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融入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实践的思考

2021-01-13 00:48:14龙腾
科教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课程实践文化育人学科竞赛

龙腾

摘要高校作为教育领域的先锋,当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的方针和任务。本文从领会“文化育人”的思想要义、深入学习“文化育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的思想要求几方面进行思考。并以作者软件工程课程实践及学科竞赛为例,竞赛结合课程实践作品和获奖作品,探索文化育人在课程实践中的运用。

關键词 文化育人 课程实践 学科竞赛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19

Exploring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Cultures in the Practic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LONG T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AbstractAs a pioneer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ly practice the policy and task of culturaleducation. This paperthinks from the aspects ofunderstanding theideological meaningof"cultural education", deeply study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ural education" and actively practicing "cultural education". Taking the author’s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practi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practice.

Keywordseducation of college cultures; course practice; college competitions; course reform

0引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工作要求,定下高校“立德树人”的发展基调。“文化育人”的基本任务是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新的时代,高校作为教育领域的先锋,应当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的方针和任务。

高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立德树人”的发展基调上,深刻领会“文化育人”的思想要义,作者思考将传统文化贯穿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及学科竞赛中,探索新时代的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及实践。

1现状分析

1.1大学文化教育的需求

大学教育以文化育人为基本任务,在大学本质功能-“育人”的基础上,以“文”为核心内容,以“化”作基本方法进行教育活动。

首先,需要营造具备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无论是决定了基本基调的大学校训,还是具备传统文化特色的涵盖了专业课程及竞赛的实践活动,通识教育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抑或是可以陶冶激励师生心灵的校园文化景观,都一定程度上使得师生在校园交往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达成价值观的共识。

其次,需要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品牌标签塑造。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校园歌曲为例,基于学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风格,校歌《勘探队员之歌》源于20世纪50年代,唱出了无数热血青年都把“为祖国寻找宝藏”作为人生理想的人民声音;《北地之歌》则唱出了新生代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勘探、科研探索中的新时代声音。将地质人精神作为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才能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最后,需要凝练传统文化下的学科特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并拥有理、工、文、管、经、法等多个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构建“智慧地球”远景下,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特色学科、交叉课程、实践训练等活动结合,是支持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这也是软件工程专业在教学、实践、科研等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和尝试的方向。

1.2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实践的现状

实践教学是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及其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软件工程专业诸多专业核心课程都配有相关课程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数据库设计实践、面向对象建模实践、嵌入式软件技术实践等。以上课程主要针对配套的专业核心课程展开相关实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开展与课程配套的实践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加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还包括覆盖了软件工程专业大一—大三不同阶段的软件工程基础实习、软件工程设计实习、软件工程综合实习等实践必修课。基于不同的先导课程,从基础的编程思想到软件工程设计思想到最后的综合应用,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软件工程软件基本理论和相关方法基础知识理解,并且通过实践学习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在具体案例中应用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文化育人结合的背景下,现有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例如实践教学体系与文化育人结合不够,实践教学过程缺乏思想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成果未能较好在思政、文化方面有较好展示。具体体现在:(1)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忽视了文化育人的发展需求;(2)实践课程中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少有文化育人主题结合的案例;(3)考虑文化育人因素的相关教学评价体系还不成熟。

2改革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实践其最终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认识来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软件技术在实践应用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一个或多个领域软件研究和开发能力,且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跨领域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踐中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积极向上的思想风貌,是软件工程实践与文化育人结合的驱动所在,也是课程实践的教学目标。

2.1课程实践中的文化育人需要与教学模式的改革相结合

首先,考虑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扩展资源,特别是思政资源的补充。在实践课程的资源补充方面,融合各类思政、文化资源,例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的重要思政课程,以及学习强国APP等线上资源,扩展实践环节学生的思维视野。

其次,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改革,开展文化育人案例驱动的实践教学。在教学大纲设定时,增加思政环节的标注,特别是与案例结合密切的实践课程,无论是课程讲授演示环节的小案例,还是分组讨论的综合实践案例,均可以与国计民生的时事主题结合。如课堂讲授“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的新闻生成器案例,可以使用时事新闻稿件作为应用的演示案例。

实现情况:针对教学实践分离的问题,结合各类平台,进行课堂互动和资源共享。在课程教学环节中,结合PC端课程实践平台,进行案例演示和分享。结合移动端学习通平台进行课程互动和调研打分。课后强化扩展,结合PC端共享平台进行扩展资料(大话处理器电子书、程序语言参考资料:Swift电子书、斯坦福公开课)的更新和补充。

以表1“模型-视图-控制器”的章节学习为例,在第一部分教师通过课程实践互动平台完成MVC模式概念的介绍,并演示在具体开发中的体现,即连接的两类声明和设置。在第二部分教师进行案例分享,简要介绍新闻生成器的界面以及涉及的界面类,介绍新闻生成的实现逻辑,最后与学生一同讨论该项目中输出口的元素和操作对应的触发事件,并进一步演示以上两类连接的实现和检验。第三部分,同学基于模拟器完成相应练习,并通过实践互动平台实时共享桌面信息,展示完成效果,实现多元化学习形式。

实现效果:学生的课程练习与全班同学实时互动,展示完成效果和扩展功能。课后同学通过共享平台继续学习斯坦福软件工程公开课相应的章节。同学们在课堂学习该章节基础知识,并完成实践操作后,更容易与高水平英文课程衔接,进一步学习扩展内容。

2.2结合案例主导的教学方法,开展时事主题任务,实现多元化考核方式

主题项目任务分解为“主题确定”“问题反馈”“任务推进”“成果展示”四个步骤,如表2所示。教师在主题确定阶段,向同学说明项目的功能、界面设计等相关技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头脑风暴开发过程中可能的问题,训练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问题反馈阶段,通过教师同学的互动,完成知识要点的提炼和深化理解。任务推进阶段,教师针对不同小组提供个性化指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配合完成任务,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借鉴开放资源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果展示阶段,各组汇报开发成果,学生借助学习通平台参与实时打分,教师从五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点评。

实现情况:课程实践中,引领学生将民生需求体现在课程移动端应用开发的汇报作品中。2019年7月1日,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此为背景,在2019年的课程实践中,将垃圾分类设置为其中一个实践主题。学生完成了包括垃圾分类老虎机,基于分类垃圾的接物游戏,垃圾分类说明应用,垃圾分类识别应用等多类移动应用。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2020年课程将嫦娥五号设置一个实践主题,学生以此设计了游戏类、答题类等移动应用。

实现效果:通过时事主题任务的布置,以小组为单位,锻炼学生项目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系统设计,模块开发,集成检测、文档书写、汇报总结等各方面的能力。在综合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老师提供个性化辅助和针对性点评。在最终的评判中,学生也作为评审,完成实时打分,从评判视角客观分析综合任务的呈现,也以此审视本组完成过程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在实践课程考核方面,应采取多元的考核方式:将实践项目与思政的结合程度纳入考核的评分标准之一。将国计民生和具体课程目标结合,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2.3课程实践中的文化育人要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

文化育人需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高校在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的同时,还应及时关注社会需求,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与日常培养环节紧密结合,这是课程实践探索的重要方向。相关改革不拘泥于专业课程实践,还可以扩展到大学阶段各类实践活动。例如上述文化育人的案例,不仅仅体现在课程实践中,还可以扩展推广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软件竞赛、毕业设计选题等实践相关环节。构建文化育人环境,将主题驱动的案例等融入学生培养中,从立意、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践开发环节等积累经验,从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实现情况:在竞赛实践中鼓励符合大学生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原创设计。以2020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作者指导队伍获奖作品为例,进行了北京地铁13号线五道口、大钟寺、西直门站点中以“道”“钟”“西”字为灵感的勋章设计。这种兼具历史感与科技感的设计,让中国文字以符合青年人的趣味和审美的形式呈现,是有青春气息的文化育人。以上述获奖作品,在完成游戏主体的设计与实现之外,团队还额外加入了地铁线路相关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文化元素:每条地铁线路的历史沿革、主要站点的人文资讯(以五道口为例,重点介绍该地铁站附近的学院路多所高校,突出该地区校园文化风格,以及五道口商圈相关现代艺术装置作品,体现该商圈现代的气息和青春的风采),从文化信息的角度扩展了参赛作品的维度。同时作品还向用户提供了该线路沿途的特色资讯,包括:站点情况、运营时间情况与历史沿革,为用户出行提供了方便,能够使APP更好的服务民生。除此之外,近年来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倡导绿色出行方式逐渐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重视,在获奖作品中还设置了减少碳排放等级、绿色出行等激励方式,鼓励用户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更具有服务民生的意义。

实现效果:课程实践的改革成果为学生进一步参与大创项目、各类软件竞赛、参与企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等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课程构建创新环境,将移动应用的案例以及实践分析等融入学生培养中。在文化信息在竞赛作品中的结合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3总结

本文从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角度,探索和思考课程实践与文化育人的结合,从课程改革思路,到具体案例的初探,均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考,并通过部分真实案例进行说明与分析。从目前探索的结果来看:在学科竞赛中初步探索了传统文化及其他文化信息在作品中的体现和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在专业课程实践中,将国家政策、战略和具体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在完成兴趣及附加成果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未来将继续思考如何以“深时数字地球”为入手点,将传统文化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转化,探索有学科特色的具备时代感的文化育人。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1年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冯刚.新时代文化育人的理论考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4-7.

[2]卢文忠,何春涛.底线思维下高校文化育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91-92.

[3]武江坤.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的形式、问题及反思——关于文化育人的课堂志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2):27-35.

[4]高石磊.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5): 55-57.

[5]葛艷,邹一波,袁红春.“以学生为中心”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8):162-166.

[6]毛新军.基于开源和群智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方法[J].软件导刊, 2020(1):1-6.

[7]齐苏敏,公冶小燕.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软件导刊,2020(12):113-116.

[8]范新灿.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三育人”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10):94-95.

[9]方芳,张剑波,向秀桥.基于MOOC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科教导刊(下旬),2016,(12):113-114.

猜你喜欢
课程实践文化育人学科竞赛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43:49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文理导航(2016年32期)2016-12-19 21:58:13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06:35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4:34
技术文化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41:13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02:58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