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测度及其原因研究

2021-01-13 00:50杨露露余松刘滨池泽新
当代农村财经 2021年12期
关键词:林农林下经济模型

杨露露 余松 刘滨 池泽新

摘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和森林旅游等为主的林下经济蓬勃兴起,成效日益明显。江西省森林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增长,前景广阔。在此背景下,以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为主题,探讨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林农236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首先测算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其次分析影响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林农林下经济经营综合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相对较低,规模效率相对较高且大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2)江西省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具有规模效应;(3)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是否担任过村组级以上干部、林区道路情况、是否接受过林业科技培训、对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的了解程度等变量正向影响林下经济经营效率。大多数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但当前小农户分散经营是江西省林下经济的生产常态,如何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农户提高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效率亟需考虑的一个问题。因此,得到的政策启示是:(1)落实利好政策,加大惠民力度;(2)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纯技术效率水平;(3)鼓励联户经营,实现规模经济。

关键词:林下经济 DEA-Tobit 模型 林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实施绩效与政策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林农视角”(71563016);江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基金“林农参与林下经营行为与驱动政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D18072);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林农可持续林下经济经营行为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行为理论”(YC2019-S192);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创新专项资助项目“林下经济行为对林农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西省的数据验证”(JG202000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森林经营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林下经济也是经营主体依托丰富森林资源,开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基本内容的林下经济实践。当前,在主要林区,林下经济逐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林下经济的发展,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尤其是,在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林木采伐受到限制的当下,发展林下经济,为化解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矛盾,为维持和提高林农收入水平开辟了新思路。

江西省是森林覆蓋率高达63%的林业大省,全国排名第二,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有利于林下经济的发展。江西省人民政府,强调发展竹、油茶、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产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发展。2019年,江西省林下经济总产值居全国第一,高达1700亿元,运行规模比2017年增长7.1%。此外,江西省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农超过300万,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5万,初步形成了林下经济产业集群,涵盖油茶、竹、中药材、苗木花卉、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产业。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江西省林农参与林下经济经营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林业局等相关部门信息普及不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科技培训力度低下、惠农利农政策不到位;林业农户受教育水平不高、信息滞后、创新水平不高;林地地块分散,细碎化水平严重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林农经营效率。因此,本文根据第一手调查数据,分析江西省农户林下经济经营效率实际情况,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并给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国家相关政策优化,巩固林改成果,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林农切身利益,能够为江西省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对客观的决策与实践依据;能够帮助江西省林农拓宽选择路径,有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林农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为林权制度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这既响应了国家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同时也对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社会效益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大多数学者主要是宏观层面探讨了林下经济模式和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也就是说,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林下经营效率测度的研究主要基于统计数据,对国家、省级和市级层面进行了统计学意义上投入和产出的比较研究。宏观或者中观层次的研究主要政府或者社会方面基于投入—产出(包括生态和社会产出),确实有着重要的指向意义,但从微观角度入手的并不多见。林下经济最主要的经营主体是林农,他们是林下经济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只有从他们角度来评价经营效率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更能体现出真正的林下经济经营效率。

(一)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林农视角,探讨林下经济经营效率测度及其原因研究。为了研究此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63016))的资助下,根据江西省各县市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本课题组对江西省九江市、吉安市、赣州市等的林农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回收有效问卷总计236份,有效率达94%。文章旨在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首先测算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然后探究影响经营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化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具体样本农户地域分布情况见如下表1。

(二)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一种基于多投入、多产出指标的衡量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方法,该方法不受指标量纲约束,也无需事先去计算指标各项权重,是一种广受经济学者研究效率评价欢迎的非参数估计的方法。但DEA方法测度的效率值限定在0-1之间,若单纯运用最小二乘法回归会使得数据产生偏差。因此,学界衍生出了一种DEA-T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法:首先运用DEA方法测算各决策单元的效率值;其次以产出指标综合效率值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运用Tobit模型,采取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进行回归分析。Tobit回归一般模型如下:

E=η0+η1P+η2M+η3H+η4C+ε

其中,E表示运用DEA方法测算的林下经济经营综合效率值;P表示林农的个人能力禀赋,M表示林农的区位禀赋,H表示林农的政策资源禀赋,η0为常数项,ε为随机干扰项,且服从N ( 0,σ2 )的正态分布。

本节一则对调研样本农户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二则基于DEA模型进行相应指标选取,基于Tobit模型进行相应变量选取,并作研究假设。

(三)变量选取

1.DEA模型指标选取。为了探讨林下经济经营效率,首先要确定样本投入产出指标,而且要遵循投入指标至少为产出指标3倍以上的原则,指标选取如下:

(1)产出指标:选择林农当年林下经济经营收入(万元)为产出指标。

(2)投入指标:经济学上,生产理论三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根据调研组调研问卷变量设置情况,将土地投入指标用林农实际经营林地面积(亩)来衡量,即江西省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实际所投入的土地规模;劳动力投入指标用林农家庭实际劳动力投入人数(人)来衡量,即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年均所需的实际劳动人数;资本投入指标用当年林下经济投资总成本(万元)来衡量,即林农用于投资林下经济所产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加总,包括种苗、农药、化肥、折旧、生产管理费用、雇工費用等,投入产出指标说明如表2。

2.Tobit模型变量选取。为了回答第二部分所得到的结论,也就是探究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较低原因,本文基于林农资源的视角,选取了11个指标来反映。变量选择如下:(1)个人能力禀赋。采用“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性别”、“家庭成员是否担任过村、组及以上干部”等来综合考察。林农拥有较强的个人能力禀赋意味着其具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而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林下经济经营效率。(2)区位条件禀赋。采用“林农村落距离县城远近”、“林农村落地形情况”、“林区道路情况”等来综合考察。村落距离中心县城的远近、村落地形是否适宜发展林下经济、林农出入林区道路是否畅通,直接影响着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的高低。(3)政策资源禀赋。采用“林农是否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社”、“林农是否接受过林业科技培训”、“林农对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的了解程度”、“是否享受过林下经济政策补贴”等来综合考察。政策资源禀赋的高低意味着农户承受风险的能力与对各种林下经济生产资料投入资金的不同。具体变量定义、符号及赋值说明如表3。

本文基于上述变量选取情况,提出如下假设。

H1 :户主受教育程度正向影响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一般而言,林农受教育水平越高,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能力就越强,创新思想就越开放,有别于教育水平低下的传统农户。发展林下经济越有利,经营效率则会越高;

H2 :家庭成员是否担任过村、组及以上干部正向影响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往往担任过村组及以上干部的农户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林下经济相关政策的动态,政策认知水平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林下经济经营效率。

H3 :村落地形情况负向影响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林下经济包含且不限于“林下种、林间养、林中游、林里采”等模式,我们认为较为平坦的地形交通便利,利于林农发展林下经济,过于陡峭的山地会阻碍林下经济的发展。

H4 :林农是否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社正向影响林下经济经营效率。林业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是聚集新技术、新人才、新渠道、新思路的所在。林农参与林业专业合作社可习得发展林下经济的最优方案,也可打消产品销路难的后顾之忧,提高经营效率。

H5 :林农是否接受过林业科技培训正向影响林下经济经营效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林农接受林业科技培训,首先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不必要的劳动成本,进而可以提高林下经济经营效率。

H6 :林农对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的了解程度正向影响林下经济经营效率。林产品抵押贷款政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林农林下经济融资难问题,因此对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政策越了解的农户越愿意去尝试,越能加大林下经济投入,提高经营效率。

(一)DEA结果分析

借助DEAP2.1软件对数据进行测算,可得出林农林下经济经营综合效率(CRS)、纯技术效率(VRS)、规模效率(SCA)值以及规模报酬情况(见表3)。综合效率不考虑规模收益;纯技术效率考虑规模收益,表示结构层面的效率情况;规模效率考虑规模收益,表示规模层面的效率情况。DEA模型中,综合效率(CRS)=纯技术效率(VRS)×规模效率(SCA),而模型测度的效率值只有在达到1的时候才可称为DEA有效,反之则称为DEA效率值无效。其中,经研究归类发现,效率值区间0.00≤E<0.40,表示无效率程度严重;0.40≤E< 0.70,表示无效率程度中等;0.70≤E≤0.99,表示无效率程度轻微。规模收益层面,irs表示规模报酬递增,drs表示规模报酬递减,—表示规模报酬不变。

1.效率分析

(1)林农林下经济经营综合效率偏低。236户林农林下经济经营综合效率均值为0.356,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570,规模效率均值为0.655。由此可见,林农经营林下经济综合效率偏低。综合效率值中效率值有效的DMU仅有12个,占比5.1%;无效率程度严重的有160个,占比67.8%,占样本量的大多数;无效率程度中等的有62个,占比26.3%;无效率程度轻微的仅有2个,占比0.8%。这表明江西省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低下。

(2)林农林下经济经营纯技术效率相对较低。236户林农林下经济经营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570,DEA效率值有效的有29个,占比12.3%;DEA效率值无效的有207个,占比87.7%,其中无效率程度严重的有55个,占比23.3%;无效率程度中等的有126个,占比53.4%,占样本量的多数;无效率程度轻微的有26个,占比11%。可见江西省林农参与林下经济行为所掌握技术不佳,科技含量较低,技术结构单一,纯技术效率低下。

(3)林农林下经济经营规模效率相对较高。236户林农林下经济经营规模效率均值为0.655,大于0.50,效率值相对较高,即林农参与林下经济能够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但DEA效率值有效的仅有13个,占比5.5%;效率值无效的有223个,占比94.5%,其中无效率程度严重的有71个,占比30.1%;无效率程度中等的有56个,占比23.7%;无效率程度轻微的有96个,占比40.7%。这说明江西省林农还未形成一定规模的林下经济效益,但规模效应是林下经济未来一大发展趋势。

2.规模报酬分析。DEA模型测算出的江西省林下经济经营规模报酬变动情况如表4,结果表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的有184个,占比78%,占样本量的大多数;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有52个,占比22%。这说明,在保持当前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江西省林农林下经济经营产出增量大于或等于投入增量,适度扩大林下经济经营规模有利于提高技术效率,进而提高综合效率。

(二)Tobit影響因素分析

结合上述林农林下经济经营综合效率测度值,对236份样本数据进行Tobit回归分析。为使得模型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选择对变量做两次回归:模型一是所有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模型二是剔除不显著变量所得的回归结果。由表5可知,两次模型分析,变量的显著性、相关系数及方向变化都不大,且P值均为0.000,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回归结果真实有效,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户主受教育程度与林农林下经济经营综合效率正相关,与原假设一致。由结果可知,户主受教育程度在5%的水平上显著,且相关系数为0.026,这说明在保持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户主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个单位,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相应增加0.026个单位。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户,其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能力就越强,对林下经济经营则具有相对较高的把控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劳动生产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因此,林农文化水平的高低会正向影响林下经济经营。

2.家庭成员是否担任过村组及以上干部正向影响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与原假设一致。结果显示,家庭成员是否担任过村组级以上干部在10%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为0.040,这说明在保证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成员担任村组及以上干部每增加1个单位,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则增加0.04个单位。一般而言,村组干部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政策认知水平相应较高,思维较活跃,经营头脑较灵活。此外,调查显示,村组干部当中党员数居多,他们发展林下经济能力强、经营效率高,因而担任村组干部的家庭成员经营林下经济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林区道路情况与林农林下经济经营综合效率显著正相关。结果发现,林区道路情况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为0.040。这说明林区道路畅通情况每增加1个单位,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相应增加0.04个单位。林区道路是否畅通是影响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性因素,可能的原因是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无论生产端、加工端还是销售端,对交通便利情况要求较高。因此,林区路况越好,对林农林下经济的种养殖、林产品采集或林间的休闲旅游越有利。

4.林农是否接受过林业科技培训与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显著正相关,与原假设一致。由结果可知,林农是否接受过林业科技培训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为0.053。这说明林农接受林业科技培训每增加1个单位,林下经济经营效率相应增加0.053个单位,也表明接受过林业科技培训的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明显高于未接受过林业科技培训的农户。尤其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政府大力支持为林农提供林业科技服务相关的培训,优化林业资源配置,提高林农生产经营技术,规避农户经营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生产积极性。

5.林农对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的了解程度与林下经济经营效率显著正相关,与原假设一致。结果显示,林农对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的了解程度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为0.058。这说明林农对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的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林下经济经营效率相应增加0.058个单位,而且在保证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了解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的农户比不了解林产品抵押贷款的农户林下经济经营效率高。林产品抵押贷款作为一项重要的支农政策,有效的解决了林农“抵押难、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农户通过林产品抵押贷款,可获得一定的流动资金,缓解林下经济生产经营资金压力,特别是规模经营林下经济的大户,可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生产、提高收入,对林下经济产品提质增效。

6.村落地形情况、林农是否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社与林下经济经营效率不相关,不符合原假设预期。从模型回归结果可知,村落地形情况以及林农是否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社两个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二者并不是影响林农林下经济经营效率的主要因素。首先,江西省样本村村落地形大多为丘陵山区,平原地形甚少,调研数据较为集中,差异不显著,因此村落地形情况对林下经济经营效率影响不大。我们的访谈也发现,农户甚少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社,部分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也表示并未从中得到任何实际的帮扶,“空壳”合作社现象较为普遍。所以林农是否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社这一变量对提高林下经济经营效率没有影响。

(一)结论

本文基于江西省236份实地调研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算了林农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效率,实证分析了影响生产经营效率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江西省林农林下经济经营综合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相对较低,规模效率相对较高。这说明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整体效率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在科学学技术层面,掌握专业化、创新化技术水平对林农林下经济的生产经营有很大帮助。

第二,江西省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具有规模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但当前小农户分散经营是江西省林下经济的生产常态,如何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农户提高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效率亟需考虑的一个问题。

第三,影响林下经济经营综合效率的诸多因素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是否担任过村组级以上干部、林区道路情况、是否接受过林业科技培训、对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的了解程度等变量对林下经济经营效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性别、林农村落距离县城的远近、村落地形情况、林农是否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社以及是否享受过林下经济政策补贴等变量均与林下经济经营效率不相关。

(二)政策启示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得到了以下政策启示:

第一,落实利好政策、加大惠民力度。政府可出台一系列规模经营的奖补政策,对于加大投入规模的林农给予物质奖励或资金补贴支持,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也可从加大育林基金、林业经营保险、林业补贴等层面形成合力,为林农提供便利。

第二,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纯技术效率水平。一是加强科研院所与林农等经营主体之间的协作,重点研发与农户林下经济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良种选育、科学种养、一二三产融合等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二是林农应充分利用“三下乡”服务,借助政府部门的“科技下乡、服务下乡、文化下乡”等的一对一指导平台,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三是林农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人才培养,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林农懂经营才可提高效率。

第三,鼓励联户经营,实现规模经济。鼓励农户由单户经营朝着联户经营方向转化尤为重要,可解决林地细碎化、分散化等问题,促进生产要素的整合,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恒,朱丽艳,王海亮,郭小阳,张锋,孙昌平.新时期林下经济的内涵和发展模式思考[J].林业经济,2019, 41(07):78-81.

[2]张艳辉.基于农户视角的林下经济发展建议分析[J].北京农业,2016(01):155-156.

[3]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145012871/2015- 07451.[2015- 06-18].http://www.jiangxi.gov.cn/art/ 2012/4/18/art5241302180.html

[4]曹玉昆,雷礼纲,张瑾瑾.我国林下经济集约经营现状及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14,27(6):60-64.

[5]佚名.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Z1): 35-51.

[6]徐玮,包庆丰.生计资本对职工家庭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内蒙古国有林区的调查数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16(04):496-503.

[7]翟明普.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1,38(03): 47-49+52.

[8]袁军,石斌,谭晓风.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J].经济林研究, 2015,33(02):163-166+171.

[9]国靖,汪贵斌,封超年,曹福亮.银杏林下经济模式分类及模式综合效益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37(01):118-122.

[10]陈现军.万州区林下经济模式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6):6-9.

[11]都阳,赵慧敏,李畅,陈建成,薛永基.林下经济效益模糊综合評价及其应用[J].林业资源管理,2016(06):111-115.

[12]杨偲越.江苏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9(08):34-35.

[13]查黎春,朱晨辉.嘉兴市秀洲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23):175-176.

[14]罗志斌.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20(04):73-76.

[15]林慧琦,郑晶.基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视角的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路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03):55-60.

[16]杨开太,谈思仪,张团山,刘军,陈宝玲,刘雁玲,吴国文,唐庆.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03):47-52.

[17]支玲,高晶,支明,刘燕.林下经济发展政府行动与天保区农户响应[J].林业经济,2019,41(03):108-118.

[18]龙培仲,董静,付师春,何焱平.贵州赤水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综合效益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 2018,39(05):105-109.

[19]钟华,段丽华,周彬,岳金龙,赵苗.昆明食用菌林下栽培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西部林业科学,2017,46(02):83-87.

[20]窦亚权,李娅.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7,37(04):86-91+111.

[21]卢宏亮,李国源,朱震锋,蔡颖莉.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J/OL].林业经济问题:1- 8[2020-10-16].

[22]王梓,张平,全良.黑龙江省林下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经济,2018,40(08):61-67.

[23]胡姗姗,云坡.区域视角下中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效率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24):114-115.

[24]张瑞涛,王俊芹,周明明.基于DEA的河北省蔬菜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实证研究[J].北方园艺,2016(08): 185-187.

[25]杨冬梅,雷显凯,康小兰,朱述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对农户林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9,39(02):135-142.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林农林下经济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下经济发展及对林农影响分析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林农的林下经济
林农合作组织的合作联盟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