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培养模式下的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2021-01-13 22:17年年意达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4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毕业生岗位

◆年年意达

一、我国音乐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音乐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国家音乐人才市场发展现状不佳,这主要还是因为社会相关艺术团体、企业对于音乐学院毕业生素质要求较高,而学校方面也未能基于市场需求调整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在设置多样化、特色化音乐课程,建立学生个人兴趣导向方面不够充分到位,这导致音乐学院人才输出不利,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传统音乐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面缺乏有效机制,特别是在人才输出渠道拓展方面存在局限性,一般来说学生在毕业后只能进入剧院团体、唱片公司或者成为音乐教师。然而事实上当前国内许多剧院已经接近人才需求饱和,而唱片公司方面则对于人才要求相当之高,音乐学院学生如果不够出类拔萃很难出头,音乐教师岗位作为公务员岗位则需要学生在毕业后经过考研、教师选拔等才能上岗,许多毕业生难以达到岗位标准,最终他们只能投入到商业演出、婚礼项目进行灯光、音响、美术、策划、设计及主持人等临时性工作。目前在采用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后,音乐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最大化改善,它一方面扩大毕业生就业范围,一方面增强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如此可提高音乐学院人才培养效果,凸显高就业率,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企业、艺术团体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最大限度提升音乐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所以总体来讲在音乐学院教育体系中融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1]。

二、复合型培养模式背景下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方向,需对其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度调查,主要是基于互联网渠道从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岗位分布、就业行业类型、就业情况4 个方面来探讨,以下给出具体的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内容分析。

(一)就业去向情况调查分析

就复合型培养模式背景下,音乐学院毕业生在未来专业市场中的五大去向分别为国家院团和音乐院校(第一类)、地方性艺术院团或地方类艺术院校(第二类)、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第三类)、普教系统音乐教师(第四类)、各类文化及音乐相关单位企业(第五类),就当前的就业现状看来,音乐类院校与文化单位在接收音乐人才方面需求较大(有80%毕业生选择),而能够进入第一类、第二类艺术院团的学生则较少。

(二)就业岗位情况调查分析

在复合型培养模式下,音乐学院学生的就业岗位选择比较多,这是因为学生人才的能力较强,选择空间余地较大。例如像音乐教师、音乐类事业单位、传媒企业等等中都有诸多细分岗位,所以复合型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在就业岗位选择方面还是相对自由开放和灵活的,可供音乐专业毕业生选择的岗位类型相当宽广丰富。就目前我国音乐专业学生的现实就业形势看来,主要原因还在于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人才较难胜任各种音乐专业职业岗位。根据就业岗位情况调查结果分析了解到,当前音乐院校还需要进一步满足学生就业岗位标准要求,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确保音乐学院方面能够输送更多可匹配就业岗位的优秀人才[2]。

(三)就业行业类型情况调查分析

就艺术行业对人才需求现状看来,复合型人才是社会艺术团体、企业所迫切需要的。目前复合型培养模式下音乐学院毕业生的主流就业行业包含3 种:娱乐文化、教育科研以及其它行业。考虑到音乐专业人才的全面性,所以在上述3 种主流就业行业中还是比较受青睐的[3]。

总结看来,复合型培养模式下对于音乐学院毕业生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它最大限度拓展了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空间,让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拥有更多选择。在音乐院校,它也特别注重对音乐课程的特色化改良,充分发扬学生个性能力,确保在复合型培养模式下音乐学院毕业生人才具有独树一帜特点,彻底脱离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全面推动复合型音乐教育在学校中贯彻落实[4]。

三、复合型培养模式背景下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改善策略

复合型培养模式是非常适用于当前音乐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它能够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出诸多改善策略。

(一)满足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策略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音乐学院乃至所有高等教育学府所追求的,它能够补充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发展的不足,最大限度融入教育内容与教学模式,避免单一教学模式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就这一角度看来,复合型培养模式中所加入的内容必须拥有一定的鲜明时代性,确保学生在就业活动中能够获得优势,为此它要求音乐学院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满足市场岗位需求,避免盲目追求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例如首先在课堂上,可设置多样化与特色化的音乐课程,注重更多教育内容的融入,并有必要对音乐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做好课程内容补充,遵循市场需求原则调整热门岗位教学内容,有效提升人才培养实用性。在具体实施策略方面上,应该注重坚持做到课程知识内容融合,将钢琴、声乐、舞蹈、合唱、指挥等等传统音乐艺术课程都融合起来。当然,也有必要融入一些有关音乐版权管理的细分化音乐教学内容,保证音乐课程内容与总体体系变化多元化,让学生同时掌握传统音乐知识与技能,如此可有效推动复合型音乐培养模式的有效贯彻。

(二)建立学生兴趣导向、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要建立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导向,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奠定基础,即打造一套立体化的音乐教学发展体系以及知识结构。在这其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前许多高校所采用的学分制制度,配合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建立学分体系,确保音乐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充分到位,重视人才德育音乐艺术实践能力,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兴趣来选择知识框架,进而达到一种学生主动因材施教的特殊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与最终选择来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为学生补充相应实践音乐课程,全面综合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

(三)打造校内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迎合社会企业劳动人事要求

音乐学院必须打造校内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迎合当前社会企业劳动人事要求。因为复合型人才本身应该与社会企业发展挂钩,所以在社会企业提出劳动人事要求过程中,音乐院校也必须做到合理迎合,为企业输送人才做好准备,建设劳动人事需求机制,从人才输送防范风险层面出发考虑问题,例如企业在音乐人才试用期过程中应该与院校合作达成协议,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一方面保证音乐院校毕业生能够在企业中获得充分的、安定的锻炼机会,一方面也确保企业或者艺术团体能够充分考察人才。为此,建立双方合作的企业劳动人事要求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复合型培养模式背景下音乐学院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动态简析

要对音乐院校复合型培养模式背景下的毕业生未来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明确该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下的区别,结合音乐素养与人文素养两点探讨人才培养基础构架,并探讨其外围知识综合性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争取为人文素养教育基础建设框架,保证复合型音乐人才能够得到更多培养契机。为此,音乐院校方面还需要坚持开放性教育发展理念,建立开放、自由、灵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多种理论知识与技能优化新型教育发展模式;多与企业、社会音乐艺术团体、人事劳动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认清当前社会上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市场对于音乐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做到对症下药,确保人才输送有准备,改变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现况。

五、总结

综上所述,音乐学院在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改善当前现实问题,即调整毕业生就业问题,摆脱就业困境,从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层面上建立教育教学发展调整机制,重新思考定位音乐学院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建设,有效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毕业生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星海音乐学院第八届“音乐家·音乐季”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临轩听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