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1-01-13 09:03穆秋菊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6期
关键词:资产事业单位监督

◆穆秋菊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事业单位多为财政拨款单位,单位资金压力不大,且其资产不能产生直接可见的经济效益,个别事业单位内部存在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尤其是领导层没有形成管理意识,对资产管理认识不足,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比较随意,很多单位认为资产管理就是财务的事情,将购入资产的发票交财务入账后就没有了后续管理,导致资产管理处于没有管理也没有监督的状态,难以保障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不同单位资产差异大,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高。有些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和修订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滞后,导致制度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没有办法落实或执行不够到位。制度中责任细分不到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人员的分工和责任不明确,某些环节存在多部门交叉重叠管理,有些环节无人管理。导致对于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部门及相关人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约束责任无法落实,不利于资产的安全和高效合理使用。

(三)资产清查不彻底,没能摸清家底

有些单位存在资产历史遗留的账实不符问题,而单位资产清查走形式,资产长期不清理盘点,账账、账卡、账实不相符,真实资产状况无从知晓,后续资产配置编制基础也就不牢靠。

(四)资产配置和使用使用效率不高

有些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状况,在家底不清的基础上新增配置可能存在配置随意,未按需配置,资产配置未与资产存量和单位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导致资产配置不科学,存在重复配置,容易发生资产闲置,国有资产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在管理过程中单项资产的管理和资产使用者没有落实到人,管理责任不清晰,没有绩效考核或是有绩效考核也无法落实到人,例如资产管理过程中未及时更新资产相关信息,资产使用人、存放地点变更后当事人未及时传递相关信息更新系统数据,人员退休、离职等未做资产交接和系统变更,资产报废后相关数据未传递给其他相关部门做系统未下账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资产安全性和使用效率不高。

(五)处置不规范

目前资产处置一般采用资产使用单位报有关部门审批再由各单位自行处理的模式,这种模式灵活性比较强,处置及时性高,但也暴露出一些的问题。一方面,处置环节的监管力量难以跟上,可能导致一些单位在处置中存在流程中由不规范的情况,如有的单位在出租商业用房时没有面向社会公开招租,国有资产存在流失的风险;一些单位不按流程处置,还未履行报批手续就先行处置,后补手续,甚至不履行手续直接处置。另一方面,各单位自行分散处置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市场竞价不充分,无法实现处置收益最大化,对于专业的设备和高价值的资产由于相关专业知识不强,也可能在处置过程中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够深入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化已渗透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资产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未与其他内控系统有机统结合,系统自动化水平不高,受人为操作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新增资产信息录入不及时,使用资产信息变更未及时处理,报废资产未及时下账等问题,也存在有些人员不会科学使用资产管理系统,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仍使用手工方式进行资产登记管理、查询、盘点等,管理效率低下。

(七)资产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不专业

部分单位特别是基层规模不大的单位管理基础薄弱,业务力量相对不足,很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都是兼职或是临时抽调,相关人员对规章制度不熟悉,业务流程不了解,只重视核算不重视管理,意识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认为资产管理都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全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再好的制度要落实,都需要人去执行,没有强有力的人员去落实执行,再好的制度也会落空、失灵,因此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要强化和提高领导和全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制定单位资产管理细则,完善资产管理流程,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营造资产管理的氛围,让全员都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使其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转化到行动上,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融入到日常行动中,变成日常行动自觉。

(二)加强相关人员资产管理业务培训

设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专任管理人员。做好资产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协同管理,搭建专业的学习平台,为资产管理人员提供定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拓宽资产管理人员知识培训和学习的形式,利用知识竞赛、专家讲座,远程在线教育、集中培训等形式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创造条件,鼓励相关人员参加专业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和职称考试,提高资产管理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政策水平,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来带动和引领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单位应组织抽调各部门的专业人员成立领导小组,梳理和查找固定资产管理关键环节和重要风险点,针对固定资产配置申请、预算、审批、采购、验收登记、核算入账、领用移交、维修保管、清查盘点、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回收处置、处置收入、绩效管理等重点环节及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相关流程中岗位和人员职责,明确操作规程,将其与内控制度有机结合,采用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等控制措施,控制管理风险。相关制度应确保流程清晰、管理规范、责任可查。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全面掌握并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和使用状况,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安全使用;建立财务部门为主导,以预算管理为重要抓手的资产管理体系,从源头把控资产管理的入口关,确保不超标准配置;建立与内控制度相结合以绩效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制定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指标,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考核,激励和约束其按照要求履职,维护资产的科学配置、安全和有效使用;加强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做到有物必登、登记到人、一物一卡、不重不漏。构建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政府采购、财务、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管理合力。

(四)建立规范的资产处理体系

加强资产处置管理,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环节。单位应建立制度规范资产处置的报批程序,资产处置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履行手续。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处置进场交易,建立统一的资产处置的平台,把分散处置变为集中处置,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充分市场的竞价,实现处置收益最大化,这是强化治理能力、规范国有资产处置方式的重大变革,将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预防腐败现象发生,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五)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体制

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入手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全方位、多层次的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完善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以及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督制约机制,单位内部监督与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单位纪检部门加强对购置、处置、报废等关键环节的实时监督,并通过建立资产信息公开制度,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提升监督效率。

(六)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的需要,事业单位应重视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不断探索资产管理的先进技术手段,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促进资产管理与会计系统和内控流程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提高信息系统集成成都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和各级部门对资产管理的日益重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也在内控制度建设、资产配置、管理、处置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精细化管理,任重道远。相信在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下,在各单位的团结协作下,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加强监督和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信息化水平将大大提升,将促进国有资源合理配置,管理效能、资产使用效率、资产安全和资产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

猜你喜欢
资产事业单位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