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秀 陈宏伟 王文利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国务院2019年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具有“跨界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育与产业需求匹配、教育属性与职业属性契合、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协同、个体个性化发展与职业化发展统一等[1,2]。目前国民经济进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新阶段,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本文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土建类专业为例,开展基于类型教育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当前建筑行业进入转型升级时期,从建筑的性能上,主要向智慧建筑、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方向发展。与此相适应,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在技术革新、技术应用方面也提出新的要求,如装配式建造技术、BIM技术推广应用、绿色建材的研发与应用等。2016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争取用10年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30%;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BIM信息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快BIM技术的应用,提出以国有资金为主要投资来源的大型项目,集成应用 BIM 技术的项目比例要达到90%以上。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需要大量的具备新技术技能的人才,但目前人才的供应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匹配不高,据调查,建筑行业BIM技术人员存在很大的缺口。对于装配式技术人才供应,存在技术匮乏,人才供应参差不齐的现象[3]。
当前技术革新日新月异,职业形态与内容不断发生变革,产业间交叉渗透不断加深,工种间的界限日趋模糊[4]。从人才的个性发展来讲,要具备夯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同时具备进入专业领域多岗位、特色岗位的技能的专业能力,即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特色/多能多技”属性。职业教育主要的社会功能,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夯实其可持续发展能力”[5,6]。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要求教育性与职业性的契合,我国的职业教育此前大多是作为一个层次教育,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思维的影响或自身专业建设条件的制约,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不能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学习内容不能很好与岗位技能对接。学生在学校完成学历教育,毕业后进入企业再由用人企业组织岗前职业培训后方能从事岗位工作,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契合度不高,对于土建类专业,岗位技能具有显著的操作性特点,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是土建类人才必备的能力,企业为了满足岗位的技能要求,对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一般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培养。职业教育应尽可能缩短、节约用人单位的岗位培训,实现毕业即就业的对接。
从教育模式来看,职业教育具有跨界属性,办学运行模式是一种跨界教育[7]。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其不仅表现在人才的培养产出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为通过“职业”进行教学,通过职业岗位、职业资源实施人才的培养[5]。由于企业自身的内在需求,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育人的契合点不多,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进入职业教育不够深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以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发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组织考核颁发证书,旨在通过学历教育,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从1+X证书制度的内涵来看,符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性,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教育性与职业性的契合,可以通过体现人的个性化、社会化水平的学历证书以及体现产业、企业需求与职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水平程度的若干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相互衔接和融通。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采用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校内1+X证书制度基础上,将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外推为面向企业、社区、社会的职业培训,以此探索基于类型教育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1)构建1+X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实施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历教育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通过技能培训考证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使人才的培养规格符合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及人才个性的需求,同时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契合。
2)校行企培多方协同、产教研融合与“三教”改革有机结合,创造实施类型教学的条件。
3)通过校内学生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发展路径,将课程标准外推为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职业培养标准,探索教育与培训并举的道路。
4)找寻企协同育人契合点,校企相互助力提档升级,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径。
1)分析产业发展趋势,设计人才培养规格,选择X证书的类型及等级。
校企协同,分析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岗位需求与岗位技能需求,确定人才的培养规格及职业面向。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X证书类型和等级,我校土建类专业参与的X证书试点有建筑信息模型(初级与中级,中级包含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和建筑设备类专业)、建筑工程识图(中级),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等类型的X证书试点。通过职业技能等级的培训与考证,达到人才的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同时使之具有特色技能或多项技能的属性。
2)构建1+X课程体系,实施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人才“可持续发展基础+特色技能/多能多技”的培养目标,设计合理1+X的课程体系,通过学历教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分析、整合试点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标准,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标准融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1+X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满足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考试的要求,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培训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合。
1+X课程体系的设计,要解决作为类型教育的“教育性与职业性契合”及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问题。课程体系的“1”属于学历教育的课程系列,要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属性,满足夯实人才职业发展生涯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土夯基作用,使之具备职业发展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解决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X课程体系,则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对应的课程,课程的内容须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先进性的特点,满足当前产业发展新需求、企业岗位新需要的要求,同时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内,满足人才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为人才的就业创业提供行业新技术、新技能的强化、补充或拓展,使学生具备多技多能/特色技能的属性,从而拓宽就业本领。构建满足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课程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融合,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与职业性的契合。
统筹安排教、训、培、考等环节。统筹安排,合理组织教学进程,使学历教育与考证相关的课程与“X”证书培训过程协调进行,互为补充或巩固,实施同步考试与评价、学历证书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成果的相互认定转换等举措。
3)校行企培多方协同,做好三教改革,创造实施类型教育的条件。
三教(教材教师教学)是教育的关键要素,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将校企合作、产教研融合与“三教”改革有机融合,主要改革措施为:
a.教材(课程)改革。
学校、建筑行业企业、培训机构多方协同,分析对标土建类专业教学标准、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筑行业岗位职业标准,编制课程标准及教材,将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知识技能、行业发展需求的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知识技能点纳入教学内容,同时应用科研教研成果,编制满足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教材(讲义),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一致性的最大化,编制满足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统一的教材。
系统分析专业教学标准技能点、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技能点以及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结合社会服务积累的项目资源,建设泛资源库,同时以此为抓手,培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b.教师改革。
大力培养专业负责人,通过专项培训、企业交流等方式,加强专业负责人的职教理论、职业教育、X 证书制度新理念培养,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职教发展方向,带领专业团队做好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设计。
实施专业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基于技能证书的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领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创新教学能力;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打造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通过制定教育与培训并举的岗位职责,实施绩效考核向培训倾斜的考核机制,倒逼教师迅速提高培训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
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提高专业教师教、科、研、用水平,畅通教师的成长通道。
c.教法改革。
以课证融通课程为载体,结合知识的认知规律,设计模块化教学,如对于建筑识图与建模的课程,可以分建筑识图基础、总图识图、建筑主体识图(可以按建筑的类型再细分)、保温防水、附属设施、防火构造、建模操作、模型应用、出图等模块,以项目为载体,将模块化教学融进项目中,实施项目化教学。
开展纵向深、面向广的校、行、企、培合作育人模式,将企业资源引进课堂,将行业标准融进教学,采用项目化(情景式)的技能培训,以基于生产过程的教学过程夯实技能,实施个性化教育,拓宽就业本领。
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将职业培训内容揉进教学内容,培训模式揉进教法,实现教育职业性。
4)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改革实施方式。
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性。通过由内而外的方式逐步探索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改革方式。
a.在完成面向校内学生的上述X证书培训的基础上,将X职业技能课程标准外推为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职业培养标准,首先选择成熟的X课程(如BIM建模及综合应用、工程识图等),为合作企业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因为此类技能一般也是企业刚需的、紧缺的专业技能,相对容易达成合作意向。通过为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能更有效地掌握面向社会培养的相关信息,如企业技能需求、培训的组织方式等。在此基础上,开展面向社会各方的X专项技能培训。
b.此后,逐步开展面向合作企业、面向社会的其他专业技能培训,如员工岗前培训,八大员考试培训、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建造师的继续教育培育、土建专业专项技能提升培训等,逐步实现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
如上所述通过校内学生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合作企业员工专项职业技能培训—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的路径,探索实施教育与培训并举的道路。教师则以此为平台,完成教训并举的岗位职责。
5)找寻企协同育人契合点,探索校企合作的路径,相互助力提档升级。
a.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省内优秀的建筑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工程检验检测实训室、项目部检测室、项目部施工现场等资源,建设成满足教学建设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为教学提供生产实习资源与场地,学生以参观实习、课程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方式利用企业资源,锻炼巩固技能;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作为实习员工解决企业项目峰期人员紧缺问题。
b.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攻关,解决企业的技术短板;教师则通过项目实施为契机密切联系行业前沿,掌握行业技术动态,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为教学积累素材资源。
c.学校、企业人才的互聘互通。通过人才的互聘流动,学校专业可以获得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资深技术人员,承担专业的实践课程或指导青年教师,解决校内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现象;企业则获得专业理论扎实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校教师人才,以作为技术的咨询及理论指导。
我校土建类专业通过改革,在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学生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校企相互助力提档升级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效果。
我校土建类专业通过改革实践,专业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如工程造价专业2019年获批“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019年获批BIM领域1+X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建筑工程识图1+X证书试点,2020年 获批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2018年,2019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造价与建筑识图赛项;专业的招生数量与录取分数线近几年位于同类院校前列,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专业教师团队中80%以上的教师获得土建类执业资格证书、BIM师资证书;近三年内各级科研、教研课题、发表论文、出版教材的数量与质量有明显的提升,完成社会公益性培训6 000课时·人次;指导学生各类技能大赛获奖48项(其中国家级、省级一类赛项16项)。
我校土建类专业学生近几年就业率位于前列,2020级毕业生的专升本升学率为32%,BIM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平均通过率70%,输出紧缺的BIM应用人才数量和质量均大幅上升,2020届超过20%的毕业生从事与BIM相关的工作,在国内知名的BIM软件公司从事BIM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职业起点,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毕业生的满意度均有提高。
校企合作,建成了BIM协同中心、BIM教训中心、数字测图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近1 000 m2,与武汉某发展集团、中建某局等3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育人互动平台。专业教师协助企业进行新技术提档升级,帮助企业培养核心员工,建立专业技术团队。为企业开展了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八大员考试培训、BIM技能培训等。通过我校教师的BIM培训,企业建筑了BIM团队,利用BIM技术进行生产与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部分学员考取了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在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采用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校行企培协同、产教研融合深入到职业教育与改革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三教改革、实践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来开展基于类型教育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匹配、教育性与职业性契合、教育与培训并举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成效,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