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姝璇 郭海怡
传统意义上的地摊经济是指使用推车等移动工具贩卖商品的行为经济,作为传统叫卖方式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开始活跃。《左传·昭公十六年》中首次出现了“商人”一词;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出了地摊经济所带来的繁荣景象。2005 年9 月,中央文明委开展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地摊经济与城市管理矛盾加剧,进一步遭到清理。直到2020 年,相比于服务业,旅游业等规模完善的第三产业而言,地摊经济都因自身规模有限,缺少营业执照和卫生标准等硬性要求,一直作为城市的边缘经济活跃在城镇和农村之中[1]。为缓解新时期下存在的社会经济矛盾,中央文明办明确表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放宽了对地摊经济的管控力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秩序恢复[2]。
由于新时期下整体经济发展进程变缓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严峻,国民收入增长停滞不前。为了优先保障民生要求,中央在积极引导和发展“地摊经济”和“夜经济”。各地的夜市、夜游等“夜消费”项目逐步恢复开放,并相应的延长营业时间。“地摊经济”持续发力,大大刺激了各地的市场消费。
2020 年6 月2 日,济南市委、市政府表示,济南将通过打造夜间经济IP 品牌、培育夜间经济主题街区来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增加就业岗位。济南还提出发展“小店经济”。
2020 年6 月2 日,郑州下发《关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进一步做好为民造福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各县(市、区)布局夜经济示范区并举办主题活动,同时进行夜经济活动评选并给予奖励。
2020 年6 月3 日,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将支持新消费业态发展,推进夜市经济发展。
1991 年后,青岛商圈在经济强劲发展的刺激下有了长足的进步,各大商圈你争我夺,蚕食着台东夜市的客源。2003 年在淘宝、支付宝的诞生以后,让台东商圈面临着同行业竞争和互联网侵袭的双重影响。居民消费理念和消费形式的改变也给台东商圈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思考。由此,2016 年,青岛开启商业式体验新时代,寻找新型的商业业态。
中国消费者已经历了十年的互联网洗礼和改造,早已改变了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地摊经济是互联网经济的延伸,最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和营销手段。将互联网的思维渗透到地摊经济中后,通过获取流量、激活流量、转化力量的模式来激活各种生产要素的生机和活力,全面优化商圈老旧问题。
目前,市北区已与阿里巴巴、青岛广电联合打造了山东首条“饿了么口碑街”,成功打造“云逛山东”商圈直播品牌。越来越多新项目的落地,这也让人看到由于未来市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购物方式的变革,迎合互联网的趋势不可逆转。借互联网平台积累经验,对于夜市流动商贩也是一种发展思路。
台东商圈通过与电商的结合,对整个商业街包括夜市都将是改变以往传统模式的全面升级。结合时尚元素和互联网网红文化形成台东独特的文化品牌,做到真正打通线上和线下,满足用户的新消费需求,为整个青岛市增添了活力和生机。
1899 年,台东镇作为台东商业步行街在市北区确立雏形;2001 年,为实施商贸兴区战略,台东步行街完成改造,并发展成为青岛最知名的五大商圈之一。街内现有国内外知名的沃尔玛、万达广场、百信鞋业、利群集团、苏宁电器等各类业态的企业245 家,周边大型商贸企业、个体工商户325 家,涉及商业、金融、餐饮、药品、文化等五大行业[3];2019 年,台东步行街营业额达50 多亿元,带动就业3 万多人。其中,包含在内的台东和兴路夜市共有摊位300 余家,其中小吃摊位100 余个,百货类摊位200 余个,从业人员600 余人。平均每日人流量达20万人次,最高时达50 万人次[4]。
在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新时期下的台东夜市也恢复了往常的活力,在解决了人们自主就业、自主开发成长、自主获利发展的同时,潜藏在内部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开始显著[5]。
1.环境卫生难治理。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宽,每日客流量逐渐增加,环境卫生问题也逐渐显现。台东夜市以小吃摊位为主体,占总摊位的1/3,是消费群体的主要聚集场所。目前所有小吃摊位均适用一次性餐具,但由于垃圾数量远超过垃圾桶的最大容量,每当人群消散时,地面上残留的方便筷,塑料袋,食品包装盒等一次性垃圾就格外显眼。
2.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台东夜市巨大的客流量在带动青岛商圈经济的同时,也给周边交通造成了负担。虽然政府划分了流动摊位和固定摊位的区域,但还是有商贩在临近马路、有车辆来往的地段摆摊售卖。2019 年开通的地铁二号线直通台东夜市,但新时期下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很多人选择自驾或乘坐出租车停在夜市附近,再步行进入;2020 年12 月11 日,台东夜市完全恢复,开启了为期17 天的“2020 青岛·台东步行街商业创新周”,单日平均客流量达到30 万人次,在刺激经济消费内需,给创业者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也导致了周边路面交通的瘫痪现象产生。
1.多方借鉴改造台东老旧模式。为改变台东商圈老旧,配套设施不足现象,区委下达指令,2019 年底全面启动了台东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借鉴上海南京路和南京夫子庙等地先进经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高水平运营,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台东商圈的迭代升级,将台东商圈打造成为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平台。
2.地下工程舒缓地上压力。根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排,威海路平战结合地下工程将于7 月26 日正式开工,预计将为台东提供1.3 公里的地下车道,舒缓地面交通阻塞;810 个停车位以保证自驾车辆定点停放,减少路边乱停车现象;同时,增加的600 多个中高端新商户更好完成台东老城复兴,实现“百年青岛商业本源,国际都会时尚地标”新定位。
从发达国家现存经验来看,地摊经济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路程中不会消失,甚至会从边缘化发展成为带动经济的主要力量。一方面,地摊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扩大了实体经济的销售数量,拓展了商品的销售渠道,从而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时期下的社会复苏;另一方面,地摊经济并非主流经济,加之自身存在着很多社会市场矛盾,在城市化发展趋势下无法得到真正的崛起。只有随着社会的阶段变化不断更新,政府加以大力扶持和合理管控,转变治理的思路,才能正确维护社会形象和市场空间秩序。
首先,政府应合理规划流动摊位和固定摊位的空间治理,采取“先固定,后流动”原则,摊位地点应选在人流量客观的非主干道非机动道区域,合理避免交通堵塞现象的发生。
其次,在规划好摊位后,长期租赁固定摊位,并将摊贩身份信息网络登记,避免二次转租带来的经济纠纷;短期租赁流动摊位,政府网络通讯部门开发市场摊位手机软件,临时摊贩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租赁日期和摊位位置,避免提前抢占带来的摊贩之间的利益矛盾。在手机软件推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增加消费者评价和举报功能,通过消费者视角及时掌握一手材料,维护消费者权益,引导地摊经济健康化。
第三,在摊位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应帮助摊贩合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开通“线上+线下”双轨道销售,大力宣传当地特色产品,让更多的外地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购买到本地特色,让地摊经济与时代同步,提高地区文化影响力,促进市场营销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