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新荣
摘要信息化时代对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信息素养认知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认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教师自我意识、课堂信息认知能力和教师课堂决策能力的提高。通过Simon Borg提出的教师认知概念整合理论,运用访谈法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师现状,提出教师在个人角色转变、教师反思、教师教研共同体等途径进行教师认知能力提升,以期提高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适应信息化课堂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教师认知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9.02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ognitive Abili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HAN Xinr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zhou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70;
Urban and Rural 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70)
AbstractTheinformationageputsforwardhigherrequirementsfortheinformationtechnologylevelofcollegeforeignlanguage teachers,andteachers’informationliteracyandcognitiveabilityneedtobefurtherimproved.TheresearchonTeachers’cognition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self-consciousness, classroom information cognition ability and teachers’ classroomdecision-makingability.Throughtheintegrationtheoryofteachers’cognitiveconceptsputforwardbySimonBorg,this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interview.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is paperputs forward that teachers’ cognitive abilityshould be improvedbymeans of personal role transformation, teachers’ reflection and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mmunity, so as to improv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informationliteracyandcomprehensiveability,andmeettheneedsofinformationclassroomteachingandsocialdevelopment.
Keywordsinformation age; teacher cognition; development path
互聯网成为中国发展新动能以来,信息技术随之渗透到各个领域,其对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8年初,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展目标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近几年来,全国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纷纷开始行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的教育事业正经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创新。在此形势下,我们发现高校外语教师出现的一些问题:思想意识不强,信息认知能力弱,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少,部分教师出现了教学恐慌的现象,教师认知能力没有全面发展。面对以上现状,改变从关注外显的教师行为到关注内隐的教师认知思维的现状,从而实现教师认知能力的提高,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教师认知能力的发展途径,以期提高外语教师的认知能力,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1研究背景
1983年,国际教师思维研究协会(ISATT)成立,主要探讨教师在教育中的行为和思维的关系,Woods(1996)的《语言教学的教师认知:信念、决策和课堂实践》提出对语言教师认知研究的重视,促进语言教学领域对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的思考,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2006年,英国利兹大学教育学院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的Simon Borg博士(2003)提出了“教师认知”这一整合性的概念,涵盖了教师任教的任何一个时段与各种工作相关的信念、思想和知识。教师认知系统包括教师的教学(例如教学决策、教学互动、教学管理等),以及教师认知和教学实践的关系。可以看出,教师认知的理论概括了教师的信念、知识、原则、理论、态度以及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思考、判断和反思的过程,这是一个由主体活动参与客观活动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决策有意或无意地受到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自己作为学生的经历、教师职业培训或教育、流行的教学方法、对教与学的看法及所处的教学环境等等,因此教师的认知及其教学活动对其专业化的发展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在国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1996年,国内学者高强(2009)做了建构语言教师认知研究的概念框架研究,对教师认知在国内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林杰(2011)对北京地区高校作了抽样调查并提出加快教师发展、完善教师职业发展的建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Staderetal(2003)认为教师对非言语信息的知觉相对容易,而对非言语信息的解释则表现出不一致,而且容易出现判断的错误。教师认知研究明确了教师在塑造课堂事件中扮演的积极角色,凸显了课堂决策的复杂本质,为教师的信念和知识对其课堂行为的影响提供了依据,也同时表明教师的教学信念并不总能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教师认知研究彰显了教学经验对其认知的作用,显示了课堂经验对教师实用知识的强烈影响,进而起到塑造其课堂行为的作用。
2教师认知能力发展路径
研究通过对广州大学松田学院15位不同年龄、不同教龄老师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发现高校外语教师在认知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信息技术能力弱、年轻教师科研能力差等问题,教师们需要从教师角色、教师反思能力、教师知识等方面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教师认知在自我意识、课堂教学、教学实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我们以认知心理学、行动研究、教师认知等理论为基础,提出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认知能力的发展路径。
2.1个人学习路径,教师角色的转变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对信息技术不够熟练,对外语教师的认知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访谈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即外语教师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学习热情逐渐减少。但是迫于评职称、学校考核等原因,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如访谈中的Z老师,越来越意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欲通过个人自学的方式,弥补自身信息知识的不足,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另外三位教师也表示要不断提高和完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论及科研能力。在信息时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的学习和反思,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适应新形势下专业发展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师要具备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科研素养,如图1。
图1中的育人素养指教师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有政治意识、责任和使命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和道德情操,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学科素养强调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素养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在外语学科知识和学科实践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教学素养包括教师掌握“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专业知识,把课堂教学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信息素养是教师掌握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科研素养指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科技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教师具备以上素养,培养了教师的信念,提高外语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意识。新的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信息化融入的工作。
2.2教师反思路径
访谈的CH老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是近两年欲取得讲师职称。在此阶段,她的反思意愿较强,重点放在如何建构合适的理想課堂状态、如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获得自身专业能力的快速发展。另一教学型的L老师已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课后经常反思。作为教学骨干,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访谈中发现,教师们的自我实现价值的思想在教学与研究中不断平衡。
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发现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提高外语教师认知能力,反思能力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表现在教师对教学活动或教学方法的理论、信仰、原则、价值、理念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反思。近年来信息技术减少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些环节,通过信息技术,使语言的输入更加逼真、生动和快捷。如何高效利用有限课堂时空使教学效果最大化,促进学习效果最大化,成为教师课前必须反思的一个问题。课中的反思体现在线上教学、在线学习、移动APP等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师依托信息技术,为学生建课、评课,建立一套教师信息技术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长期、灵活的管理,是教师认知能力提高的一个方面。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信息化能力提高,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鼓励外语教师引入网络课程、“慕课”等先进教学技术辅助教学。随着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手段、方法的增多、教师可支配的资源增加,要求教师具有课程设计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课后的反思主要体现在评价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自身教学能力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整理自身发展、课堂教学、教学实践和教研方面的材料,制作成电子档案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表。
行动研究在教师认知能力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行动研究具有目的性、结合性、合作参与性、自然真实性、动态性和反思性,其中反思在行动研究中指导教师对问题作出判断和信息反馈。
2.3建立教师教研协同学习共同体
教师教研协同共同体包含有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社群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其内涵已经超越合作学习共同体、协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共同体围绕真实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协同原则为指导、整合学习中的信息,通过网络、面对面交流等进行深度学习和讨论,旨在共同发展。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目标强调智慧生成,在教学与研究中形成创造力,改善教师的各种能力。教师教研共同体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基于提高教师专业知能目的、围绕真实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以协同原则为指导、整合教学过程的反思结果进行研究。
访谈发现:教师们在经过集体备课、评课、教研活动等共同体的专业合作式教学学习后,获得了“总体性效果”,普遍感觉共同体的学习是有益教学和科研,教师自身问题通过同伴帮助,得到迅速提高。而且被访谈者还发现:通过共同体学习方式,他们将个人知识呈现给了同伴和同事,共同寻求解决方法,受益匪浅。在一个教研共同体中,围绕真实的教学问题,协同合作,不断整合信息,共同发展。
建立教师教研协同共同体机制有利于教师在相同背景下共同学习、共同发展,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式灵活。教师教研共同体一方面可通过培训、讲座不同层次、共同目标来交流;另一方面可通过组织不同类别但目标相同的团队共同完成。当然,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完成,定期进行思想汇报,定期进行科研心得交流。
3结论
教师认知理论标准体现了教学研究的深层发展。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提高意味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外语教师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形势,主动迎接挑战,适应信息环境下语言教学的特殊性,不断提高自身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在提高素养的同时,通过教师角色转变、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和教研共同体等途径提高教师认知能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纪律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项目来源:2020年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科研规划项目“信息化时代高校外语教师认知能力发展路径研究——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Gzdxstxy2020-06)”;2016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外语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编号:GDGJ[2016]233)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Borg, S.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what language teachers think know, believe, and do[M]. Language Teaching,2003,36(2):81-109.
[2]Neisser,U.CognitivePsychology[M].New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1967.
[3]Santrock.J.W.Educational Phychology[M].廣州: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5:246.
[4]高强.职前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实习中的认知发展:一项基于日志的个案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8).
[5]教育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0.
[6]林杰.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的抽样调查[J].教育学报,2011(6).
[7]骆北刚.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8]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6.
[9]徐斌艳.教师专业化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5.
[10]杨丹.教师培训视域下西部乡村英语教师认知发展路径式微[J].教育现代化,2020,(3).
[11]杨静.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外语教学研究[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12]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