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艺术是物质实体构成的空间艺术,建筑装饰则是附属于建筑的、纯粹的風格表现物。建筑装饰艺术在符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基础上表现富有意蕴的形式,同时也具有表达精神诉求的本体艺术特征。本文以独具中国近代城市风貌特色的哈尔滨近代建筑为例,提炼了建筑裝饰的审美意象元素,阐明其审美意象的本体特征。
关键词:哈尔滨近代建筑 装饰审美 空间意象 本体特征
美作为一种会让人激动而又可能会让人心醉神迷的事物和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变得愈加普遍和重要。虽然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感觉到美,但是美的本身就是要把它很好地表现之后呈现给艺术作品,那种直接的感受属于外在表现,所以感觉和情感就是较客观的。美的存在是由于对它的客观适应,真正意义成为美和理想,建筑装饰的审美也同样如此。
西方古典建筑、中国传统建筑在装饰艺术方面有独特的美感,并进一步地反映其对于社会、文化、宗教这些更加深层次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哈尔滨近代建筑有着独特的发展背景,作为中东铁路附属地城市,融合了当时流行的“新艺术”建筑、折中主义建筑、犹太建筑、伊斯兰建筑,以及本士萌生的“中华巴洛克”等建筑艺术风貌,成为当时国内外知名的新兴现代都市。这种融合了多元艺术文化的城市建筑装饰,其审美表现凝聚了多种审美意象。本文试图探究装饰表象之下的艺术精神,以及装饰对于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作用,通过各种物质材料或者突出的意象元素来表现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藴所具有的指导作用。
一、建筑饰的审美意象塑造
从概念上看,意向是指外部景物形态、主体情感融合的结果,有利于表达主体感情外部形象,随着意象的出现,将融入审美意象活动内部。意象本质不属于实在物,因此难以混合原材料使用。意象的不断产生始终并存在于人类审美的各种意象创造活动之中。意象本身是一个真正的抽象物,不能完全等同于它是人们所能够感知的某种原材料,如它是人类对于感知自然界的事物和其他各类艺术品的真正具有物理性的存在,这是因为它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完全具有抽象意向性的意象产物。意象的整体性和一性,及其内部构成的抽象意蕴,都可能是种依赖于意向整体行为的直接产生和发展机制,其不仅可通过“意象”进行外部表达,同时“意”也是整体行为的表现已经融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正如黑格尔所言:“在现代艺术里,感性最开始是内心的变化,然后再借着这种变化显示出来”。建筑装饰的审美意象既可以归属于物态性変化的多种艺术形象,也同时可以归为不同历史时期非物态性变化的多种艺术形象内心的情境画面。
917-1931年哈尔滨近代建筑快速发展,并积极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发展潮流,前后出现大量的中国传统形式建筑,先后建造了极乐寺、文庙、普育中学(现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以及位于比乐街的华严寺等中国传统形式的建筑。这些建筑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点,同时能表达我国建筑意象。因此,建筑艺术本质上已经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点,并展示独特的审美意象(图1)
文庙是一处专门用于祭祀孔子的古代大型庙宇,它前身是处主要具有三进式建筑庭院的古代文庙建筑文化遗址风貌群落,按照南北依次的方式,进行建筑配置,包括城门照壁,泮池泮桥、大成门、崇圣祠、尚有左右两个配殿、东西为东城瓮门、榆树为城门、牌楼、石碑等。这些形象具有绘画形象和艺术情景相互融合交融的艺术结构是艺术形象和情趣之间的完美契合,是情与景之间的完美结合。
审美意象可通过审美活动内部分析,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广义的美。审美意象能将艺术形态进行物态化表现,同时能刻画内心图像的非物态化表现,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有效融合结构形象、情趣等内容,使多方因素协调发展。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对象,是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它不仅包括多种审美形态,也具有多种表现特征。就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归纳审美意象理论框架,可以客观分析审美意象表现特征可以从意、象、言进行总结(图2)。在上述三个要素中,“意”更关注情理内容的表达,并发挥情的感染力;“言”是建筑兴塔的特殊表现,也是生动的语言艺术,能有效结合艺术符号表现特征,释放更多的建筑意象信息。
哈尔滨近代建筑与西方艺术文化有直接关联,并且中国建筑艺术文化也具备一定的艺术地位,进而表现我国在传统建筑的艺术造诣。审美意象的表达可以借助“象”,也可以加之代替“意”,它不同于一般抽象化的概念,无论是通过各种物质性的材料所展示出来的艺术形象,或者是仍然保留在头脑里的内心画面,都永远离不开“象”的塑造,而一切意象最终又都来源于情感力量。
二、兴象之天然
兴象是艺术家在开展艺术创作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世界自然景象进行分析,兴象能彰显自我心像的艺术形象。同时能反馈自然物象摹写效果,表现作品复制特点,进一步提升审美者对艺术意象的好感。这种意象在哈尔滨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兴象也是自然物象触发物的一种,同时也是感性直觉下创新产物,兴象源自自然物象触引,通过感性直觉的方式诞生。艺术家理性观念客观出现无意识形态,并融入艺术意象内部可满足审美感知、破译等需要。
哈尔滨近代建筑在空间上创造更强的审美独立性,并且通过装饰展现建筑艺术的特点,体现更生动的外部形象。中国传统建筑通过艺术特色,勾勒柔美曲线装饰。欧洲古典建筑为调整视差,选择在檐口略微升起,以此保持形式反向分布,我国传统建筑更多地把屋顶两端上翘设计,屋面采用“反宇”做法,贴切于诗经的“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也是国内传统建筑艺术形态表现(图3)。
“兴象”主要功能是“生无穷之情,而情了无寄”,显然效果的发挥具备天然的本能;通过“兴象”进行情感表现,不会使其过分显露,显然也能侧面反馈美学“平淡”感觉。换句话说,不需要通过过分意度和情感刻画物象,但是也需要保持定关注度,固定同等物象距离,保留“随物婉转”“妙契自然”独特感觉,在1920年哈尔滨大直街墓塔(图4)建筑中,其选用砖结构材料,并呈现六角形形态,塔身则是自下而上呈收分形态,在不同的层顶保留独立砖砌重檐。墙体、檐口、门窗、壁柱等位置材料选择青石,材料上方适当增加动物故事、龙凤图案等元素,就装饰形态而言,利用更有效的方法表达建筑艺术,能出现主体形象思维的“象”。因为在兴象中生成现实世界,所以自然物象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构成兴象的主体特征。归根结底,兴象作为艺术意象也就是自然物象。现实世界自然物象的表象往往是兴象的终端显现形式。
三、喻象之生动
喻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可以選择自然物象,以此创建独特的艺术家感觉世界,并承担理性观念的平台,以艺术意象进行表达。刘勰提出:“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的观点。其中,兴象是以世界为体,作为审美者的自我沉落到这个世界之当中,因此兴象呈现世界的自相;而喻象则以自我为体,世界成为主体精神世界的历程,因此喻象把世界看作心灵的外延,也可以说是根据心灵需求来重组世界。
“兴象”创作并不关注艺术方法的使用,对世人艺术家直觉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更追求平淡天真之感;但是在推动“喻象”创造时,需要合理使用独特艺术,并且结合上文所提的手段,保持“喻象”相对独立,将其融入诗人艺术家主观情意中,所以表现更强的人工痕迹。
语境彼此之间异质程度越大,比喻所产生的力量就越大。随着喻体、喻指两者差距的增加,有利于推动逻辑的改善,保持比喻含义的丰富度。“中华巴洛克”在选择装饰语言时,以比喻形为主导:福、禄、寿、喜。建筑通过植物寓意的方式表达心灵寄托,大量的花卉元素在视觉上为人们美感,并且表达更强的寓意,彰显我国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华巴洛克”建筑配置较多的花草装饰,主流花朵如下:菊花、兰花、竹等,不同的花朵有着对应的意义,并且表现人类精神层面的追求。通过大量的装饰语象,能通过独立的方式放置在中心位置,并且频繁出现在建筑裝饰组成结构中(图5)
四、抽象之传神
抽象是改变现实实际的自然产物,在抽象中选择点、线、面、体等元素,并且可以通过声音等方式进行表达。抽象作为意象的一种形态,它并不是指思维形式,它对应的艺术作品并不仅仅指现代的“抽象艺术”,它的外延要广泛得多。抽象是意象形态表现,其并非是思维形式,抽象在艺术作品中不仅属于现代“抽象艺术”,同时在外部有诸多应用。抽象是特殊意向的一部分,在本质上就是艺术,并结合人为操作因素进行输出,通过保持线、点、面的结合,发挥装饰的特色,基于艺术家标准进行整体创新。抽象基于自然形象所表达的建筑,不再是简单直接的表现,同时应用自然形象的方式,展示特定的外部关系。
建筑装饰需要考虑自然的植物形态、完全几何抽象形式的曲线型装饰元素问题,通过经典抽象的方式呈现美感,从意向本身进行分析,不仅包含抽象主义思想,同时还需要考虑传达艺术美感问题。一般情况下,通过创建植物或动物形态,能表现植物茎叶抽象感觉。建筑装饰栏杆通过纸无生长细叶进行分析和表现,并且对应收尾形态曲折程度更高(图6)。建筑阳台发挥抽象的表达效果,同时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情结。例如在阳台栏板柱结构位置,其外部形象就好像美丽的女子,其有着丰满的身体形态,服装中下部裙摆转变为双层,同时通过三维交叠的方式表现,基于多个角度进行组合和分析。建筑师作时发挥浪漫主义思想,并且将形态特点融三维建筑内部,通过抽象的方法,表现建筑更为建筑妩媚动人的特色。
俄罗斯民族的传统建筑中,有较强的可感知功能,并发挥形象化的特点。例如,在斯大林公园冷饮厅建筑中,可应用固定的团元素进行排序,并客观表现艺术观感、艺术特性等,从外观看,就好像是孔雀羽翼。建筑栏板柱位置对应的装饰符号,就是取材于孔雀羽翼(图7)。
五、审美意象的构景营造
“境”是指应用审美层面进行分析,其用于判断审美事物景象、情景审美意向等内容。就概念分析的角度判断,“意境”应该从“象”“境”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因此也常被用做空间意象。建筑装饰艺术需要应用物质材料建立独特的情景,并实现整体结构的交融,通过这种方式,能重新呼唤主体心理结构特点,并且不再局限在艺术题材内容的表达方法,丰富美学意义和内涵。
审美意象在创建过程中,需要客观分析审美艺术想象空间和发展历程,装饰物的完整形态是由各个部分的构成单元的基础形式通过形式美法则审美化构成的。在组合体中,最小的构图单位反映在人们的思维和头脑中,由感官、知觉和表现进而构建并形成了一种被明确认识得到的、具体鲜明个性特点的最为根本基础的局部映像。
哈尔滨建筑装饰艺术局部映像最为突出的是建筑门斗、阳台的装饰形态。这些装饰元素的构成材质最为突出的是木材和金属构件。木材对雕琢造型保持较高便利性,并且主要出现在栏板柱建筑中,能为艺术风格进行突出表现。像“新艺术”木装饰立柱的手臂形态,阳台栏杆的含苞待放的生长形态,显然这些都是设计者丰富思考能力的表现,基于艺术加工的方式,将艺术形态向受众所呈现(图8)。
结语
建筑装饰审美意象的塑造取决于建筑装饰元素的本体化特征,审美意境的营造基于意象本身的作用效果,以及时代潮流中艺术风格自身的生命力呈现。与此同时,审美意象与审美意境依托于装饰本体,以及建筑构件和形式本身的审美思维逻辑和规律,基于此,构成了城市特定时期整体化的艺术情境。总结来说,客观景物与创作思想高度统一,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体现意与象组合关系中审美意象元件的塑造功效。
注释
①[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9
②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35
③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第3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1
参考文献:
[1]何颖.哈尔滨近代建筑外饰的审美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朱光.谈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俞滨洋,解国庆主编.凝固的乐章:哈尔滨市保护建筑纵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