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金石书画》系列展览第四期导读(下)

2021-01-14 11:31文/桑
艺术品 2020年10期
关键词:董其昌题跋

文/桑 椹

黄宾虹 临董其昌画稿 浙江省博物馆藏

绘画

2014年,浙江省博物馆成功举办过“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艺术世界”特展,于此发轫,金石僧六舟的生平经历与艺术成就,渐为世人所熟悉。本期绘画部分,收录两件与六舟和尚相关的作品。一件是六舟旧藏沈周仿倪云林山水图卷(首都博物馆藏品);另一件是嘉道年间苏州籍画家章容的罗汉图轴(烟台市博物馆藏品),后者画面上方有一段六舟咸丰元年(1851)的题跋。章榕生平仅见《耕砚田斋笔记》中有片言只字提及,若不是有六舟题跋,且一度被误会成其本人作品,或许少会有人留意,也算是“画因跋显”的一个例子。

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史,往往是由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构成,而会忽视每个时代作为“沉默大多数”而存在的艺术家群体。本期收录的佚名《封侯晋爵图》轴,经前人鉴定为明人画作,下方有项元汴天籁阁收藏印二方,八尺绢本巨幅,用笔工丽,设色精妙,无疑是一件明代工笔花鸟画中的佳作,可惜画家没有留下姓名,完全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还有的画家,当时曾一度声名显赫,后世影响力却逐渐式微,如本期收录的章声、钱杜、张赐宁三家,即属于这一类型。

章声,字子鹤,号俭斋,浙江钱塘(今杭州) 人,生活于顺治、康熙年间。其父章谷,弟章采,皆善画,尤以章声画名最著。浙江省博物馆藏康熙二十五年(1686)章声所作设色山水巨幅,气势雄伟,意境深远,颇得宋人遗则。章声身前名躁江南,身后却影响寥落,传世作品也不甚多见。

与章声同为杭州籍的画家钱杜(1764——1845),在当时与金农、奚冈并重。陈鸿寿对其推崇备至,曾云:“铁生(奚冈)往矣,绘事一道,安得不以此推。”本期收录的钱杜《石湖隐居图》卷,系松江韩氏读有用书斋旧藏。①此图仿文徵明画风,以细笔和浅设色为主,运笔松秀缜密,颇具文氏绘画之神韵。

《听园校经图册》选二 浙江省博物馆藏

张赐宁(1743——1818)字坤一,号桂岩、十三峰老人等,直隶沧州(今河北沧县)人,晚年侨寓扬州,时与罗聘齐名。本期收录的张赐宁仕女图轴,人物风态闲逸,自谓乃“生平仅作,他日不能复置颖矣”(转引自画幅上王源题跋)。张赐宁在画史上虽然名气并不是很大,但深得吴昌硕等近代海派画家的推崇。吴昌硕早期绘画中,多见有自题“拟张桂岩”“拟十三峰草堂”的作品,如浙江省博物馆藏《鼎盛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紫藤图轴》等,可见曾是缶老重要取法对象之一。

清 李佐贤 赠吴云《两罍轩图》 嘉善县博物馆藏

顾大昌与沈复属于另一种类型。顾大昌(1815——?)字子长,号棱伽山民,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他身前落寞,文献寥寥,绘画作品亦不多见,近年来,却引起了不少艺术史学者的兴趣与关注,王靖宪、邹锦锦、李军、陆蓓容等,皆有专文,从其生平、艺术、收藏等诸多方面,做过精彩的考证。②沈复(1763——?)与顾大昌同为清代苏州籍文人,作为《浮生六记》作者,后世文名远扬,但绘画作品实属罕见,浙江省博物馆藏沈复山水图轴,系黄宾虹旧藏,就笔者闻见所及,可能也是沈复传世唯一一件画作。

《校经图》与《勘书图》内容相近,是传统文人画中一类较为经典的题材。浙江省博物馆藏《听园校经图》册,与晚清浙江官书局的历史颇有渊源。听园,是当时浙江官书局校雠刻书之所。同治初年,陈豪(1839——1910)曾受聘书局,分任校刊之事,期间与李慈铭(1830——1894)共事,两人交谊深厚。陈豪绘有《听园校经图》,原作已佚,今浙博藏册页前有同治六年(1867)十一月,李慈铭题赠陈豪的《校经图》五律一首,以及高时敷与李伯实所绘陈豪、李慈铭两人小像各一幅。后由其子陈叔通(1876——1966)分别驰书吴昌硕、林纾、俞陛云、夏敬观、黄宾虹、吴征、余绍宋、袁毓麐、杨无恙、黄葆戉、徐行、高时丰等,嘱各家补绘同题画作十二幅,装帧成册,留示纪念。

天一阁藏《别宥斋勘书图》册,系朱赞卿旧藏。朱赞卿(1886——1967)名鼎煦,字赞卿、酂卿、赞父、者卿、宰卿、别宥、香句,早年从事律师职业,生平酷喜藏书,其藏书楼名曰“别宥斋”,最多时达数十万卷,尤以万斯同稿本《明史稿》最为世所重,后由家属捐赠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是册系当时况维琦、余绍宋、徐行、陈运彰、王仁辅、楼辛壶、徐小隐、葛起闾、赵叔孺、顾坤伯、韩登安、沙孟海等诸家,为朱赞卿所绘《别宥斋勘书图》的集册,共十六幅。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幅沙孟海先生1947年所作的山水小品,沙先生以书法篆刻闻世,绘画作品似仅此一件。

本期绘画部分的“金石家绘画”专题,收录有嘉道以降,黄易、张燕昌、赵魏、吴东发、巴慰祖、吴廷康、宋葆淳、徐渭仁、胡义赞、何绍基、李佐贤、吴云、吴大澂、方若、顾燮光、褚德彝等金石学名家的绘画作品十余幅。对于多数金石家而言,绘画实乃治学余事,有的显然功力未深,纯属墨戏之作,但因终日与吉金乐石相伴,取法自趋高古,落笔亦无俗韵,颇可雅玩。如浙江省博物馆藏何绍基(1799——1873)《石梧图轴》,系赠湖南同乡李星沅之作,裱边有20世纪40年代瞿兑之、启功两家题跋。李星沅(1797——1851)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阴(今汨罗)人,官至陕甘总督、江苏巡抚、云南巡抚、云贵总督、两江总督。何绍基与李星沅年辈相若,此图作于道光十年 (1830)秋,两人皆未释褐之时,李星沅号石梧,故何绍基戏绘山石梧桐图以赠之。何氏书名满天下,绘画作品却难得一觏。此图纯以作书之意行之,然不落俗格,诚如启功先生题跋中所言:“磊磊落落,有古拙之趣,以功力论,固不能与钱、赵诸贤争一日之长,而天趣翱翔,有睥睨千古之态,则无多让。”

明 王铎 临《淳化阁帖》 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明 祝允明、文徵明 四体《千字文》 局部 黄宾虹旧藏 浙江省博物馆藏

当然,金石家中也不乏具有较高的绘画水准,甚至能在画史上占一席之地者,如清代黄易、宋葆淳、吴大澂诸家。黄易(1744——1802)以访碑图、得碑图题材为世所重,山水多用干笔,笔意简淡,风格冷逸,以册页和小幅多见,本期收录有浙江省博物馆藏黄易山水隶书合轴。宋葆淳(1748——?)山水则深得宋人法,用笔沉厚,墨气淋漓,生硬中自具书卷之气,秦祖永《桐阴论画》将其画归入“逸品”,本期收录有温州博物馆藏宋葆淳墨笔山水扇面。吴大澂(1835——1902)十四岁即开始学画,临摹外祖父韩崇宝铁斋所藏古人名迹成为早年日课,在前辈画家中,对戴熙尤其倾心,传世作品中颇见临仿之作,本期收录有浙江省博物馆藏吴大澂临戴文节公画册。民国时期的几位金石名家,如方若(1869——1954)、顾燮光(1875——1949)等也皆善画。方若画工石溪,古朴浑厚,本期收录有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藏方若山水图轴各一种。顾燮光画以白阳新罗为宗,曾自定润例言“画以花卉为限,书以分书为限”,故山水画作品相对少见,本期收录有烟台市博物馆藏顾燮光赠王崇烈山水卷。

嘉善县博物馆藏李佐贤赠吴云《两罍轩图》轴,是一件颇具文献史料价值的作品。李佐贤(1807——1876)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晚清古泉收藏名家。此图作于清同治九年(1870),右上方有落款云:“庚午秋日,客十钟山房,平斋先生雅属,竹朋李佐贤。”十钟山房是陈介祺的斋号,因李佐贤长子贻良之女,嫁与陈介祺长孙陈阜,故两家有姻亲关系。李佐贤早年即留心画理,著有《书画鉴影》一书,深得吴云的赞誉,谓之“评骘允当,阐发绘事之蕴,尤非深于六法者不办”③。《两罍轩尺牍》卷三收录有致李佐贤信札三通,吴云在信中感慨道:“三十年故交诚如来谕,簠斋外惟我二人,而又年老多病,远隔数千里,此生未必有相见之期,只有凭管城君互通尺素,以当晤觌。”④这件画作,亦可视为两人金石之交的珍贵证物。像此类足资考证文史的绘画作品还有平湖葛氏爱日吟庐旧藏钱松《溪亭论古图》,张燕昌墨梅轴(赠陆恭松下清斋),陆恢、吴郁生合作赠刘世珩书画扇等。

董其昌是南画一代宗师,清代以来,临董、摹董者络绎不绝,本期收录了张大千、吴湖帆、黄宾虹三位现代国画大师不同风格的临作,可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在处理“法古人”与“师造化”两者关系上,前辈艺术大师们不同的取法理路和实践途径。

温州市博物馆藏张大千临董其昌《青林长松图》轴,作于民国十六年(1927),系张大千应方介堪之邀,为筹集温州中学办学经费义捐而作。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位奇才,其仿制古书画的能力堪称一绝,尤以仿石涛、八大山人、金农、徐渭等人的作品最能乱真。张大千临董其昌的作品相对少见,题跋中亦云:“予书与画皆与文敏不甚近,虽亦步亦趋,徒贻寿陵余子之讥也。”

吴湖帆生平酷爱董其昌,所藏董其昌书画多达二十余种,曾自云:“殆为香光魂梦驱使,致五百年知己耶。”⑤嘉善县博物馆藏有一幅吴湖帆临董其昌设色山水图轴,用笔清秀疏旷,墨色明洁隽朗,临仿者对董画之神韵,可谓心领手到,足见其深厚的摹古功力。

与上述二家不同,浙江省博物馆藏黄宾虹临董其昌画稿,则纯是自家面目,仅以简炼线条,逸笔草草地勾勒出原作山水轮廓,而于设色、皴法,均不甚留意。宾虹老的这类作品,有些研究者称之为“勾古画稿”。黄宾虹一生中勾画了大量此类作品,从笔墨面貌上看,和原作的差距甚大,倘若没有画面上他自己的题识曰仿临某家,确实已很难将其与原作联系起来。

在传统中国画中,白描是指单用墨线勾描,不设色渲染的一种绘画技法,因单以线条取胜,极易见画者之功力,故素为习画者所重视,自顾恺之、吴道子而下,历代不乏白描名家。本期收录的浙江省博物馆藏姚光锡《伏生授经图》轴、高时敷《苏米易书图》轴(赠余绍宋)、首都博物馆藏溥心畬白描罗汉卷,线条流畅生动,是近代白描人物画中的精品佳作。

本期还收录一件沈钧儒之父沈翰的双钩花卉册。沈翰(1849——1900)字厚安,号藻卿,浙江嘉兴人,官至江苏知县,擅画兼工篆刻,与吴昌硕为昆季交。此册摹宋人双钩粉本,生动之致,尤臻神妙。民国十九年(1930)暮春,沈炳儒(沈钧儒弟)在东皋雅集上出示其父遗册,当时题咏者,达十四家之多。

绘画部分还收录了两件原杭州饭店旧藏的书画作品:齐白石墨虾图轴和黄胄群驴图横幅。1990年,国营杭州饭店企业转制,所藏近现代名家字画及工艺品一千零二十六件,全部由浙江省博物馆负责接收,其中包括不少蒲华、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丰子恺、徐悲鸿、潘天寿等名家作品。因有些画作是专为饭店厅堂装饰而创作,故尺幅较大,不乏巨制,这也是近三十年来,本馆入藏数量较多、较为重要的一批近现代书画文物。

书法

在明代书坛立轴渐趋流行的时风笼罩之下,手卷这一传统的作品形式,似乎更充满着一种古典主义的情愫。本期“明代书法手卷专题”展出作品十三件,除董其昌《赤壁怀古词》卷外,其余均为浙江省博物馆藏品。

温州市博物馆藏董其昌草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卷,可以说,是浙江省内文博系统所藏董其昌书法作品中较为精彩的一件,拖尾有吴湖帆、陆维钊、胡士莹、马叙伦、冒广生等诸多时贤名流的题跋观款。董其昌的书法,笔墨精妙,在书史上堪称登峰造极,原作的风采神貌,绝非高清的印刷品所能替代,本期我们特向温州市博物馆借展了这件作品,观众可赴现场观赏与品鉴。

清 顾大昌 设色山水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王铎(1592——1652)是明清书法史上个性强烈、影响深远的一代大家,沙孟海先生誉其为“中兴之主”(《近三百年的书学》)。浙江省博物馆藏王铎临《淳化阁帖》卷,书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卷后有段著名的论书跋,时见为研究者所引用:

书学以师古为第一义,近世书家以臆骋,动无法度,如射不挂鹄,琴不按谱,如是亦何难之有,变化从心,从心不踰,呜呼!难之矣。近世诗与古文亦然,此可以惊河伯,不足以当海若也。

临古法帖是王铎书法常见的题材,在存世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他题跋中所言“书学以师古为第一义”的主张有着直接关系。是卷依次临写谢伯璠《江东帖》、王徽之《得信帖》、谢庄《昨还帖》、刘环之《感闰帖》、王坦之《谢郎帖》、王操之《得识婢书帖》、王凝之《八月廿九日帖》,均出自《淳化阁帖》卷三。薛龙春曾注意到,王铎在临摹古代集帖时,对于一些涉及灾难与感伤的文字(他称为“灾伤字”),往往会有意避写,推测与其临作的应酬功能有关,在自临作品中就相对少见。6此卷末段临晋王凝之书《庾氏女帖》中,也出现了此类脱字现象,如“感逝悲叹”脱“逝悲”两字,“产后何似”脱“产后”两字,不过,同卷中刘环之《感闰帖》“知有患”之“患”字,谢庄《昨还帖》“乃尔大恶”之“恶”字,王徽之《得信帖》“疾不减”之“疾”字等又均未避写。除了应酬一说外,是否尚有自身情感、经历与价值观方面的一些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临帖是历来很多书家的日课,本期收录的此类作品还有王思任临智永章草《千字文》卷,系上虞王氏天香楼旧藏。天香楼主人王望霖(1774——1836),字济苍,号石友,乾嘉年间浙江上虞梁湖人。生平嗜书画收藏,曾历时四十年,刻成《天香楼藏帖》十二卷。王思任自跋有“复命臣书《千文》二本”一语,可知此卷为当时进呈之物。卷末王望霖题跋中则透露了一处“玄机”:原卷王思任跋后尚有空白二行,并无印鉴,而王望霖本人恰好收藏有一方王思任自用石章,于是便把印盖了上去,若不是藏家自己主动“坦白”,恐怕很难被后人识破,书画鉴定之难,由此可窥一斑。

本专题收录的浙江省博物馆藏明人手卷中,有两件作品曾见于清代以来的著录。一是蒋如奇诗翰卷,载《快雨堂题跋》卷五,另一件是黄道周楷书《唐棣之墓志铭》卷,载《过云楼书画记》卷四。

明蒋如奇诗翰卷,王文治旧藏,卷首有王文治题端,后有董其昌观款、王文治题跋。蒋如奇(?——1643),字一先,号盘初,江苏宜兴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浙江监粮道布政司参政,卒后追赠光禄寺卿,著有《咏凤堂漫记》。生平与董其昌交谊甚笃,时有唱和,卷中亦有董其昌观款。王文治评其书“气韵和雅,实能追踪晋贤逸轨”。(《快雨堂题跋》)董其昌在观款中亦赞曰:“天骨超逸,功力复深,假令米漫仕同时,必下石兄之拜。”惜流传作品较为少见,故世罕知之。

明黄道周楷书《唐棣之墓志铭》卷,全称《明诰封朝议大夫礼部仪制司郎中西雏唐公墓志铭》,志文由三纸拼接,朱阑楷书,凡六十四行,用笔生辣,结字古拙,诚如何绍基跋中所云“全是晋人意度”。此卷原系彭绍升旧藏,有彭绍升引首及自跋,后归顾沅,增石韫玉一跋,最后又归顾文彬过云楼,有何绍基、顾文彬题跋,常大淳观款。唐棣之,名自华,乃黄道周弟子唐阶泰之父。志铭详叙崇祯年间,唐自华组织地方武装抵御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时表现出的才干和气节,与黄道周《漳浦集》所载志文对校,文字上颇有出入,刊误补阙,亦可正集本之失。

明 黄道周 唐棣之墓志銘 局部 过云楼旧藏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 张廷济 题端今释行草《满江红》 浙江省博物馆藏

明末清初实乃一个悲歌当泣的年代。张煌言(1620——1664)是清初浙江抗清运动的杰出代表,浙江省博物馆藏张煌言狱中诗稿卷,凡十八纸,已裱成手卷,所录为唐刘宪所作《奉和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凡诗三十四首、词三篇,此为张煌言蒙难前最后手迹,弥足珍贵。归庄(1613——1673)《保定张氏殉难录序》所讲述的则是另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李自成大顺军攻破保定,在保定府保卫战中,当地张氏一门,拼死守城,全家死难二十三口,归庄在序中写道:“于波靡澜倒之时,屹然砥柱中流,激一时豪杰之心,立万世人臣之则。”可谓浩气撼人!

明 张煌言 狱中诗稿 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 钱杜 仿文徵明《石湖隐居图》 读有用书斋旧藏 浙江省博物馆藏

凌蒙初(1580——1644),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明代着名文学家,所著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两拍”,是我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凌氏早年因科场不顺,遂产生出世之念,自称佛弟子,别号空观主人,阅读和刻印有不少佛经。浙江省博物馆藏凌蒙初手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长达十米余,卷尾有本人长跋,是难得一见的凌蒙初书法真迹。

有明一代,行草书大放流光溢彩,本专题收录的行草书手卷还有张瑞图《归去来兮辞》卷、今释行草《满江红》词卷(张廷济题耑)等。篆隶书法在明代书坛的地位较为边缘,直至乾嘉以后,随着金石考据之学兴起,面貌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明人的篆隶作品,因不合六法,缺少古意,渐被后世书家所唾弃,影响式微。不过,对于研究书体演变史而言,不失为珍贵的材料。本期收录有明代中期祝允明、文徵明四体《千字文》卷(黄宾虹旧藏)以及后期韩廷锡的篆书《九歌》卷。前者由文徵明篆书、隶书,祝允明楷书、章草《千字文》四段裱成。文氏隶书颇得《受禅碑》三昧,篆书则取法李阳冰,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曾评曰:“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韩廷锡,字晋之,福州诸生,著有《榕庵集》。卷后有康熙年间著名藏书家林佶的题跋,称其“尤究极篆籀学,识者谓可直继斯冰”。虽后世书名不显,但也颇能反映出明代篆隶书法的一般风格与普遍水准。

注释

①李军《松江读有用书斋韩氏家世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4期。

②王靖宪《棱伽山民及其碑帖收藏》,《全国首届碑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14页,文物出版社,2005年;邹绵绵《清代吴门画家“棱伽山民”其人续考》 ,《苏州文博论丛》,2013年;李军《棱伽山民是谁》,《春水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陆蓓容《不知名画家顾大昌:一位晚清苏州士人的生活与思想》,《澎湃新闻》网站,2017年11月24日。

③吴云、白云娇《吴云函札辑释》,卷三,68页,江苏凤凰出版社,2019年。

④吴云、白云娇《吴云函札辑释》,卷三,70页,江苏凤凰出版社,2019年。

⑤吴湖帆《自藏画禅室小景四幅跋》,顾音海、余彦焱《吴湖帆的艺术世界》,221页,文汇出版社,2004年。

⑥薛龙春《古今的融合与隔阂:论王铎的古帖临摹》 ,《中国书法》,2011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董其昌题跋
题跋课程在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李 明
洪厚甜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董其昌的面具
陈訚旧藏敦煌文献题跋辑录与研究
中国画题款中的钤印艺术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