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探析

2021-01-13 21:47于馥颖赵爱芹冯仰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思政特色

于馥颖,赵爱芹,冯仰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0 引言

经过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很多问题被逐步廓清,诸多认识误区得以不断纠正。在众多理论和实践探索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被厘定,那就是关于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定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类型教育,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和改革方向。正在实施的“双高计划”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实践探索,“双高计划”旨在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引领者,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需要适应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需求。如何把握职业教育类型性特征?如何立足类型教育,在“双高计划”实施带来的变革中深化思政课改革,更好地发挥其立德树人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研究、深入实践。

1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意义和基本特征

1.1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意义

所谓类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2]。教育类型,就是拥有共同特征的教育种类。高职教育在经历“示范校”“优质校”“双高计划”建设后,类型教育定位得以确立,“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作出官方认证,意义重大。从宏观层面看,有助于促进教育多样性,推动各类教育共同发展;从中观层面看,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独立性,提升其社会地位;从微观层面看,能够促进职业院校遵照职业教育规律,深化改革,提升自身办学质量。

1.2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特征

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这是贯穿“职教20条”全文的主线。作为类型教育而存在的职业教育到底有哪些显著特征呢?学界有多种立论角度,如本质说、标志说、课程说、目标说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宏观把握。

1.2.1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独特的办学模式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这是“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定位,即职业教育要服务现代经济体系,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和更充分就业。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类型,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要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3]。融城市、行业、企业于一体是产教融合改革的重大创新。“双高计划”推进专业集群化以适应产业集群化,随着“双高计划”的推进,产教融合将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将持续增强。

1.2.2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特有的育人模式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类型路径是涵盖宏观的路径设计、中观的路径生成、微观的路径实施的逻辑集成的类型化之路,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根本。落实到具体层面,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核心特色”[4]。其中,校企合作是中间环节,它让产教融合落地,为工学结合建立依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特有的育人模式,双主体育人是职业教育探索出的新路子。“双高计划”提出要“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5],这将大幅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1.2.3 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特定的人才培养类型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紧缺是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的反映,只有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职业教育未来将基于类型特色,建立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相互衔接贯通的教育体系,打通职业人才成长通道,满足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当然,职业教育不仅是给人一技之长,还要进行终身教育、生命教育,实施“双高计划”,促进高职院校行稳致远,不仅要培养“能工巧匠”,还要为培育“大国工匠”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

1.2.4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特有的学习模式

“普通教育注重科学知识的获取,而职业教育注重技术知识的获取,同时强调技能的培养,而且职业教育与其他所有教育类型在传输的知识上有本质的区别。职业教育所传输的知识不但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显性知识,而且涵盖大量与个体个性、经历经验以及所处的情景密切相关的‘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也即缄默知识”[6]。与普通教育学科化、理论性知识学习不同,职业教育姓“职”重“能”,实行工学结合学习模式,在任务驱动中进行导向性学习,在职岗环境中进行沉浸式学习,“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1]。随着“双高计划”的实施,工学结合中,不仅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职岗技能,更要着力增强其科技创新、技术学术研究能力。

2 类型教育视域下思政课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类型化发展日趋增强。思政课作为思政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为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需求,要抢抓机遇、回应挑战。

2.1 思政课改革面临的机遇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普遍围绕专业建设和技术技能教育推进改革,再加上被看作是低于普通本科教育的层次教育,高职思政课因此被边缘化,且对普通高校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无力独立探索。随着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确立,高职思政课可以大力推进改革,谋求特色发展。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回应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现实需求,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改革举措,要求“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编写适应不同类型高校的教材”[7]。

这表明,高职思政课改革拥有非常广阔的改革空间,也会更具类型特色。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促进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多部门融合,思政课因此可以获取更多样化的资源,从而拓宽改革思路。高职教育多元融合的办学机制和多样化的生源,会催生更多思政教育课题,思政课的需求地位会日趋升高。

综上所述,高职思政课将拥有更具特色且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会大有作为,通过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服务于高职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大局,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在技术技能学习过程中对职业素养和精神品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未来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高职思政课教学既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观照高职学生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既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又促进高职学生个体发展[8]。

2.2 思政课改革面临的挑战

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这有利于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但是,受部门利益优先、技术理性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实际工作中合作意识不强、资源整合不力的问题普遍存在。多部门、多主体切实相互配合,思政课与专业课育人真正融合,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打破各种壁垒需要长期努力。

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点是教学,“职教20条”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但囿于学科思维、知识本位,高职思政课“三教”普遍缺乏类型化特征。教师是根本,高职思政课教师目前多缺乏对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就业岗位和区域发展战略的了解,类型化思维、素质和技能不足。教材是基础。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与普通高校通用,遵照高职思政教育规律,适应产业群、岗位群对职业人思政素养和精神特质的需求,编写具有类型特色的思政课教材,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教法是途径。思政课教法虽不断转换,但更多教师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强化高职思政课“三教”类型特征,改革势在必行。

3 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再思考

思政课改革,一直在大力推进。当下,如何在类型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积极作为、深化改革,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3.1 顶层设计基于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顶层设计”原本是系统工程学概念,是运用系统论方法,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9]。基于类型教育属性,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顶层设计”就是要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引领、导向作用的顶层运行机制。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努力面向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际需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要多部门、多领域协同联动,要积极融合行业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和专业文化,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人员混编。一直以来,我们也非常重视构建“大思政”格局,包括近年来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但是,现有顶层设计更多仍限于校内部门合作,其合作深度本身也尚待加强。未来,高职思政课要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就必须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参与,实现育人过程的深度介入和有效融合。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密切与校内各二级学院的合作,另一方面需要密切与行业协会、产业部门、合作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合作要想走实、走深,需要进行有效的顶层设计,真正建构“三全育人”的部门协调机制、人员合作机制、信息交流机制和育人评价机制。

3.2 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库

极具特色的资源库是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托。在类型教育视域下,思政课典型素材与案例的发掘与建设需要充分体现行业、产业、企业、专业和地域特色。思政课要重视从区域发展、产业变革和企业发展中寻找典型素材,形成经典案例,建设资源丰富且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尤其要加强具有类型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和平台建设。类型教育视域下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要充分凸显职业性特点,重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育和引导。高职院校打造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在强化外部合作的同时,要深耕细耘各类教学资源,使思政课与校内各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以此深入挖掘校本资源。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尤其是国家示范院校和“双高计划”建设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传统,也有深厚的办学功力,基于自身专业尤其是特色、优势专业形成的故事和素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也诠释着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更有着鲜明的职教特色。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努力发掘和凸显校本特色,既是牢牢立足类型教育,也能更好地形成特色和亮点。

3.3 打造凸显职教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实践属性、能力本位、应用导向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这决定了知识学习、技能习得、素养提升具有过程性、探究性和发现性等特点,启发式教学、活动式教育、实践性探索尤为必要。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要重视把课堂和活动还给学生,重视教学的针对性、启发性和探究性,这也恰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思政课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0]。立德树人,根本上有赖于受教育者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打破“教师中心”,推行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活动性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专题化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也更符合职业教育知识、技能、素养的传授和习得特点,是未来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深入探索的方向。长期以来,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更多局限于自身学科特点,未来,在坚守思政课自身特性的同时,还要加强类型教育思维下的探索。

3.4 转变思政课考评范式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要求人才培养更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职业教育面对变革,要坚守自身类型教育定位,聚焦科技、产业前沿,以“行业、产业、企业、职业”所需能力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范式。考评是指挥棒,在此,我们主要探讨高职思政课考评范式改革问题。一般认为,范式是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理论或世界观,“对同一事物,通常会有多种解释方式。范式(paradigms)就构成了这些不同的解释或者理论的基础。范式,是我们用来组织我们的观察和推理的基础模型或者参考框架”[11]。所谓思政课考评范式,是思政课考评理念、方式的总称,高职思政课考评范式改革,要紧跟高职教育发展步伐。高职教育目前已进入深度内涵发展阶段,步入高质量提升时期,关于高职教育质量考评,江苏给出了三维评价体系,即职业教育的系统性与终身性发展(长度)、职业教育开放融合式发展方式(宽度)和基于职业特性的职业教育发展与评价(深度)[12]。这一评价体系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职业性、开放性、复合性和终身性要求。据此,有人提出,可以用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现代性精神”“工匠精神”(体现职业性、现代性)替代“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学业合格率”(偏重学科取向,“现代味”不足)[13]。此种提法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由此可以看到,改革高职思政课考评范式已成为必然要求。高职思政课考评范式的改革,要立足类型教育,顺应高职教育发展趋势,遵循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实现由过于学科化向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职业性和现代性转变,由文本型、理论型考评范式向生活型、实践型考评范式转型。新考评范式需要强化过程性和表现性考评,要努力构建考评主体多元化、考评方式多样化、考评指标素养化、考评载体网络化的考评体系,注重提升学生精于研判、躬于实践、勇于创新、乐于协作和善于反思的能力。

4 结语

类型教育视野下,高职思政课需要精准对接职教改革需求,加大自身改革,但对接不是迎合,不可迷失自我。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要牢牢坚守自身地位,发挥好引领和导向作用,其他各门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思政课必须保持人文课程这一自身特性,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可以向理工、其他社科等课程学习借鉴,但不可照搬照抄。职业教育倡导实践属性、能力本位、应用导向,着眼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视技术学术而非科学学术,然而,在科学与技术紧密相关的今天,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也非常重要。思政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论思考习惯和理论思维能力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产教思政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