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婷 杨梅
摘要科学教育是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一个人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受到的科学教育对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学科学课程包含四大领域内容,综合性较强,而大多小学科学教师“所教非所学”的现状,开展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对提升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施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实践,梳理培训的实施流程,总结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策略:训前需求诊断,按需施训,培训内容精准化;授课教师多元化,更加注重来自一线的学科专家。培训过程中倡导结构化研讨,激发思维潜能;参与式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浸润式研学,体验“科技”魅力。真正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与理念内化为学员自己的思想与能力,并最终转化为自己实际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教师培训 精准施训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27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eaching Ability of Science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by Training
KE Wenting[1][2], YANE Mei[1][2]
([1]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0;
[2]Wuhan Children’s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Science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cientific literacy. Early science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one’s scientific literacy.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hat most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teach is not what they learn", it is of 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tocarry out trainingforprimary schoolscience teachers.To carryout primaryschool science teacher training is the practical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 train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training is sorted ou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ining are summarized: pre-training needs diagnosis, training on demand, training content precision; The teaching faculty is diversified, with a greater emphasis on front-line subject expert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structured discussion is advocated to stimulate the thinking potential; Participatory teaching, improve learning interest; Infiltrating research, experience the charm of "technology". To truly internalize the knowledge and ideas learned in the training into the students’ own thoughts and abilities, and finally into their actual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chang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 training; precision training
0引言
一個人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受到的科学教育对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主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来实施。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公民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它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含四个领域(即除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外,增加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1]
1发展科学教育,开展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发展科学教育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战略需要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1]使之能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作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作出决定的能力。科学教育最终培养公民成为具备科学素养的高素质的国家建设者。国家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保持和加强国家未来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优秀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科学教育。2019年上半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华为的种种限制更加让我们认识到科技是强国之本,发展科学教育是国家的战略需要。
1.2开展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是提升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的现实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基石,高质量的科学教育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科学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是衡量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为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出专门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强调,“十四五”时期,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从具备从教资格发展为合格教师、从合格教师发展为卓越教师,是教师提升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国家极其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各项培训项目层出不穷。但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育部2017年颁布)中明确提出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倡导跨学科学习,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方式是以任务驱动、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这对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但根据《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9)》[3]针对我国西部十省(区、市)和东部(包括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共计911份调研问卷的数据表明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令人担忧。他们大学所学专业大多不是科学相关专业,很多教师是“所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调查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小学科学教师的大学所学专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中科学教育专业的仅占1.4%;科学教育相关专业,如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小学教育共占35.9%。非科学类占62.6%,非科学类专业背景中中文的比例最高,占22.1%;其次是数学专业,占15.8%;外语专业占5.8%;政治和历史专业各占3.2%;音乐、体育和美术专业占4.7%;其他专业包括文秘、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学前教育、计算机等占7.8%。即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1.4%,35.9%的教师所学专业与科学相关,62.6%教师都是非科学相关专业。
曹华琳[4]针对湖北省小学科学教师的调研呈现出类似的状况,调研结果表明湖北小学专职科学教师占比较少,教师专业背景匹配度低。湖北省小学科学专职教师仅占30%左右,兼任教师已接近70%,各地区的小学科学教师大多是以兼职教师为主,但不同地区之间又有所差异。从县级以下小学,到市级普通小学,再到市级以上重点小学,科学教师专职率呈上升趋势。样本统计显示,科学教师所学专业与其从事职业的匹配度较低,他们专业背景多样化,导致教学面临一定困难。[4]
目前,湖北省及全国小学科学教师绝大部分来源于分科培养,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注定了这些教师相比其他科目的教师,更需要职后培训来支撑教学。
根据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与服务平台可知,湖北省2021年小学科学学科的“国培”“省培”教师培训项目有:青年骨干教师学科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师范类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集中+跟岗)、非师范类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小学科学专业知识技能提升培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现以本校负责实施的师范类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小学科学)为例来说明整个实施过程。
2目标定位
师范类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项目,是面向全省欠发达地区(恩施州、十堰、黄冈、襄阳、孝感、宜昌、黄石、咸宁)义务段,教龄三年内,师范专业小学科学新教师,以培养合格教师为目标。采取省内集中培训、工作坊研修、下校观摩等多种方式,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导,注重教育理念提升、师德养成、专业成长路径引导、教学方法技能、教育研究基础能力的学习,通过培训助力新教师成长。经过此次培训,更新学员教育观念、提升师德水平,充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转变其教育行为。
3实施流程
此次培训按照如下主要流程,有计划、分阶段、递进式实施:
需求诊断。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座谈等形式,进行2021年“师范类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訓(小学科学)”参训学员训前调查问卷,了解学员基本情况、前置水平和培训需求,找准学员的“最近发展区”,为制定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提供事实依据。
集中研修。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班级,十个人一组,分成了五个组,集中培训时间为10天(60学时)。围绕职业理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拓展以及课堂教学常规等内容进行研修,方式主要为专题讲座、案例分享、体验探究、小组合作等。
跟岗学习。每学年一至二次,每年累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由武汉市知名小学一线教师形成培训指导团队,团队成员与新教师进行结对指导。组织新教师开展专题研讨、观摩名优课堂、交流学习心得等针对性实践活动。
在岗实践。在岗实践由新教师所在学校组织实施,主要采取师徒结对、同伴互助、案例研究、自我反思和工作坊研修等方式,使新教师将培训所学知识及培养的能力应用到教学中,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以满足教师教学岗位的要求。
训后跟踪指导。由学员所在学校和指导教师协同实施完成。结合新教师岗位实际,对新教师岗位适应和个人专业成长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诊断。通过成果展示、自我反思及对比改进等方式,帮助新教师展示总结提炼的培训学习成效,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指导教师对他们的专业成长进行个性化、针对性跟踪指导,促使他们持续发展。
4实施策略
4.1培训内容精准化
按参训对象职业发展阶段及培训需要,分类分层设计课程。对师范类新教师项目而言,实施方案应遵循新教师成长规律,重在培养新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突出课程实操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课程设置分“职业领悟与师德践行、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教学反思与教研基础”等四个维度,帮助新教师树立立德树人理念,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学习学科教学基本方法,具备一定教学基本能力。引导新教师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适应教师岗位要求。[5]
教学常规及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小学科学课学科的程标准与核心素养、课程改革基本理论,教材分析要领、学情分析方法、教学设计策略、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评价反馈、教学反思技巧、“三字一话”基本功等内容,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助力新教师站稳讲台。
教学反思与教研基础主要包括教学研究基本方法,教研活动基本形式,观课说课基本技能、教学常规反思策略、教学案例撰写、小微课题研究、教研成果提炼萃取、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等基础内容,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学行为改进,激活新教师发展潜能。
4.2授课专家团队组成多元化
实施培训的高校、地方教育局、优质中小学三方联动,推进资源整合。授课专家团队由指导学术研究的高校教师及负责指导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教研员)组成。跨越地域的限制,省内专家与省外专家相结合、市内专家与市外专家相结合、校内名师与一线教师(教研员)相结合,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比例占比50%及以上。更加重视来自一线的学科专家对学员的指导和引领,让学员通过与学科专家的交流和比较,认识不足、发现优势、启迪智慧、明确方向,真正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与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与能力,并最终转化为自己实际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
4.3培训形式不断创新,拓展培训深度
结构化研讨,激发思维潜能。聚焦学员感兴趣的问题,将论证思维三步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外化为研讨活动的三个步骤,应用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营造自由、发散的研讨环境,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集思广益确定探索主题,认真分析原因,探寻解决策略。集中交流之后由专家进行点评,使学员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这种研讨任务明确,聚焦精准,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培训的生成性。
参与式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强调专题讲座互动化、理论指导案例化、实践应用情境化,避免空洞说教,突出学以致用,倡导示范引领。让学员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突显学习主人翁地位。授课专家根据培训主题,在授课过程中尽量采用参与式、案例式的教学形式,在实践和理论之间架起融通的桥梁,学员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浸润式研学,体验“科技”魅力。培训过程中,适当组织学员参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武汉科技馆,学员沉浸式体验“科技”的魄力,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领略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展望科技创造的未来,感受到科技的美好神奇,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
整个培训内容安排契合小学科学学科特点,坚持任务驱动,以典型案例、身边案例教学为载体,贴近当地一线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现实需要,围绕不同阶段目标及重点合理科学设计培训内容模块。精准按需实训,不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系武汉儿童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一般课题《湖北省小学科学教师职后培训提升教学能力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whcsB03);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科学教育社会服务团队”(课题编号2020whcvcT D06);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北省中小学教師STEM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020GB19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7,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3.
[3]李秀菊.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1.
[4]曹华琳.湖北省乡镇地区小学科学兼任教师物理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分析[D].2019.5.
[5]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国培计划”有关项目实施指南:新教师入职培训指南.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