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合理“增负”实践路径探究

2021-01-13 12:16郑亚威刘在洲
关键词:合理大学生对策

郑亚威 刘在洲

摘要: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在结构和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势在必行。学业“增负”不是简单增加学生学业任务,而是通过增加学业挑战度,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对本科学生进行调研访谈,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及调查主体对学业“增负”的态度,做出客观分析,从高校、教师、大学生三个主体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为各级实施“增负”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合理“增负”;学业压力;“增负”对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大学科研育人机理研究”(BIA180189)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了51.6%,中国高等教育即将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1]。但从政府部门、教育界到社会公众群体等等人群,不少人的教育观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导致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要相脱节,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并没有缓解社会教育焦虑[2]。部分大学生抱怨“毕业即失业”。本研究就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习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合理学业“增负”建议策略,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让大学成为供给人才的重要阵地。

一、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的意义

(一)国家层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必经途径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强调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改变高校学生轻松就能毕业的情况,不断提高学生质量[3]。

对大学生学业进行合理“增负”,并不是简单的对学生增加学业时间和学业任务,而是以增加课程挑战度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为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最终达到“质”的提高。“增负”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进行“量”的增加,而是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CCSS)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学课程挑战度与美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根据“美国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SSE)的研究中,共建构了五个跨院校可比较指标(benchmark),其中第一个就是学业挑战度(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LAC)[4]。学业挑战度共包括三个方面,其中学生课余量和学习时间只占据学业挑战度很小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在课程学习、教学过程中对高阶认知能力的强调和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5]。充分说明,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要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增负”,激发大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才能为以后的发展筑牢基础,做好铺垫。

本科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是规模最庞大的一个集体,是高等教育的人才根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出6000余万名本科生毕业生,成了国家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特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世界格局剧变的今天,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命脉。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一次战略行动,是新时代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打造教育“质量中国”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是中国高等教育一次“质量革命”[6]。

(二)学校层面: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本质职能

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党和国家事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半数,未来会有更多的学生进入到高等教育的行列,接受高校本科教育。在這样的形势下,高校学生“质”的提高就成为紧要的问题和高校改革的方向。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没有优质的本科生生源,如同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前景。

纵观世界现代大学发展史,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一所先进的现代大学,根本任务必然是人才培养。无论高等教育如何演变和发展,培养人才的本质职能始终从未改变和动摇。这一点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越是顶尖的大学,越会重视本科教育,重视本科人才的培养。本科教育被这些顶尖大学视为本校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进一步强化和凸显了人才培养这一本质职能,各国纷纷将“回归本科教育”作为共同的行动纲领[7]。因此,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就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近年来,我国愈发重视本科生质量的培养。教育部发布首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不断发展,各高校纷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质量文化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高校人才高质量培养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是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高校培养人才的工作已进入到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在取得较大成果的同时,本科教育依然存在诸如理念滞后、投入不到位、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导向等等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不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大学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和“本”。因此,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本科生,就必须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对大学教育进行合理“增负”,始终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改善薄弱环节,补齐教育短板,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8]。

(三)个人层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時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新中国建设发展的重任;承担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勇于创新的科技使命;承担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使命;承担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承担着努力学习、塑造自我的个人使命。这“一个重任,五个使命”,覆盖了新时代大学生在新中国发展中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担当。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要做到知识和精神层面的双层“富裕”。现代多元化社会,对大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学生的发展,必须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现代化社会要求,大学生要成为有学问,高情商的复合型人才,对本专业、本领域的知识有较高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必须要提高个人“不可替代性”,这是增加自身价值不可替代的砝码。

从国家层面来讲,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增负”是培养国家优秀储备人才、促进国家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就个人层面而言,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增负”,是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高中拼命学,大学拼命玩”等俗语,在大学的传颂程度甚至不亚于各校校训,甚至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定式[9]。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如果不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又如何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社会竞争力。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当今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从学历社会渐渐转向能力社会。在校期间是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最好时机,在这个阶段不用心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学业质量,进入社会后,必然很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无法达到时代理想和个人目标相统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要求下,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增负,提升其学业挑战难度,就成为势在必行之事。增负只是手段,提质才是目的。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才能使大学生在社会中找到最适合的位置,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学业负担调查研究

针对大学生学业负担情况,本课题组以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有效问卷共166份。其中大一学生3人,大二学生5人,大三学生105人,大四学生53人。男生共计71人,占比42.77%;女生共计95人,占比57.23%。理工科学生33人,占比19.88%;文科学生117人,占比70.48%;医学类及其他学生16人,占比9.64%。样本学生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在166份学生样本中,有过挂科记录的学生有60人,占总人数的36.14%。通过数据显示,高校学生挂科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中国大学教育考核制度总体较为宽松的大环境下,依然出现大量的挂科现象,充分说明大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和努力程度明显不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有所欠缺。据有关学者统计分析,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总体达到90%以上,不同类型、不同属类、不同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率均无明显差异;而反观美国本科教育,美国大学崇尚“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针对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属性,不同类型、不同属类、不同竞争力大学毕业率有较为明显差距,高校综合应届毕业率仅为50%左右。在这样较为严苛的毕业率下,仍有美国部分学者认为高校毕业率总体偏高,对本国高等教育质量存在疑问[10]。作为高校层面而言,必须要严把出口关,提高教学质量,适当提升学业难度和学业压力。从本质上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非课程时间和休息日能够坚持每日自主学习时间超过3小时的学生,只有40人,仅占比总人数的24%。另外,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在自述个人问题时,普遍反映个人自制力较差,自主学习效率不高,无法集中精神高效率学习。这也与问卷中能够坚持自主学习的人数比例较为符合。在学习压力数据采集中,166份调查样本里,感到学习压力较大及以上的学生人数仅有35人,在总人数中占比21.09%。超过半数学生认为现有的学习压力适中,并不需要增加额外压力。在个人学习态度评分上,对自己个人学习态度达到满意的学生有29人,占比总人数17.47%,大部分学生对个人学习态度的评价都在及格线以下,但是当提到对增加学业负担的态度,反对人数则高达84人,在总人数中占比过半;一部分人对增加学业负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人数达到52人,占比31.33%;支持增加学业负担的人数仅有30人,和对自己个人学习态度满意的人数基本相同,在总人数中占比18.07%。样本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如表2所示。

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阶段的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个人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知道自己是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或困难,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改变学习现状,去主动脱离高校“舒适区”,侧面反映中国传统的“严进宽出”教育模式使高校学生明显竞争意识不足、缺乏学习动力,部分学生在学校是一个“等毕业”的状态。从大环境上来讲,高校的学业“负担”、学业强度、学业挑战度明显不够;从学生个人层面讲,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自我加压、主动学习能力不强。高等教育模式亟待改革,需要在大学生中引进强竞争模式,建立学习预定目标,倒逼学生主动走出“舒适区”,直面学业危机感,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三、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对策建议

现代国家要高速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以大量高素质人才做支撑,必须有科学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国家竞争本质上就是教育竞争、人才竞争。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增负”,需要社会、高校、教师、学生同频共振,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机制,改革教育体制。

(一)转变高校教育理念,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高校的本科教育,絕不应该是简单的“快乐大学”教育,而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增负”,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途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

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50%,平稳进入国际通行的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发展阶段的改变势必需要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与之相契合。高校“严进宽出”的理念,理应成为过去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所有高校的使命和责任。古语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站在新时代的视角来思考,儒家的教育理念对我们新时期的大学生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培养掌握基本生存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劳动者,更重要的是培养道德完善、对社会建设具有高度热诚和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高校培养人才的理念和目标。未来的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对高校教育质量和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教学改革也需要与时俱进。近年来,国家对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大力支持,高校在硬件条件上有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硬件条件已与世界接轨,但在教育质量上,仍然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教育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关键要在教育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曾说道:“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增长学生知识技能的重要阶段,大学课堂更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素质形成的主渠道,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大学课堂层面,才真正进入到深水区。当前,我国高校还存在一些诸如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这种课程会导致大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厌倦或负面影响。随着时代发展,要进行淘汰和改革,真正做到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让高校的“金专、金课、金师”随处可见,让“水专、水课、水师”无处安身。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评价标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学生学业“增负”工作的关键点在教师,大学生学业“增负”工作的真正贯彻执行,需要一支高素质、负责任的师资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从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来看,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工作负责、教学负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研究发现,全国部分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评价标准方面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全国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超前性。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高校对部分教师职业发展需求不重视;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青年教师培养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少部分研究型高校教授重科研、轻教学,甚至部分教授和副教授长期不上本科生课堂,让博士学生或其他老师代课教学;部分高校对教师评价标准不科学,在评价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时,“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情况严重,过度强调教师海外经历、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有的高校和教师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到位,不敢管、不会管等[11]。这样的“指挥棒”不利于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高校要从思想、文化、制度、经费、设施、进修等方面关注教师职业发展,构建宣传、教育、监督、考核、激励、惩处“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12]。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第一标准,教学质量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建成师德师风高地。作为教师,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应建立健全教授上课制度,让承担本科教学成为教授聘任的基本条件;建立健全青年人才蓬勃生长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做学术和科学研究,设立青年教师科研课题项目奖励基金,加大教师教学岗位激励力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髙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髙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从高校层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师德培训体系建设。

(三)适当提升学业标准,引导学生主动投入

从上述观点来分析,不管是从转变高校教育理念、改革本科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评价标准的角度,都是从高校和教师层面思考如何通过改革,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而言,仅从高校和教师层面去分析大学生学业存在的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增负”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标本兼治。基于此,从学生层面提高学业标准、进行多元化考核也十分重要。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要严把考试关、出口关,加强学生学业管理,高校彻底取消毕业前“补考”“清考”等行为。《意见》强调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迫切要求,把提升人才质量作为工作主旋律,将本科教育质量问题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取消“清考”制度,是我国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杜绝“放水”的标志性事件[13]。也是增加大学生学业挑战度、提高学业标准的合理举措。提升学生学业挑战度,并不意味着要简单增加大学生学业负担和“压力指数”。[14]从现有文献和教学实践来看,部分学术研究者和改革实践者对学业挑战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有一些偏颇之处,部分高校也混淆了“学业挑战度”和“增负”的概念,将学业挑战度的提高,简单地理解为增加学业时间、增加学业负担、增重教学任务,使一线教师和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并没有获得满意的效果,没有达到提高学业质量的目的[15]。学业挑战度并不是在“量”上的增加,让学业彻底变成学生的负担,也不是让教师从学业上“为难”学生,而是对学业的“质”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业动力、专业志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专业知识领域学习中。没有兴趣的支持,学生很难长时间坚持认真学习,更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坚韧和勇气,很难取得理想效果。针对于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和专业认知教育,通过对学生“专业荣誉感”和“专业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归属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中,高校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学业挑战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内容,最终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状况。

(四)完善成绩考核制度,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唯成绩论”“唯试卷论”“唯分数论”“唯结果论”情况较为普遍。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考核制度和学业评价体系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高校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评价改革引领“增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要改变以专业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在以学业能力、专业素养为关键考核指标的基础上,设置多维指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自觉性、日常品德行为、价值观等等作为参考和依据,对学生综合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帮助学生在了解充分自己优势的基础上,清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通过发掘优势建立信心,促进大学生自愿、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大学学习的目的绝不只是为了考试,虽然优秀的考试成绩是必需的。但是,考试成绩绝对不是,也不应成为衡量一个学生的绝对标准。新时代高校对大学生评价考核标准,除了需要对本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进行考核,更需要对大学生的品德、价值观、性格、兴趣、综合能力、体能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更需要将学生培养成有灵魂、有温度的人[16]。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N].中国教育报,2020- 5- 21(1).

[2]熊丙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精英教育观”该退场了[N].北京青年报,2019- 2- 27(A02).

[3]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 10.

[4] Kuh G D.What We’re Learning about Student Engagement from NSSE: Benchmarks for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s[J].Change,2003,35(2):24- 32.

[5]大學生学习与发展.大学生“增负”增什么?———基于学业挑战度的解答[EB/OL]SQvwfh7jPrinnA.2018- 07- 07.

[6]央广网.教育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打造教育“质量中国”[EB/ OL],2019- 4- 29.

[7]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 10.

[8]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高校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EB/OL].http://www.jyb.cn/zgjyb/201810/t201810111245404.html.2018-10- 11.

[9]杨仑.给大学生“增负”提升本科教育的第一步[N].科技日报,2018- 6- 28(008).

[10]邬大光,滕曼曼,李端淼.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相关性分析———基于中美大学本科毕业率数据的比较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12):56- 65.

[11]吴英策,周海涛,朱泽峰.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基于7所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调研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8- 43.

[12]裴英竹.大学生“增负”的实践困境及破解建议[J].社会科学家,2020,(4):156- 160.

[13]熊丙奇.取消“清考”制度为何反复强调,难在哪里?[N].人民日报,2019-10-13(3).

[14]肖仕卫.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的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93- 97.

[15]黄雨恒.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的学业挑战度:水平与变化———基于中美学情调查2011- 2018年时序数据[J].重庆高教研究,2020. 1146.002.html.

[16]陈国强.自觉“增负”笃行,立心塑魂成才—在2018级新生入学仪式上的讲话[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8(09):986- 987.

猜你喜欢
合理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处理和运用初中化学教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