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雷:画我所不能摄,摄我所不欲画

2021-01-13 22:28:40格雷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达达主义罗丝马塞尔

格雷

曼·雷(Man Ray, 1890-1976)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且全方位的艺术家之一,画家、雕塑家、导演、诗人、作家都是他的身份。这位自称是“另一个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艺术家,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很早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他年轻时舍弃本名艾曼纽·雷汀斯基(Emmanuel Radnitsky),而以Man(人)Ray(光线)为名——其艺术作品正是不断运用光线来创作的。

2021年10月,“曼·雷:白昼纽约,午夜巴黎”展览在北京木木美术馆开幕,这是艺术家迄今为止在亚洲举办的最大规模个展,呈现了超过240件展品,包括绘画、雕塑、电影、版画和诗歌等,细致而深入地回顾了他多元的艺术实践和探索。

正如曼·雷自传《自画像》中的篇章顺序,本次展览依循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分为四个单元:“纽约:1890-1921年”、“巴黎:1921-1940年”、“好莱坞:1940-1951年”和“重返巴黎:1951-1976年”——曼·雷曾将其人生概括为“每十年重生一次”。

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他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比如他与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友谊(他们早年在纽约相识)促成的著名摄影作品《马塞尔·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照片》和《罗丝·瑟拉薇肖像》(“罗丝·瑟拉薇”是杜尚为自己虚构的女性身份),以及他作为先驱曾参与并记录的重要艺术运动——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比如他在法国创作的第一件达达主义实物作品《礼物》(1921)等。

曼·雷曾说,“画我所不能摄,摄我所不欲画。”摄影与绘画,一直是他的创作主线。此次展览还呈现了曼·雷通过多种方式,将摄影这一媒介扩展至“纯艺术”与“纪实”的交汇空间。他将肖像和时尚摄影融入其艺术语言,影响了摄影和图像在杂志和广告中的应用。他开创的物影摄影法被视为“纯粹的达达主义创造”和“无相机的照片”,改变了人们今天对摄影的认知。

作为一名美国人,曼·雷一生有四十余年在巴黎度过,他热爱巴黎,不仅因为那里是摄影的发源地,更因为他在巴黎享受到了“最完整的自由”。二战后,曼·雷从美国回到巴黎,总遇到有人感叹法国不复从前。曼·雷则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改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对我来说,这个国家还和以前一样,它的外观包括众多的花园皆完好无损;而内在,则连法国人的心态都一如往昔——他们仍然将一切生活中的必需品视为奢侈,而将奢侈的事物视为不可或缺的存在。”

1976年,曼·雷去世后被葬在巴黎的蒙帕纳斯公墓,他的墓碑上铭刻着“漫不经心,但是绝非漠不关心”。

猜你喜欢
达达主义罗丝马塞尔
马来电话了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留给我们什么?——社会学家马塞尔·福尼耶访谈录
马塞尔·杜尚奖艺术家主题展——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
现代装饰(2019年10期)2019-10-17 02:03:38
马来电话了
特别文摘(2019年7期)2019-04-13 02:01:08
浅谈达达主义对中国艺术的影响的分析
大众文艺(2017年22期)2017-07-13 01:06:17
浅谈照片蒙太奇的起源与发展
戏剧之家(2017年3期)2017-03-06 09:10:54
罗丝小姐的戒指
达达主义一百年
读者欣赏(2016年7期)2016-07-11 20:31:42
飞翔吧,罗丝
肖邦
法语学习(2016年6期)2016-04-16 15: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