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虹利,张莎莎,白 健
(1.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西安 710038; 2.上海颐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西安 710054)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采取了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能够完善已有的办学体制,充分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和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比赛得到了大力推广,针对不同专业开展的技能大赛,覆盖面十分广泛,且能够满足各类学生需求,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了解现阶段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高职院校借助各种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操作的平台,以获得奖励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并将教学融入比赛中,让学生能够在竞赛的过程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和提升[1]。技能大赛将行业标准和企业发展需求融入项目内容设计中,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了解了岗位和行业发展情况,提升了自身竞争力。
受参赛资格方面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筛选流程,才能参与省级技能大赛,考核环节中专业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成绩和动手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够评定学生的参赛资格[2]。种种条件使许多学生对比赛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缺乏参赛热情。
虽然高职院校大力引进各种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与竞赛尚未实现良好的融合。教学内容缺少关于比赛要求的讲解,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3]。此外,部分技能大赛将重点放在了荣誉和奖金方面,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专业技能大赛类型十分丰富,覆盖面广泛,但许多竞赛的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功利性太强是导致竞赛与教学难以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在竞赛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未得到有效转化。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仍停留在理论知识掌握层面,忽视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说明产教融合仍需进一步深入。造成学生偏理论而轻实践的原因,在于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熟练运用各种操作软件。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完善课程内容,结合竞赛要求及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知当前行业的发展情况。优化教学内容,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有所侧重,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建立项目化任务教学,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和竞赛考察的范围,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分布学时,使学生通过各种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4]。推动教学各个环节与岗位标准和生产要求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在各种技能大赛中形成对专业的充分认知,并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训练。
目前,我国的应用技能大赛类型十分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参赛机会,教师在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重与竞赛加强联系。通过层层选拔和将要代表参赛的学生,会接受拔高训练,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实践指导,将重点放在实战训练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发展及相关政策法规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鼓励学生反复操作和练习。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开展实践操作和训练,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加强校企合作,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5]。完善备赛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
实践教学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线上实践锻炼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以竞赛考核范围和标准作为自身的拔高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端正参赛态度,参赛不仅是为了奖金和荣誉,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力构建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能力与水平有选择性地参与训练,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6]。在产教融合和赛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平台,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训练,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此外,带领学生参观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推动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合作的有机衔接,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以工学结合的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将各种竞赛标准和要求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从当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现状来看,在“产教融合、赛教融合”背景下,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参赛机会,完善备赛方法和手段,能够使学生从各种技能大赛中有所收获,提升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