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苏 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疼痛科, 辽宁 沈阳, 110000)
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是继发于水痘-带状疱疹感染后神经损伤而出现的一种慢性疼痛[1], 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神经阻滞及中医对症治疗[2]。研究[3-4]表明,改进患者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本研究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接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50~79岁,平均(61.23±5.21)岁。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54~83岁,平均(63.12±6.42)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标准; 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疗1个月后仍持续存在神经痛。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引起慢性疼痛疾病的患者; 伴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常规宣教及健康教育,遵从医嘱用药及治疗,定时查房等。
1.2.2 研究组:予以疼痛护理干预。① 入院宣教; 入院后向患者讲解病房构成、住院期间注意事项、科室人员及主管医生情况,发放资料并介绍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的发病原因、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②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长期受疼痛困扰易出现消极情绪的患者,要及时予以心理干预,缓解负面情绪,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暗示等方式鼓励患者,减轻心理负担。③ 疼痛干预: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程度及变化,记录患者的疼痛主观感受,指导患者通过看电影、阅读等方式转移疼痛注意力,针对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则按医嘱及时予以对症止痛治疗。④ 皮肤干预:保持患者的疼痛部位皮肤清洁、干燥,穿纯棉质、宽松衣物,定期更换衣服,减少疼痛部位皮肤的摩擦和刺激,避免因抓挠导致的局部皮肤感染。⑤ 饮食干预:指导患者的饮食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增加蔬菜与水果的摄入量。
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出院前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 包括疼痛、食欲、精神、睡眠等12种项目,每个项目计5分,共计60分, 51分及以上生活质量为优, 41~<51分为良, 41分以下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 80~100分为很满意, 60~<80为满意, 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干预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研究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88.75%, 优于对照组的75.0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n(%)]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2.50%, 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于脊髓后跟神经节,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得以激活并沿着感觉神经下行到支配区域大量复制引起局部皮疹,并导致末端神经炎症、坏死,从而出现急性疼痛[5-6]。治疗上,主要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及中医综合治疗为主[7]。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抵抗力弱,前期治疗不及时或病毒消除不完全,常易导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从而出现顽固性慢性疼痛,治疗难度大、效果较差[8]。研究[9-10]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主要是病毒导致末端神经损伤纤维化、炎症反应及局部缺血改变引起,疼痛长期折磨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与睡眠困难,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研究[11]发现,通过改进护理措施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研究[12]表明,疼痛护理可以减轻术后患者手术部位的短期急性疼痛程度,提高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疼痛护理措施强调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维度出发,从住院期间的各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研究[13]表明,疼痛护理措施对慢性疼痛患者效果显著,可减小长期慢性疼痛对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影响。本研究运用疼痛护理干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探讨其在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本研究显示,干预后患者的VAS评分低于传统护理方式,预后生活质量优良率更高,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疼痛护理措施干预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