考》,《福建教育》2018第26期。

比如在学习《北京的城楼》这部分内容时,在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此部分内容,为学生引入与“北京”有关的红色文化故事。还可以运用电子设备,为学生引入系列北京红色景点,并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李大钊烈士陵园等等。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唱与北京相关的红色歌曲,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颂歌》等。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促使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气息下,感受红色文化内涵,并增强对国家的熟悉了解和热爱之情。

2. 创设红色文化思政实践课堂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使学生在接收艺术熏陶过程中获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把握,并全面增强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但是在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通过讲授法、探讨法来帮助学生吸收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开展实践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动手、动脑操作过程中深化理解。

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教材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艺术品的制作。比如在学习《民间泥玩具》这部分内容时,本课需要使学生体会泥的属性,通过拍拍、捏捏、揉揉、搓搓等技法完成一件作品。为了将红色文化与之进行结合,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前,为学生讲述一些红色故事,引入一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比如:董存瑞炸碉堡、邱少云严守纪律、黄继光堵枪眼等等。接着,再组织学生通过泥塑的方式,来表现故事内容和人物形态,以此方式既能够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又可以全面增强思政活动质量。

3. 创设红色文化思政主题课堂

在美术课堂中渗透或者引入一些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能够切实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对此,教师还可以选择特定主题,制定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多样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学生能够深化理解红色文化知识,切实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从而在学习吸收知识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行为习惯。(5)刘培等:《红色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研究》,《教育观察》2020第15期。

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制定以“我心中的红色文化故事”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引导学生用画笔反映革命先辈的优良革命传统、作风,并用心中的色彩来展现可歌可泣的红色经典和英雄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红色文化故事及革命人物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通过创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表达对现代幸福生活的珍惜。

(三)让“红色”成为思政教育底色

1. 以党史教育引导学生认知

在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红”与“专”两个方面,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作为课程方案的制定者,教师要切实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在美术课程中融入党史教育引导学生认知。

比如在学习《造型各异的房屋建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扮演“讲解员”的角色,并以认真的态度向学生介绍与革命时期相关的房屋建筑,同时引入一些革命历史故事。比如党的遵义会议,介绍会议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引导学生通过电子白板设备,了解遵义会议的地址以及房屋特点。同时还要注重深化教育内容,比如引导学生认识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历程,进而对比现如今的和平环境,促使学生增强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认识。以此方式,能够使学生将红色文化与艺术文化进行紧密结合,并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2. 以教师谈吐熏陶学生

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的引导者,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较好的艺术素养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在美术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内涵,更要注重摆正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向学生教授正面积极的教育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在红色文化和艺术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实现自我提升。(6)刘培等:《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名师在线》2020年第21期。

对此,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历史素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并在开展美术教学期间充分运用所学融入其中,促使学生加强吸收和学习。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还要注重自己的谈吐,尤其是在开展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时,要尽量多使用一些正面向上的词汇和语言,比如团结、友爱、奉献、勇敢、顽强、无私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3. 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

青少年由于经历尚浅,知识经验不足,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不够深入。为了启发学生思想,开发学生智慧,促使学生能够优化自己的行为习惯,切实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教师要注重以红色基因来启发学生思想。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比如引导学生聆听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以此方式帮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提问引导,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及认知,主动谈一谈在美术课中的获得的体会和感悟,从而全面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少年血脉。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红色文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能够有效丰富教育内涵,优化教学形式,促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认知不断得以提升,并能够使学生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同时优化美术课程思政教学。

猜你喜欢
红色美术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红色在哪里?
创意美术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