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俊超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享誉世界,在众多茶具中可谓出类拔萃,从北宋发展至今,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它逐渐从传统实用器脱胎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林占据一席之位。紫砂壶的出众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其一,它由独一无二的原矿泥料紫砂土制成,原矿紫砂独特的双气孔结构使其泡茶透气不透水,隔夜不馊、香不涣散,能极大程度地发散茶性,十分优秀;其二,随着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国的文人雅士逐渐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中,和紫砂匠人们一起设计制作紫砂壶,丰富且完善了紫砂壶的制作装饰工艺,增加了紫砂壶的观赏性和文化性,让人从中得到更多的精神共鸣,深入人心;其三,紫砂壶可长久使用,且其材质久用而越显温润,在喝茶人的悉心养护中更能散发出幽深的光泽感,让人领略到岁月的沉淀之美,在其中静享时光。正因为紫砂壶这诸多优越性,让它历经时光始终屹立不倒。
线条是紫砂壶造型的基础元素,譬如圆器就是运用不同方向或曲度的线条来构成壶的形态,达到骨肉亭匀、珠圆玉润的视觉效果。紫砂壶中以圆器造型最为丰富,古有“圆不一相”之说,圆器主要以球体、半球体、圆柱体为基本器型,运用各种圆曲线、抛物线和曲线等组成,造型圆润饱满,展现出“圆、稳、匀、正”的视觉效果。紫砂壶“线圆”(见图1)的主体造型为圆器型,整器大气浑厚、壶韵饱满、色调沉稳。“线圆壶”是一款经典器型,作为圆壶中的经典,被不断地效仿和演绎。圆壶一直是紫砂艺人所忠情的一种器型,而圆器又是由不同方向、不同曲度的曲线组成,讲究的是珠圆玉润、比例协调、隽永耐看。这把“线圆壶”顾名思义是以线条来呈现艺术风貌的圆器作品,“线圆壶”壶式为四十年代所兴起,历经几代艺人演变,时趋成熟。纵观此壶,作品壶身用两泥片拼合制作成扁球状,壶身腰部饰以一圈抽线向外鼓起,使得壶体上下和合、彼此呼应、比例协调,也更显趣味,整个身筒骨肉亭匀,壶身扁而不塌,十分有力;壶肩自然过渡,短颈提携神韵;壶嘴口处微微收敛,口部与半球状盖相切;壶底简洁,为一捺底,制作精良、稳健厚重;壶盖向上隆起自然平滑的弧度,圆润柔和,与身筒浑然一体;壶钮为桥梁钮形式,两端对称、自然柔和,与盖面融为一体,桥梁钮以棱线修饰,更显刚柔并济。一弯流、圈把分别与壶身暗接,一弯流自然胥出,转折柔和,圈把婉转有力,流、把形式简洁而彼此相得益彰。整把壶将线条艺术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点、线、面浑然一体,具备一定的艺术风范。“线圆壶”是被不断效仿和演绎的经典传统器型,整器大气浑厚、壶韵饱满、色调沉稳,此壶曲弧线条的过渡极为圆润优美、气度饱满、神采飞扬。凡世浮华,身行其中,莫过于:执念惹尘埃,瘦尽一世霜,待过繁华后,方知意味长,此作“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恰到好处地演绎了刚与柔、儒雅与温婉相结合的美。
图1
曼生壶“壶随字贵,字随壶传”,极尽文采风流。优秀的陶刻,不管是陶刻的内容还是陶刻的书法、画面、构图、刀法、涵义都能亦书亦画,切茶、切水、切壶、切情,彰显紫砂装饰艺术的精髓,方寸之间运刀如笔,构成壶、字、意、情皆佳的绝妙艺术。紫砂陶刻之美,不止讲究画面的精美、手法的独到、意境的渲染,更重要的是在这方寸之间的构图之上,没有和谐美好的协调比例、精准的画面构图,就不会有切合壶整体的艺术效果。紫砂壶“线圆”采用陶刻的装饰技法,以满刻形式在壶体通身陶刻梅花,盖面和身筒虽不在同一平面,但自然相连成一体,只见画面潇洒纵横、刀法连贯、一气呵成,陶刻入木三分、深浅不一、主次分明,梅枝有力,梅花疏密有致,或含苞待放、或娇艳盛放,显得清丽多姿。在梅花图边上附着两行文字,字体潇洒矫健,与画面相呼应。中国画讲的是章法和布局,在画面安排上考虑到水墨之间的挥洒适度、民族特性,物象的变化、层次,又讲求统一、组合等等,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此外,本图在构图的美感规律中,也十分注重宾主、呼应、虚实结合等等的关系,在陶刻的构图上,空间位置、大小排布,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性,展现艺人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线圆壶”简单的造型瞬间就让人联想到了禅字,与壶体那种干净简洁的外形契合,那种朦胧的禅意尽驻壶体,让人静思清澈。每每捧壶在手,凝视着袅袅飘香的茶烟,心中自然就想着喝茶时拥有的那份静心、从容、专注和单纯,也联想着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也同样应该拥有这份心情和这种态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