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
摘要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是我国旅游发展、政策导向以及行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业务能力强、具有国际化思维的导游专业人才成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旨在分析文旅融合影响下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技能要求,以及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执行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8.017
ResearchonTalentTrainingModeofTourismManagementSpecialtyin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CulturalTourismIntegration
XU Man
(Changjiang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s the result of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policy guidance and industry deepening reform. It has become the goal of tourism professional training to cultivate tour guide professionals with high quality, high level, strong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thinking.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kill requirements of tourism talents in the tourism marke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alent train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and explore a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Keywords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ourism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2018年3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一举措的推出是為了将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行业对人员要求有了一定变化,它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和很强的业务水平,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对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而要想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要求变得更多、条件变得更高。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需要在不断进行学习和实践锻炼,学习先进的理论思想,学习专业领域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最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则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开拓视野,锻炼业务能力,成为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1旅游市场对旅游人员的需求分析
所谓文旅融合是指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人们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旅游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去学习、参观和体验。他们更想通过旅游放松心情的同时,能拥有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得到更多的启迪和感悟。作为旅游人员不仅要做好必要的导游服务工作之外,还要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增强游客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导游工作的内容由传统单一的团队服务变成文化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复合型工作。导游需要根据游客的不同需要来调整自身的导游服务和讲解内容,达到他们对于景观的不同的感悟和体验。
文化和旅游部在2019年启动了“金牌导游”项目,该项目设立出发点是为了提高旅游队伍的综合质量,给旅游工作者指引发展方向。在提升“导游”的综合素养的同时为游客提高更完全更完善的服务。导游队伍的建设只有紧紧围绕着文旅融合这一发展方针,才能达到文旅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形势的影响下,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来说,也要紧跟行业发展变化,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力和素质全面的旅游人才。
2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1文化类课程比重较小,课程涉及范围较窄
新形势背景下,需要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目前旅游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都增加了部分文化类课程的学习,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很难适应现在文化旅游大潮的要求。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类课程开发不够,使得学生对于当地的文化掌握不多,很难就地就业。同时传统的景点讲解课程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怎么进行导游讲解。并没有对景点中文化性的内容进行重点介绍和分析,学生对于知识性强、文史积淀深厚的景观内容讲解能力不强,很难做到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讲解需求。特别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性文化的讲授不多,很多学生连区域文化都不是很了解,对于生长生活的地方的历史不熟悉,这就直接导致在实际带团过程中,介绍当地景观时讲解词千篇一律和生硬。
2.2实践类教学比重不高,缺乏实地讲解训练
对于高职旅游管理的学生来说,除了通过书本学习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通过校内外不断的实践锻炼来掌握和检验所学知识。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能培养一个旅游人所需具备的除专业技能之外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目前由于实训场地的限制和培养模式中实践课程设置的时间不长等原因,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有限学制内,学生很难将校内公共课程、理论课学习和实践学习兼顾起来。
2.3旅游专业缺乏通文旅的双师型教师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不断升级调整,旅游人员的工作更加复杂,对员工的要求也变高了。现在旅游业对既通晓当地和景区文化,又会旅游,还能进行旅游活动策划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相应的这就要求旅游专业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应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较强的实践水平和能力,同时对于旅游市场的发展有敏锐的前瞻性。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大多数还不是文化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复合型教师,有的老师实践能力很强,但是还没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底,特别是对于当地传统文化、民俗历史非常了解的教师不多。
2.4“1+X”证书开发力度有待加强,适用范围有待扩大
目前很多高职旅游专业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纷纷与相关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陆续开始尝试申报“1+X”证书试点,开发符合专业特点的职业技能证书,帮助学生获得较多的专业技能。这也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提升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重要尝试和探索。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证书种类较少,适用范围较较窄,仅适用于旅游行业的几个岗位,还不能满足旅游行业的众多岗位的需要,证书的适用性不强,行业认可度不高。在文旅融合的趋势引领下,旅游专业更需要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因为就需要增加一些与文化相关的技能证书如地方导游、民俗导游等。
2.5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比较常见的评价考核体系是理论课程进行结果性考核,即“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这种形式,实践性课程则是“平时成绩+实训项目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模式虽然能对学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没有尊重学生的学情特和差异化,“一刀切”的考核,往往会对能力不够全面的学生造成影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一些语言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本身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快慢是有差异的。如果我们按照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考核评价,往往会造成评价结果并不能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这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往往会造成消极影响。
3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3.1改进课程体系,丰富课程类型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首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通过走访旅游企业,进行企业实地考察、往届毕业生问卷调查和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其次,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整理课程相关的音视频和文字资源,全面制作和整合微课资源,借助智能平台将微课资源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及时的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行业要求,学习更加丰富和详实的文化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进行实践调研,搜集国家、省市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发展旅游中所提出的方针政策和做出的成果,并进行研究和讨论,将其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当前的旅游市场环境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最后,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符合当地旅游业发展需求的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同时在实践课程中加强学生对人文类景观讲解和理解的训练,使学生在面对不同层次游客的时候知道应该说什么和怎么说。此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和当地旅游相关的文化类课程学习,如地方戏曲、地方方言、地方民俗等课程,让学生对当地的旅游文化能够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今后的导游工作中,不仅能更好的完成导游工作,还能有效的传播地方优秀文化,为地方文化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3.2利用校企合作搭建的实践平台,创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坚持以文旅融合为导向下,合理规划与调整专业课育人方案。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规范开展实训活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实践教学成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深入企业进行实地的顶岗实训,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可以与当地的旅行社、景區紧密合作,利用节假日或者实训课程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学生进行顶岗锻炼。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实训学习旅游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实际带团的经验,锻炼学生突发事情的处理能力,从而到达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还应该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线上教学、周末教学、工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方便。尽量降低学生因为参加校外实训,而没有进行课内理论学习造成的影响,以保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比重和效果的平衡。
3.3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积极开展专家讲座、校外交流、企业座谈、顶岗锻炼、脱产学习等。校企合作共同探讨,调整讲授模式,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在此目标之下,作为旅游专业教师,除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之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地的走访,通过与当地有名的手工艺人、戏曲工作者、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交流了解地区的特点文化,并进行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让学生对于本地的特色文化了解的同时产生自豪感,并通过企业实实训中传播给游客。
3.4大力开发“1+X”证书,扩大证书适用的范围
为提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各地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通过“赛证训”融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到达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正在全国旅游专业范围内推广的“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并且已经完成了一定数量的教师和考证学生的培训,取得一定的教学和培训经验。除此之外,还旅游策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其他相关的“1+X”证书研学在进行推广和实践。这些技能证书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证书的认证。在文旅融合的趋势推动下,旅游专业可以和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开发更多符合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职业资格证书,地方导游、民俗导游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5建立健全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
旅游专业应该因地制宜的设计和构建适合学生学情和当地市场需求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项目设置中,教师可以将考核项目进行细化,把文化常识、理论知识、讲解水平、景点的理解和感悟、实地讲解、应急突发事件处理及个人职业素养等都放进考核体系之中,力争做到考核指标全覆盖。同时要构建整体化的评价,除了将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企业参评相结合之外,还要根据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和基础程度进行跟踪式过程性评价。这样才能有效的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评价,并且快速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能拥有获得知识和技能之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专业老师还要定期汇总、分析和研究考核结果,将考核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明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当前专业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学生的学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找到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紧跟新形势变化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瑜.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探讨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教学改革[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9):139-140.
[2]伍静.文旅融合背景下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初探[J].科技视界, 2019(34):220-221.
[3]王艳丽,姜海涛.文旅融合背景下内蒙古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養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2020(10):37-41.
[4]刘雅婧,杜辉.“旅游+文化”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及教育对策研究——以导游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2): 201-202.
[5]常雪连.文旅融合背景下山西省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47-51+63.
[6]曹炳政.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9(3):50-54.
[7]韩德琼.“文旅融合”对导游工作有哪些影响和要求[J].当代旅游, 2019(10):153.
[8]周丽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地方文旅特色,进行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初探: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1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