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2021-01-13 03:13:24张吉强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5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生态建设水土保持

张吉强

摘要: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建设中的一项基础任务,也是影响生态建设效果的关键任务。针对目前人们生产经营活动会对水资源环境、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及破坏,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找到问题的成因,从根源上出发,拟定合理的生态修复计划,选择效果最好的修复技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生态修复技术的作用、常见类型及工作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在遇到水土流失问题时,通常需要应用到生态修复技术,用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保持水土。相关修复工作技术难度比较高,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多。包括生态、微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各种植被的生长习性和具体的水土保持能力,研究合理应用自然植被完成生态修复工作的方法。

1.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阶段,通常要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生態建设之间的关系。而生态建设的主要难题就是要保持水土,这需要管理部门先明确分析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有哪些具体作用。

1.1提高植被覆盖率

生态修复工作旨在通过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技术方案,全面改善区域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常见方法通常是退耕还林,并进行植树造林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植被自身具备保持水土的能力,所以能降低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率。同时,通过一系列生态措施,能够提高植被覆盖率,为维持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环境提供了基础支持。

1.2提高土壤使用价值

水土流失问题主要造成的损失就是土壤干裂,地质结构当中的含水量及营养成分流失,给传统的农林业建设工作增加了不小的经营难度。基于此,科学制定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集中治理,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避免土地过度荒废而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工作达不到时代的发展要求。

1.3提高蓄水保水效果

只要掌握生态修复技术的操作方法,并结合当地的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合理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就可以提高地域范围内的蓄水保水能力,提高抗洪抗旱工作效果。进而满足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为生态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

2.常用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几种生态修复技术类型

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有不同的适用条件,操作时,对工作团队的技术操作能力也有不同要求,应以对比分析的方式掌握各种技术的优点及不足,合理确定技术的优化创新方向。

2.1土地退化的修复技术

水土保持任务主要应落实在土壤环境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两项任务上,从土地管理工作来看,基于人们过度开垦荒地,过度砍伐林木,造成了土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问题比较突出。基于此,在生态修复工作中,需要着重结合产生问题的原因,选择不同的修复技术。

2.1.1耕地修复技术

比如,如果是因为耕种工作方式不合理,出现了连作的情况,影响土地的产出率,影响土壤肥力,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则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应当推行轮作政策,根据农作物的性质,确定每年在同一块土地当中应种植哪些农作物。并通过使用生物肥料来维持土壤中的养分,这还可以达到增产创收的目的,符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管理要求。

2.1.2林地修复技术

如果是出现了林木资源的过度开垦问题,则可以采取人工造林技术、封山育林技术,通过有效的扩大植被覆盖面积,完成对土地退化问题的修复工作,营造良好的林间生态系统环境。目前,很多林区会选择使用混交林种植技术,合理密植各种植被,并维持生物的多样性,这些都是生态修复理念下保持水土的有效方法。

2.2河流退化的修复技术

当遇到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时,如果是污染问题,应确定污染物的来源、类型,有针对性的挑选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来防治污染。一般都是由于化工企业、建筑企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导致河流被污染。针对这个问题,应当进行污水过滤、吸附处理工作,要尽量减少对化学药剂的应用,使用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净化水体环境。

如果是河流出现干枯的情况,水量少,则应当实施生态补水计划。这需要及时疏通河道,修建灌水渠道,将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中的水,调用到河流缺水的地区,以保证河流周围的土壤含水量满足要求,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此外,针对河道弯曲位置过多,容易堆积淤泥、堵塞河道的问题,还要进行河道裁弯、疏通河道等工作,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标。

3.展开生态修复工作需要解决的几点问题

具体制定和执行生态修复计划时,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管理部门提高重视度:

3.1实时监测水土保持情况

实际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展开区域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时,应当配合使用监测装置,实时关注生态修复效果。通常是关注空气中的湿度、水体流速、清洁度、土壤肥力。要以动态化监测工作为基础,及时与修复前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对比,判断修复方案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做出调整。在监测工作中,要使用的高科技设备实际上还包括计算机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接收和传递监测装置的监测数据,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完成数据整合处理与分析,以此来为生态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全面降低管理难度。

3.2完善相关生态管理制度

基于大部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因此,要提升生态修复效果,发挥相关技术的使用价值,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常应通过法律法规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权威性,确保管理制度能够对人们的生产经营行为产生约束,避免出现过度开垦土地、违法砍伐树木以及违规倾倒污水等行为。同时,管理制度当中还应当明确规定生态修复效果的评价标准,对评价过程、结果进行公示。方便实现对生态建设工作的规范化、集中化管理目标。另外,管理工作也包括思想管理方面的内容,应当进行环保理念的宣传,并向各个行业推广生态修复技术,提高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及能力,降低生态污染和破坏问题的发生几率。

3.3创新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水环境、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成因更加复杂,治理难度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总结以往的生态修复工作经验,了解不同修复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取得了哪些成绩。以此展开对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大资金、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人才参与到新技术研发工作当中。同时,基于科技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生态修复环节可以使用的技术、设备不断增多。要想达到创新发展的目标,还需要着重关注人才的技术操作能力是否达标,及时根据工作需求,组建一支专业的生态修复团队。

结语:

应用专业的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使用价值,提高蓄水保水效果。具体工作时,需要分成两类,通常是从土地生态修复和河流生态修复两个方面展开基础工作任务。需要使用土地保护技术、混交林种植技术、封山育林技术、污水治理技术以及生态补水技术。通常来说,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此作为基础支持来管控人为因素引发的生态破坏问题。同时,应使用监测技术,实时关注生态修复效果,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创新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高立卫.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4):103.

[2]林建虎.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农业,2018,(12):74.

[3]李树彬.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704(6):110.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生态建设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绿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 10:30:13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01:20:54
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