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研究的经纬脉络(七)

2021-01-14 07:14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振华学者南海

郭 渊

在不同历史时期,学者们为南海历史研究持续注入活力,使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这种研究还带有明显的问题意识乃至学者鲜明的思想烙印。我们从德业双馨方面来缅怀先贤,以获得不断前行的学术动力和研究启示,是必要的。

以韩振华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所从事的南洋交通、南海历史、华人华侨史等领域的研究,是建立在深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并出版了众多影响深远的学术论著。韩振华先生作为我国南海史地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在20世纪70至90年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今年是韩振华先生诞辰100周年,本期有两篇文章缅怀他的学术贡献:一篇是《韩振华先生对国外南海文献的运用及贡献——谨以此文纪念韩振华先生百年诞辰》,认为韩振华先生在研究南海历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成为后来中国学者研究南海问题的重要范式,即在熟练掌握南海中文文献的基础上,融汇国外南海文献,准确地把握研究问题的尺度;一篇是《近代厦门—南洋航线的客轮营运——从韩振华先生的古代南海贸易研究谈起》,以近代厦门—南洋航线客轮营运为中心,阐述了南洋交通的近代变迁及影响。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只有如此才能使研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近些年来,学界在海南渔民、更路簿以及南海维权等领域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为我国维护南海主权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本期与此相关的两篇文章在扎实的史料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贵的看法:《风帆船时代海南岛渔民的海外贸易与移民——兼论〈更路簿〉中的海外更路》,阐述了南海贸易与移民问题,尤其是通过海南岛渔民更路簿中的海外更路的相关记述,指出了海南岛渔民在海外贸易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去番”和“两头家”这两种特有的现象。《“西沙事件”前后中国南海海疆认知演变与主权捍卫》论述了“西沙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南海诸岛知识,唤起了国人的海洋意识,激发了国人的南海维权行动。

目前研究南海疆域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外部形势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调整研究方向和聚合力量的重要性。这不仅涉及一般媒体信息或对方研究动态等问题,也涉及我们已达到的尤其是希望达到的目的;不仅涉及我们目前的研究现状,而且涉及未来研究规划等根本问题。本期的《美国南海军事化的历史、现状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一文系统地梳理了美国南海军事化的历史、现状,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建议中国应预判南海局势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这正是对影响南海地缘形势变化重要因素的适时而有益的探讨。

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需要学者的责任担当、才智和决心,更需要富有远见的学术引导和一代又一代的学术传承。南海历史研究逐渐深入的重要标志是产生了一定数量高质量的研究论著。20世纪70年代以来,韩振华、戴可来、李金明、李国强等学者在南海研究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韩振华等学者在研究南海历史过程中,强调首先要掌握中国古籍和舆图(地图),同时注重国外南海档案和其他文献的运用。他们对中外南海文献融会贯通,硕果累累,较好地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学术使命。1980年1月30日外交部发表的《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无可争辩》一文,正是建立在韩振华等学者的严谨著述基础之上的。

为适应南海研究的现实需要,培养跨学科人才应成为高校、研究机构等人才培养单位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主要工作之一。这不仅是人才培养单位的责任,更是对学术精神深度把握的体现。南海史地研究者从韩振华等老一辈学者身上看到了学术与人格的完美结合,将国事民瘼放在崇高位置才是做学问的高境界[1]。韩振华先生曾深刻指出:

南海史地研究是一项严肃认真而又十分艰苦的科学工作,论证南海诸岛历史主权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内涵,而且也是对后人、对世界和平的负责。因此应该多从具体史实出发,经过考证研究得出结论,而不能先有结论后补充例证。这是目前在南海史地研究中应当注意的。[2]

不得不承认,曾经在一段时期内,国内南海历史研究处于低谷阶段。这或许由于我们没有坚持自身的长处,不清楚自身的弱点,没有系统调查并科学认识我们的对手(怀有偏见甚至敌意的学者、区域内外某些国家)的长处和弱点,没有弄清彼此长处与弱点的构成因素及如何相互转化。我们优柔寡断、缺乏长远规划,没有适时组织和巩固研究团队,调整研究方向。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的对手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一时短视而耽搁了获取发展的宝贵时间。如果我们特别关注近百年来南海所发生的重要事件的巧合与连续,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弄清海洋时代发展的特征,明确研究的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振华学者南海
PDCPD材料在商用车上的应用
南海明珠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北海北、南海南
南海的虎斑贝
学者介绍
南海随笔
乡村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