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创融合”理念下高校立德树人路径研究

2021-01-13 00:48:14何锡嘉徐晓君曾禹铭曾丽蓉
科教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

何锡嘉 徐晓君 曾禹铭 曾丽蓉

摘要伴随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日益向人才战略培养转型,将思创融合理念进行积极引入十分关键。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也是高校发展及作用实质体现。如何在新时代下重新诠释立德树人尤为关键。本次以"思创融合"理念下高校立德树人路径为研究对象,结合思创融合理念与高校急需改革现状,进行措施优化、形式创新,为高校教育体系完善及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参考。

关键词 思创融合 高校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34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HE Xijia, XU Xiaojun, ZENG Yuming, ZENG Lirong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model to talent strategic training, it is very importanttoactivelyintroducetheconceptofIdeologicalandcreativeintegration.Establishingmoralityandcultivating people is not only the basis of education, but also the essential embodime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o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build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in the new era is particularly crucial. This time, taking the path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gent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will optimize measures and innovate forms, so as to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system and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integration of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ild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0前言

隨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培育专业化人才过程中,更加需要德育,高校教育中面临诸多问题,需从立德树人层面进行深度反思。同时,现阶段关于思创融合理念在高校立德树人途径探索结合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基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问题现状,提出优化措施,如结合理念构建课程平台强化内容建设、构建学生思创及活动交流体系完善流程、提升竞赛平台打造速度强化创业精神、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考评机制等,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意义。

1“思创融合”意义概述

伴随当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完善,素质教育及核心素养作为主流教育形式,在发展及应用过程中获得较好效果。新时代下对教育工作及教育工作者要求日益颇高,如何培养及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一直备受诸多学者关注。总书记更是从人才发展及民族复兴角度,提出了创新教育理念及战略人才培养方针。其中,“思创融合”理念正是其主要核心实质。思创融合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思政教育实施等重要体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政治思想稳定、三观认同等极为重要。并诠释党的重要意义,红色精神及红色文化。[1]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框架,将拓展事业、创新理念、创业精神等作为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行业开展,甚至人生发展的理念信仰。并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职责。

“思创融合”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将创业创新精神与思政教育理念进行结合应用。在教育开展中强化高素质时代化人才培养,并将进取精神、担当理念、创新思想等进行引用。全面落实与执行人才强国战略,并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同时体现。也是当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开展的重要核心基础。

2当代高校立德树人路径创新要点

2.1以协同育人为主构建统一体系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基地摇篮,应从国家人才战略发展及创新创业计划角度出发。结合总书记提出的加强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脚步。全面开展协同育人计划,并构建统一教育体系。从高校现阶段发展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思政教育及创新教育过度形式化、片面性,不能从更为深入及实效角度诠释内容,很多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主要原因是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当中缺乏统一育人体系。只是单一将教学机构作为主要教育途径,这样就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综合素质偏低等情况。因此,在高校立德育人路径创新中应抓住“协同育人”,将育人作为主要核心方向。强化多部门、多机构在统一协同下共同对学生教育。如产业实践基地、就业服务机构等。这些机构都应担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将未来职业规划、工作实践、创业开展作为重点方向。并结合“思创理念”,协同育人体系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学生生活学习、职业发展、创业意识、道德品质、思想层面等进行关怀,全面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理念。[2]

2.2以思创融合为本完善机制设计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根本,但从诸多文献及资料上发现“立德树人”理念诠释相对片面。缺乏对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实质性分析。同时,思创融合不是单一片面的形式理念,而是经过长期实践与发展演变的必然发展方向。因此,在高校立德树人路径开辟中需结合“思创融合”的“必然性”,将国家人才战略与大众创新理念进行结合,完善与设计思政融合机制。这样才能快速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及工作目标。首先,进行启蒙思维引导,将创新启蒙作为核心工作落实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思维启蒙进行国际化引导,让学生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如实际案例分析、成功人士解析、国际行业发展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将传统模式进行消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日后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该阶段创新启蒙思维引导十分关键。其次,开展创新意识培养及内容引入。创新启蒙后方可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如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诠释中国革命各阶段事件及取得成绩。我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民族危亡之际多次扭转乾坤、改革创新。这种精神非常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通过案例内容引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最后,开展创业实践扶持及教育引导。大学生应转变思想,将传统大学生必保就业思维进行转变。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进行树立。[3]

2.3瞄准新时代转变高校教育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都十分注重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过于重视专业能力培养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必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高校应该着眼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要求,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教育理念对教育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这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和前提,是全面践行“思创融合”理念的关键。高校未来所培养的人才首先要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積极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中,才能进一步彰显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

3高校立德树人在“思创融合”理念下路径优化措施

3.1结合理念构建课程平台强化内容建设

高校在立德树人中需从课程入手,将课程内容进行强化创新是提升立德树人效果的重要手段。以往课程及内容设置多以教学为主,强化硬性思维及思政理念灌输,缺乏对学生自身主导认知层面分析,过度以理论教条为主,导致学生无法从思政课程中获取实质精神。[4]基于此,应结合“思创融合”理念,构建课程平台。并对其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转变以往的授课方式,如思政课程,可转变为课程思政。将德育为先作为授课前提及核心,通过对授课方法及学习思维转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课程内容中去,在该过程中学生不再片面理论学习,而是通过思政课程内容延伸到创业精神、创新理念,并逐渐对爱国主义思想、创业创新知识学习、职业核心素养都能层面有了新认识、新感悟,为日后全面发展打下基础。[5]

3.2构建学生思创及活动交流体系完善流程

学生是高校教育主要目标,应将学生地位进行明显提升,高校各组织机构及教育部门应侧重从学生角度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基于当下思创融合理念引入的重要意义,应构建学生思创及活动交流体系,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有利于转变被动教育形式,让学生自身之间构建诸多学习交流桥梁。具体如下:第一,明确交流体系及流目的,该交流体系主要以思想交流、问题分析、理念共享、实时互动为主,强化学生之间的组织活动及个人问题解决,打破传统封固学习氛围。[6]第二,交流体系可以交流平台方式进行构建,如学生会、学生兴趣会、新生会、毕业交流会等相关组织,并采用互联网平台、微信平台等,让学生之间可对不解问题、思想问题或遇到困难等进行实时交流。也可以打造思创留言板、思创论坛及思创沙龙等形式,让学生之间、学生与创业者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理念沟通,有利于思创理念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积极体现。

3.3提升竞赛平台打造速度强化创业精神

在立德树人路径开辟过程中要强化学生日后职业规划,将职业打造作为其核心前提。从大众创业角度入手,将职业发展及规划进行重新包装。应提升各种竞赛平台打造速度,将技能提升用户竞技比拼相融合。现阶段,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层出不穷。通过竞赛方式学生可迅速提升其专业素养,并树立学习工作信心,这种信心树立对日后成才十分关键。高校应抓住创业竞赛平台发展契机,完成强化学生创业精神任务。例如:高校可利用各种竞赛形式,将学生项目创意、思想火花等新意发明给予扶持,让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前行,并保持追逐梦想的激情,在该过程中学生也是一种创业享受,对自身创新成果在获得肯定同时,信心与荣誉感会迅速提升,这些都对其日后成长十分关键,更为日后民族复兴及经济建设打下重要基础。[7]

3.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师资团队具有中坚作用,是顺利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关键。立德树人更是对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重要要求,而“思创融合”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水平及能力,因此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必然要求。首先,要对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开展集中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可以邀请外部专家进行授课,在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量宣传,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有效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其次,要对高校教师进行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很多高校教师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是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要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掌握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各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以此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最后,要科学优化教师结构,在专业结构、学历结构、教学经验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有效的优化,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有效减小“思创融合”理念下高校立德树人的阻力,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3.5制定和實施完善的教学考评机制

在“思创融合”理念下高校立德树人需要较长的周期,这对高校而言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传统的教学考评机制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完善的教学考评机制能够充分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和模式,更加重视“思创融合”教育。首先,要在原有的考评机制中适度加大“思创融合”方面的内容,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完成情况、企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工作情况等,并适度增加指标的比重,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其次,要适度延长“思创融合”理念下立德树人教育成果的考核周期,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其教育成果都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显现,因此对其进行考核时可以适当延长周期,不能急于求成,以免为教师带来较大的压力,也影响立德树人教育的成效。最后,要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必要的激励,对那些在“思创融合”理念下立德树人教育成果较为显著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并邀请其分享教育经验和方法,提升其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为其他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4结论

“思创融合”理念充分迎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成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遵循。而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需要较长的周期,需要对高校在“思创融合”理念下实施立德树人的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当下高校立德树人路径中的“思创融合”理念灌输进行分析,从不同层面对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模式方法进行阐明,并结合实际现状及国家要求,提出具体措施,包括:结合理念构建课程平台强化内容建设、构建学生思创及活动交流体系完善流程、提升竞赛平台打造速度强化创业精神、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优化考评机制等,为锻造未来综合型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教育途径。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JGY2020044

参考文献

[1]肖文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思创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径[J].新丝路:中旬,2019,000(006):1-1.

[2]雷彬,张成成,闫鹏.基于“以文化人”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20,000(004):40-42.

[3]韩晓昌.浅谈大学生思创融合教育的“出发点、混淆点、发力点”[J].中文信息,2019,000(007):160,164.

[4]黄向荣,何静.“双创”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9,23(01):75-77.

[5]张佳景,高晓倩.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2(002): 114-121.

[6]石丽红,张弘,罗胤,等.“六方联合”“六创融合”——培育具有海事特色的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000(011):87-90.

[7]何静.“双创”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00(002):35-37.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高校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04:24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