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

2021-01-13 21:29刘丽娟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李大钊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刘丽娟,石 银

(1.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30;2.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150080)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1]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他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李大钊也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教育活动,特别是在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研究其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对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过程:由改造国民性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李大钊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是循序渐进发展而形成的。它经历了由注重国民精神改造发展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前期资产阶级性质逐渐发展到了后期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改造国民性的理想信念教育

从1912年到“五四运动”是李大钊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前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受到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的影响,他接受了“教育救国”论,关注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唤醒民众觉悟、筑造国民精神方面的作用。李大钊在1907年进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的6年中,经历了中国社会基于辛亥革命从兴起到失败的大动荡,面对中国社会仍然处于“扶摇飘荡”“犹在惶恐滩中”[2]1的境遇,激起了强烈爱国之情,这是接受不同思想的出发点。1913年东渡日本留学,1916年5月回国,这期间,李大钊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如果没有大多数国民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人民在政治上不觉醒,那么理想信念教育强调的自强图存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他发出了“尽瘁于子高尚之理想,圣神之使命,远大之事业,艰巨之责任,而夙兴夜寐,不遑启处”[2]307“努力为国家自重”实现“青春中华之创造”[2]333的号召,提出“国家之基础,必筑造于国民精神知能之上”“国民之精神知能,尤必赖有渊深高远之理想”[3]134的观点。这一时期的李大钊理想信念教育以开启民智、促进人民觉醒为重要内容,认为通过对民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唤起他们的爱国激情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改造中国民众封建社会的愚昧落后的国民精神,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启蒙,可见,这些观点具有了初步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性特点。虽然此时李大钊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受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但是他仍然与当时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一同实现了理想信念教育在中国近代的文化层面上超越传统教育的进步意义。同时,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在继续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接受了唯物史观,因此在“五四运动”时期逐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也随之发生质的改变。

(二)追求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信念教育

民主主义者的李大钊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国民性改造的教育过程中,肯定了这种“精神改造”作用,但是他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将他发展为“精神解放”[4]224。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他提出精神现象的改造要跟随经济组织的改造,改造经济组织才是“根本改造”[4]4,经济问题的解决,才是包括解决社会精神问题的“根本解决”[4]55,通过“解放运动”和“改造运动”[4]214打破从前的社会组织和建立新的社会组织,实现“至高理想”的人类社会的“纯为爱的关系”和“纯是爱的生活”[4]214,这都在于“精神解放”。随着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宣传,他开始关注社会政治理想的教育,首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释疑——在上海大学的演讲》文章中通过将社会主义与平民主义、“学艺”、宗教进行比较,来消除民众对社会主义的种种误解,总结社会主义是“促进社会改良的制度”[5]245勾画出社会主义社会“人人都能安逸享福”具有“工作的喜悦”“真的自由”的蓝图,发出了“更该实现那‘社会主义的制度’,而打倒现在的‘资本主义的制度’”[5]459的理想号召,实现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理想信念教育转变。

二、重点关注:以青年理想教育为重点的内在逻辑

青年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李大钊认为,“青年之运命”为“中华自身之运命”,青年的“觉醒”关系到“中华之创造”[2]329,通过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其“觉醒”,以期使青年“自觉”加入“青春中华之运动”,因此,李大钊主张“厚青年之修养,畅青年之精神,壮青年之意志,砺青年之气节”[2]332,认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要通过人格教育提升青年的精神境界,通过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升青年的意志,从而实现其促进青年实现奋斗目标的意义。

(一)理想信念教育提高青年精神境界

李大钊认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增厚青年的修养,从而不断提升青年的精神境界。他指出“吾人之修养有未充耳”,从主张“立宪国民之修养”,强调“克己精神”[2]518到希望青年“勿荒其修养”,负“再造国家民族之责任”[3]46而激励青年追求“求达于真理”[3]148的人生最高理想。

李大钊提倡青年“简易之生活”,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提升个人的修养。他批判“不能不谋自存之道,不能不服事畜之劳”[3]121的青年,指出这些青年或“颓唐自废”“坐困乡井”,或“醉生梦死”“牢骚抑郁”[3]127,由于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贪图安逸享乐,为追求显达而“趋承”,以求“政治之一途”而成为社会之无用,教育青年要自存“坚韧耐苦”“清洁勤俭”,坚持操守、淡泊名利,这样才能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李大钊要求青年树立有意义的人生奋斗目标,发挥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所起的导向作用。在《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一文中,他以航海远行隐喻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指导青年,要尽自己的社会责任,要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同胞一起追求光明,要不断地“努力去作人的活动”[3]437教导青年要立志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华”。

李大钊鼓励青年要塑造高尚的人格,不断超越理想,追求真理。他认为,青年要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来认识社会,要有独立的人格,争取相应的社会地位,追求“自重之人格”。李大钊认为,追求真理要基于科学、消除迷信,要基于现实、符合逻辑,真理“将介其自信之力以就之”[3]148,教育青年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自信,只要是凭借自己的智力所取得的认识,并确实地示之于人,即使未必全为真理,真理也将因其自信力而逐步显现。要在不断自我超越中实现追求真理的人生理想。

(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青年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既定人生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李大钊不仅鼓励青年以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指引,还教育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理想的实现。

李大钊不仅鼓励青年树立“乐天努力”[5]339的人生观,认为青年应“无‘困难’之字”“无‘障碍’之语”[2]330,虽然避苦求乐是人的自然本性,但是人生的“一切乐境”[3]439由劳动而来,还鼓励青年努力奋斗,在劳动中获得无限的快乐。这种“乐天努力”的人生观,表现在“尊疑重据”的学习态度和创造“有趣味有理想”的生活态度。李大钊鼓励青年做“真”学问,“竭力铲除种族根性之偏执,启发科学的精神以索真理”[3]315,提出要以科学的态度做学问,要严谨认真、踏实的工作,不空想、不虚荣,同时也要有奋勇冒险的精神,以历史和现实的视野,寻找新世界,将这种“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延伸到生活中就表现为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李大钊认为,青年在生活中要有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勇气,他鼓励青年要磨炼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志气,以“奋斗之文明”[2]330“奋其悲壮之精神,以与无尽之宇宙竞进”[2]309来锐意进取、征服历史。

李大钊教育青年正确认识生死,树立“大生命”观。李大钊关注到了青年厌世自杀的社会问题,他认为不能单独以道德谴责青年的自杀现象,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青年厌世自杀问题给予考察。他在《自然与人生》一文中指出,人的全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既包括“生”也包含“死”,生死相间往复,无始无终成为“大生命”。既然“死”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如同生一样重要。他教育青年要抛弃失望、悲观的人生态度,不能为厌世而轻生“虚死”,同时也要不惧死亡,既能为生苦而不惧死亡,也能为“造世求乐”而不惧死亡,对于旧生活不能一味地逃避,为反抗颓废时代、改造缺陷社会,要有牺牲精神,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就是牺牲了生命也在所不惜。

三、实现路径: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转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也通过融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过程而实现。李大钊主要通过报刊、教学活动和学术活动等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宣传,从而实现理想信念的理论教育。

(一)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报刊宣传

李大钊先后积极参与《晨钟报》《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副刊》《工人周刊》《政治生活》等20余种报刊的编辑工作,他在《新青年》编成“马克思主义专号”,在《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出版《劳动音》周刊启发工人觉醒,主持和创办《工人周刊》、《向导》周报、《政治生活》周刊等党的刊物,领导革命运动。李大钊通过这些报刊撰写并发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文章和国情咨文,利用报刊影响力广的特点,增强国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认识,为中国共产党使用报刊媒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作出突出贡献[6]。

(二)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教学和学术活动

教学和学术活动也是李大钊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1920年,经北京大学评议会全体通过,聘李大钊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此后,他在北京大学开设“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并在受聘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的学校讲授“女权运动史”“史学思想史”“社会学”等课程,在大学教育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李大钊通过学术演讲的斗争方式,宣传其思想,鼓舞民主的信念。据统计,1917—1926年,他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广州、河南、河北、四川、莫斯科等地发表了至少40次的演讲,直接或间接宣传马克思主义,对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中,著名的《庶民的胜利》《自然与人生》《今与古》《社会问题与政治》《社会主义释义》等演讲成为李大钊思想学说的重要部分,也包括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内容。

四、价值意蕴:促进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开展

李大钊一生没有离开过教育活动,直到他英勇就义的最后一刻,仍然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并影响着后来的革命者。理性信念教育是李大钊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支持和贡献。

(一)最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理想信念教育

李大钊是最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中国教育的开拓者,率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阐释理想信念教育。

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文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出:“经济构造是社会的基础构造,全社会的表面构造,都依着他迁移变化。”[4]8“人类社会一切精神的构造都是表层构造,只有物质和经济的构造是这些表层构造的基础结构。”“物质既常有变动,精神的构造也就随着变动。”[4]134作为“表层构造”的教育要受到“经济构造”的制约。基于此,李大钊提出“我们的‘少年中国’的理想”是“活动的生活”,“是由物质和精神两面改造而成的”,通过“物心两面”“灵肉一致”的“少年运动”而实现,也是“世界改造的运动”,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运动和社会改造相结合,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将“五四运动”以前所认识的“人心改造”的“道德革命”和“精神改造”运动与社会改造运动结合,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思想由强调功能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李大钊较早地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今”》《今与古——在北京孔德学校的演讲》的文章中,写到“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3]285,指出“现在”是“过去”和“未来”的“连续”“永远”和“无始无终的大实在”。同时,他也提出理想实现的动力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不懈追求,称之为“改进之方”[5]16,鼓励人们“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以达‘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3]287,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批判奴化教育促进理想信念教育

李大钊较早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本质,坚决批判帝国主义奴化教育。他十分赞赏“巴黎康妙恩”实行“教会与国家分离”,“由教育削去宗教科目”[5]177的政策。他先后在《非宗教者宣言》《宗教妨碍进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非宗教同盟第一大会上的演讲》《宗教与自由平等博爱》文章中剖析了宗教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阻碍作用,指出“宗教是以信仰的形式示命人类行为的社会运动”[5]98,认为宗教信仰是唯心主义的认识,在其“迷信”下,“真理不能昌明,自由不能确保”[5]79。“宗教的本质就是不平等的表现”[5]99,统治者利用基督教的教义中有的“无抵抗主义”,愚弄人民,消磨无产阶级的斗争意识,“妨碍彻底探求真理的精神”[5]82。宗教及其奴化教育严重阻碍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因此,李大钊明确反对教会学校将《圣经》列为教学科目。1922年,他组织“非宗教大同盟”的爱国统一战线;1924年,他领导“非基督教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给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以沉重的打击。同时,李大钊针对作为帝国主义代言人的反动军阀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干扰给予抨击: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国际少年日纪念会”上的演讲》中提出“政治不好,提倡教育是空谈”[5]112,对待反动政治“不用妥协”;在《在北京学生联合会纪念“五四”大会上的演讲》中发展为“干涉政治”,鼓励青年学生通过运动,传播革命精神和思想,促进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的论断,同时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这是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基础上的升华,凸显了理想信念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纵观李大钊同志一生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始终与时俱进、勇于实践、旨在民族复兴,鼓舞和培养了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进步青年,为增强新时代民族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启示。

猜你喜欢
李大钊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李大钊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