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伴奏教师如何把握舞蹈基训课的律动

2021-01-13 20:14邢艺
艺术研究 2021年4期

邢艺

摘要:舞蹈的基训是学习舞蹈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很多舞蹈专业的教学安排中都开设了基训课程,所谓基训课就是舞蹈训练的基本课程,训练过程中钢琴伴奏教师运用钢琴伴奏把握学生的舞蹈律动,帮助他们训练基本功,往往能够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本文就对于基训课中钢琴伴奏教师如何把握舞蹈基训课的律动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钢琴伴奏教师 舞蹈基训课 律动把握

近些年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高,许多文艺活动成为了关注的目标,其中包括舞蹈这一形式,在此大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设相关课程,教授学生舞蹈,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基训课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舞蹈训练的基础所在,其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成为学生训练舞蹈动作的前提。课程中老师会进行钢琴伴奏,在此基础上进行律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把控能力,这也是舞蹈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训课中教师必须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律动的概述律动

律动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其含义就是指节奏。后期许多学者对这一词汇进行研究,也增添了新的内容,综合他们的看法,对律动有了深入地理解,将其归纳为有韵律节奏的身体动作,或身体有节奏的跳动运动。对于音乐和舞蹈来说,律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充分展现出艺术的表现力,是音乐和舞蹈艺术的骨架。没有律动这些艺术形式将很难表现出来,无法展现出其独有的魅力。

高校舞蹈学习中同样重视律动训练,其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学校通过基训课达到上述要求,课堂中老师会进行钢琴伴奏,这一点与传统音乐教学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让他们了解教师的意图,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的节奏,在此过程中得到训练。教师通过钢琴的节奏带动起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将感情融入其中,和動作结合起来,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其意义所在,同时又能够提升自身的感知能力,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在基训课中必然会有钢琴伴奏,其核心也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对伴奏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具备多方面能力,既要有足够的舞蹈知识,同时又能够了解其发展历史。只有对舞蹈有着深入地感知,才能欣赏其中的律动所在,作出正确的鉴别,为教学选择适合的曲目,通过伴奏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带动学生们的情绪,进行律动训练,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二、钢琴伴奏在舞蹈基训课中的重要性

1.钢琴伴奏能激发学习兴趣

当舞蹈学生置身于课堂之上,耳边响起优美的音乐伴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充分体验出其中的美感,同时激发起自己的兴趣,会不自觉想随着音乐而舞动。此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钢琴曲,既可以为舞蹈伴奏,又能够发挥提醒的作用,使舞蹈者的节奏与之相契合,让他们能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作从而更快进入到表演境界,达到人舞合一的目的。伴奏元素的选择至关重要,适合的元素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强他们的兴趣,希望在音乐中不断探索,并且融入自己的感情,在表演中绽放出来,使自己的表演有丰富的内容。

2.钢琴伴奏能增强舞蹈律动

在舞蹈基训课上会采用钢琴伴奏,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大大加强了节奏感,产生律动感,让学生形成不同的感受。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把握音乐的节奏至关重要,将其与舞蹈节奏融合在一起,提高自己的律动感,这样才能够对舞蹈有更深入的认识。舞蹈和音乐之间本身就有着共同性,可以用节奏将其联系在一起,虽然在训练时教师会打拍子,但这种拍子本身是独立存在的,因此没有生命力,舞蹈的动作不能够完全依靠拍子,否则将会失去活力,通过这种打拍子表现出来的舞蹈往往差强人意,不能将表现力度真正的彰显出来。而音乐节奏则与之不同,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有着前后的连贯性,可以使舞者的感情与之相融合,更好展现出舞蹈的表现力。如慢下腰和涮腰,动作往往十分舒缓,节奏较慢,如果用钢琴伴奏贝能够将其很好地表现出来,可以随着节奏的变化,自如的控制力量,能够更好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内容,对舞蹈本身的认识也会增强,在训练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快涮腰则表现的效果与之前完全不同,此时更适合节奏明快的音乐,可以选择和弦音乐,达到更好的伴奏效果。从课堂实践情况来看,虽然教师口述牌子也能够让学生掌握到节奏感,但音乐伴奏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让学员可以迅速的掌握动作要领,将舞蹈更好地表现出来。

3.钢琴伴奏能促进舞蹈动作的掌握

在课堂上应用钢琴伴奏,可以让学生感知音乐旋律,与舞蹈动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内在美。当钢琴伴奏与舞蹈同时出现时,就会起到填充舞者情感的作用,二者的结合能够更突出舞蹈的内在魅力,将其内涵更好地表现出来,促进动作的升华。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学生是否能够展现出更好的动作关键在于“控制”,就是对身体的合理控制,提高舞姿的准确和优美度。在训练过程中音乐节奏往往能起到重要作用,发挥提示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例如何时进行动作展示,身体如何摆放等。在音乐声中舞者的内心会发生变化,思维出现改变,会不自觉的产生律动,随着音乐而发生起伏,进而展现出不同的动作,其中的质感也在发生着变化,和音乐的变换相同步。如在课堂上老师弹奏的音乐节奏较为刻板,舞者的动作就很难被音乐所推动。而他们的一些练习需要优美的律动,这样才能够展示出富有韵味的动作。配乐要从气息上感染,促进其情绪上的变化,从而随之舞动,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4.钢琴伴奏能提升舞台表演的学习舞蹈

表演离不开多种艺术美,音乐和舞蹈也不会截然分开,彼此都不可或缺。进行舞蹈训练时,音乐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基训课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强化音乐感知力,从而使学员能够理解舞蹈,将其更好地表现出来。部分舞者的动作非常准确,能够有效掌握要领,但却给人以生命之感,观之倍感别扭,这就是因为只是完成了舞蹈的动作,却没有将其中的灵魂展现出来,为充分发挥音律的作用,仅仅关注于技巧,是没有生命力的表演。舞蹈表演要优美,就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舞蹈作用,实现自然的意境展现。对此舞蹈教师要有深入认识,着力加以培养,可以选择一些表现力较强的钢琴曲来伴奏,加大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梁钢琴曲,各部分有不同的表现力,教师可以用其进行伴奏,让学生感受到高潮起伏的状态,向其展现出轻柔明快的节奏,通过音乐提升自己的感知力,同时用身体语言将其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自如的舞蹈表演者。

三、钢琴伴奏教师把握舞蹈基训课律动的策略

在高校的钢琴伴奏把握舞蹈培训课律动,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舞蹈动作的律动,在钢琴伴奏响起结合舞蹈的动作,让这种机械节奏更加具有节奏性;其次是舞蹈动作呼吸的律动,我们也常称之为呼吸节奏,就某种意义而言,呼吸节奏也等同于我们肢体的韵律;再次是钢琴伴奏正确运用踏板应用,让营造出特殊的意境,在学生沉醉于这种意境中,让舞蹈基训课的律动更容易把控;最后是舞蹈的思维把控演奏者的情绪,通过伴奏教师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在演奏乐曲中融入进去,从而通过演奏者的情绪把控舞蹈基训课律动。

1.舞蹈律动与音乐的律动相融合

目前前许多高校开设舞蹈基训课,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从直立感到协调感,从肌肉能力到身体灵活性都有所改善,因此课堂的训练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在选择伴奏音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特征,选择他们熟悉的曲调,并且以节奏清晰的曲子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形成音乐习惯,将自己的舞蹈动作与其配合起来,把身体的律动与音乐的律动相融合。舞蹈动作的运动相对更容易掌握,即使未接受过系统训练也能够做出相应的动作,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变化。在课堂上钢琴教师与舞蹈教师相互配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带动他们的情绪,使之将情感融入到动作当中,随着音乐而做动作,这样就可以增加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对舞蹈的感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伴奏教师的弹奏效果对舞蹈课上的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他们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弹奏中发生强弱快慢的变化,形成律动感,从而把控学生对律动的掌握。如下腰与甩腰,虽然都是腰部动作,但彼此却有所不同,目的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别。如下腰动作的训练,一般速度较慢,因此配合的音乐也大多以舒缓的音乐为主,节奏也相对较慢,如果节奏突然加快那么动作将会发生性质上的转变,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导致发力点出现错误。而甩腰这个动作就是训练腰部的爆发力,因此速度相对较快,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数量,对腰部的柔韧性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肌肉力量。这时候伴奏的音乐应该具有爆发性,促进腰部动作一个个完成,如果配以舒缓的音乐将很难达到上述效果,无法完成既定任务。因此要根据基训课上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合的音乐,适当的节奏可以提高学生的律动性。

2.伴奏调整乐句与舞蹈動作呼吸的律动协调一致

呼吸律动同样至关重要,教师伴奏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具体的舞蹈动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加以调整。如扶把训练中蹲的组合,学生变换脚位时往往要配合呼吸动作,肢体要完成大的延伸,此时音乐要与之相配合,选择适当的节奏乐曲,否则将会出现不吻合的状态。伴奏教师要仔细观察舞蹈动作,掌握呼吸律动,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乐句的调整,使之能够与呼吸律动相契合。

在基训课上,首先要掌握舞蹈动作的节奏,在此基础上才配合呼吸律动,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呼吸律动就是舞蹈艺术的韵律,也是舞蹈者传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一般属于较高层次的舞蹈学习。基训课上教师会教授舞蹈动作,而这些动作沉浮感较为特殊,以此来彰显艺术的张力,展现自己的内心情感,使受众产生共鸣。这种情况下要有意识的控制呼吸有目的的进行调整,应用连续的动作来表达,使之具有情感表现力,彰显艺术魅力,必然也会产生感染力。基训课上的老师要仔细观察这些编排动作,根据具体的舞蹈动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加以调整。如扶把训练中蹲的组合,学生变换脚位时往往要配合呼吸动作,此时肢体要完成大的延伸,音乐要与之相配合,选择适当的节奏乐曲,否则将会出现不吻合的状态。固有的伴奏音乐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调整,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更好与呼吸律动相贴合。

3.钢琴伴奏运用踏板技巧把握舞蹈律动

在舞蹈基训课程中,营造出特殊的意境,让舞蹈的基训律动把控更加具体,然而在钢琴伴奏中,踏板的使用最为重要这也是营造意境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根据基训要求正确运用踏板技巧,就尤为重要。

踏板在钢琴伴奏中应用较广,具有调节因素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气氛的渲染,合理加以应用必然会带来丰满的音响效果,使得伴奏更能抓住人心。鲁宾斯对踏板的运用有着较高的评价,认为在钢琴演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中的灵魂所在,可以在独奏中有效运用,也可以在伴奏中显现出来。伴奏者要学会应用踏板,遵循勤换踏板的原则,从而减少杂音的干扰。合理运用踏板对于演奏来说至关重要,而在舞蹈基训课上更是如此,如进行小跳类动作时,左手大多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出现,是可以使用右踏板,在第一个单音前踩下,第二个声音结束时抬起,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和谐音响效果。而从整个乐曲的演奏中来看,两个一换一次踏板较为适合。对于控制动作来说,伴奏肢体应该为琶音,演奏较为流畅,而在一连串分解和弦完成时抬起踏板,在之后的不同音节琶音时踩下。要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踏板,在密集的音型时不需要运用,否则一出现嘈杂的声音,导致原有的意境被破坏。充分利用伴奏肢体的特征,正确的运用踏板。

四、把握钢琴伴奏控制舞蹈者的情绪

独奏时可以做一些自由的处理,但是仍需要按照乐谱的节拍弹奏,不可随意变化。伴奏时则与之不同,一切随着舞蹈进当舞蹈动作发生变化时伴奏的节奏也要有所变化,真正彰显出舞者的情感。基训课上的动作较为复杂,具有多样性特征,而舞者在表现时也会有多种变化,情绪不断在调整,伴奏者必须要对此充分把握,根据舞者的动作调整节奏,在力度和速度方面都与之相契合,如舞蹈时需要呼吸的地方,可以适当的用延音处理。

舞蹈是一门人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可以充分表达人们复杂的情感,彰显他们的内心意识,是一种能够抓住观众内心的艺门类。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人们可以通过舞蹈这一形式将感性与理性如何在一起,形成高层次的艺术。人们对于舞蹈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是纯感性的,可以彰显个人的情感,甚至只能彰显个人的情感;有的人则持不同的看法,认为可以通过舞蹈表达整个人类的情感,不仅仅是感性的,同时也有理性思维创造的形象。因此,对于每个舞蹈动作来说,舞者都需要引入自己的思想,在思考中练习,进行舞蹈时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某种动作,而要对此有所构思,分析动作特征所在,预想要达到的结果,在利用训练完成。舞蹈是和音乐诞生的,因此在力度和速度上都要有所契合,发生这相应的变化。伴奏者要充分了解舞蹈的每一个动作,与之音乐情感相契合,弹奏时要带有舒缓的情绪,这样才符合动作的音乐特征。伴奏者同样如此,在表现舞蹈作品时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形成独特的意境,钢琴曲紧紧围绕舞蹈而生,保持活跃的思维,融入丰富的想象,把握舞蹈的律动,在此基础上进行演奏。

结语

对于伴奏者来说要求也相对较高,他们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舞蹈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融入自己的情感。如舞蹈的动作是小跳,那么往往较为欢快,这时候音乐的伴奏也要与之相契合,弹奏者的情绪也要发生改变,彰显热情开朗之感。如擦地等动作,则更强调优美性,此时的伴奏音乐应该更为舒缓,弹奏者要将其更好地表现出来。伴奏是为了舞蹈服务,因此要根据舞蹈的动作加以调整,这也是演奏的重点所在,不能够仅仅为了弹奏,完全按照独奏的思维去进行,而是要立足于舞蹈,为舞蹈伴奏。舞蹈中的伴奏是为舞蹈服务的,因此必须要掌握动作的律动,在此情况下调整自己的节奏,充分显示出舞者的情绪,这样オ能将两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使得动作更为生动化和形象化,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耶宾钢琴伴奏在高校舞蹈课程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20(4)

[2]孙世有.钢琴伴奏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20(5)

[3]李婧涵.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钢琴伴奏能力分析[J].黄河之声2020(4)

[4]何静.“艺术指导”还是“钢琴伴奏”?先找准定位[J].音乐周报2020-02-19(A03).

[5]周立健钢琴伴奏在舞蹈基训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6(24)

[6]曹晓天.浅析专科院校芭蕾舞基训课钢琴伴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戏剧之家,2016(19)

[7]张羽.芭蕾舞基训课程中钢琴伴奏的特点及要求[J].当代音乐,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