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2021-01-13 12:28张立山董艳英闫丽颖
山西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施工课程

张立山 董艳英 闫丽颖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性质,提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基础

由于突发的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未能返校学习,而是在线完成了该学期的全部理论课程学习和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由于不同教师采用的在线教学平台、在线教学方式(直播、录播)和教学互动方式也不同,所以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在线教学平台和互动参与技术,为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20年春季学期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已经利用超星泛雅平台完成了在线课程的建设,师生通过学习通APP和QQ群完成了全部在线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校正常教学期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利用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全部优势。通过改革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学生需要课前、课中、课后多次参与教学活动,还需要小组团队共同完成课堂讨论、课后任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创新性和协作性。

2 施工技术与管理传统教学的特点

2.1 教学内容具有独立性

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为我校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三个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性质属于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具有内容丰富,教学难度大等特点。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包含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内容。施工技术所含的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章节的内容都只介绍本工种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因此,各章节内容之间几乎没有联系,相互独立。而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则跨越了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两大学科门类,反差更大。这就给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各章节内容之间不具有逻辑性、关联性,致使学生难以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记忆[1]。

2.2 学生学习缺失主动性

由于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呈碎片化,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靠任课教师依靠课件进行讲解,虽然授课过程中也会引入大量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图片、视频和动画等辅助教学,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限于时间关系,课堂提问也只能允许个别同学参与解答。如果引入大量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高了,但是理论教学时间就明显不足。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对于少数自律性较高的学生比较适合,其他学生极易出现上课走思开小差的现象,甚至少数学生会玩手机看视频打游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秩序,最终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

2.3 交流解惑缺乏通畅性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主要依靠课堂环节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和学习困惑,只能等待下次教师授课环节才能进行交流解惑,这就造成了困难解决的延迟,会直接影响后续相关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学生和教师课间交流的时间有限,不能保证所有存在疑问困惑的学生都能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解惑。而且任课教师一次只能给一位同学解答,不能让所有学生及时分享每次交流的成果。

2.4 评价途径不具多样性

为了实时修正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统计。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依赖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限于测验场地、考试时间、监考教师等多方面因素,开展平时测验困难重重。虽然课后作业也能对教学效果评价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作业上交、批阅、下发、讲解一系列环节导致作业评价的及时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

3.1 调整教学内容

重构基于“互联网+”的课程知识体系。首先,修订新的教学大纲。根据企业需求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及特点,重新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以更好的适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先讲授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施工课的共性内容,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安装工程、防水工程、抹灰工程等施工技术和流水作业法、网络计划技术等施工组织知识,再根据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按工民建、路桥等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路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外相关企业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其他专业方向的施工方法和土木工程施工的新工艺、新材料等作为课程相关专业前沿知识的补充[1]。其次,重新调整授课计划。根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及特点,增加课前通过授课视频学习的预习内容,课上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节约出时间,课上结合实际案例分组展开讨论,并积极进行线上抢答等课堂互动。

3.2 选择适合教材

根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及特点,重新更换更适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授课方式的教材。经过对大量相关教材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详细比对,最终选择了穆静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该教材除了传统施工教材包含的全部内容外,还配备了大量的互联网资源,可通过手机扫码直接观看施工操作的工艺视频和动画演示,增加了大量施工项目案例分析实例等。为了更好的配合课程教学,为学生推荐了穆静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工程施工习题集。习题集题型丰富,配有答案和详细的解析,方便学生作为课后复习、巩固课程知识的辅助。该习题集是本教材的配套辅助教材,对促进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和发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均起到了较好作用。

3.3 加强课前预习

将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课件、教案等相关教学资料上传到在线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和自身学习计划,随时下载需要的资料,了解课程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方便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较好的提升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实际效果。对于需要和学生进行协商的相关事项,可提前通过发起群聊、问卷、投票等方式广泛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通过通知、群聊等方式,可以高效地将一些临时性事项及时通知给全体学生,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课程学习的相关信息。

3.4 加强课堂互动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提前预习的统计数据,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重点难点,计划互动内容及互动次数。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授课内容有侧重点的及时发起主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堂练习、作业讲解、抢答、选人等环节,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预习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将学生头脑中尚存的疑点和难点进行剖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体,有效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阻断了学生课上走思、玩游戏、看与课程无关内容等消极行为。利用在线教学的优势,在并不占用课堂授课时间的前提下,实行全程考勤。超星学习通端可以进行普通、手势、位置、二维码、拍照等不同方式的签到,可以真实、准确、高效的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有效解决了学生上课缺勤的问题。

3.5 课后巩固成果

学生有上课没有听懂的知识点,课后可以多次进行视频回放,直到明白相关知识点为止。课程作业随时布置,学生随时完成随时提交,教师可即时批阅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学习短板。增加章节测验,加大平时考核力度,督促学生日常习惯性学习。将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题库上传到泛雅平台,然后设置一个课程模拟考试。考试内容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为主,填空题也可以设置为客观题,设置好相应题型的各自题量,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不同试题内容的大量试卷。学生随时可以在线完成模拟考试,完成答题后提交试卷,系统自动阅卷并给出成绩。通过考试相关选项设置,学生提交试卷后可以立即看到自己的模拟考试成绩,点开试卷可以看到全部答题内容和答案解析。通过反复进行模拟考试,反复阅读学习错题内容和解析,不断加深未掌握部分课程知识点的记忆,可以快速提高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

3.6 优化评价体系

改革原有期末考试一次性评价的考核模式,加强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考核,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过程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任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整合度。通过泛雅平台的统计功能,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抢答、必答、作业、章节测验、模拟考试等环节的完成情况,可以详细统计出学生参与各学习环节的完成率、成绩分布规律、错题分布点等信息,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评和引导。加大学生平时各学习环节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多年来养成的“重期末考试,轻平时学习”的不良学习习惯,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4 结语

基于“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转换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融合式授课方式。课前通过相应学习平台主动预习,课堂上主要完成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解惑互动,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际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为相应的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猜你喜欢
互联网+施工课程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