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巍巍 廖国祥
1.北京文合瀚华教育咨询公司 北京 海淀 100089;2.国家海洋监测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00
2020年大连青藤自然学堂在大辽中心支持下联合绿发会组织全国斑海豹科研单位、志愿者团队对黄渤海斑海豹(又称西太平洋斑海豹,简称斑海豹)进行种群调查和同步监测。其中同步监测时间为3月27日——4月1日,同步监测的结果如下:
渤海北部P1-4点位185只(唐山、盘锦两个点位、营口);旅顺虎平岛66只;黄渤海1号(金普区)60只;山东长岛10只;长海1只;救助16只。合计338只,考虑其他因素未监测到的斑海豹野外种群数不足500只。今年同步监测较前2两年变化较大。首先,2018年3月31日最大种群为黄渤海1号点即260只。2018年海冰等级2.5级。2019年3月31日最大种群仍是黄渤海1号点即160只。海冰偏轻,高于2020年,今年海冰出现常年最轻一次,黄渤海1号点3月31日斑海豹种群数量只有60只。与此相反,盘锦斑海豹种群数量却剧增。
分析:2017-2018年海冰属于正常年份,形成海冰普通厚度25厘米,冰期105天。斑海豹及幼仔可随冰排从盘锦附近海域向东南漂到黄渤海1号点、虎平岛、山东长岛等海域。
斑海豹产崽时间会有前后变化,产崽期即海冰期一般超过45天即海冰厚度达到15厘米。但2020年只有31天(见国家海洋监测中心的海冰监测报告),比常年短了两周,适宜斑海豹繁殖的海冰面积5739平方公里(海冰监测报告),较常年减少50%,海冰分布面积显著降低导致斑海豹适宜繁殖区减少。结冰期提前结束,导致斑海豹产仔后提前回游到近岸海域,即盘锦海域。见(2020年海冰监测报告)。每年渤海从12月初开始出现莲花冰,到2月初达到盛冰期即面积最大,随后受渤海西部暖流、西北风以及气温逐渐回升,冰排会挤压向东向南移动,这是斑海豹及其幼崽恰好可以借力冰排漂到黄渤海1号点、虎平岛以及其他海域。今年渤海冰情轻,包括盘锦在内北部的海冰融化早于常年2周,这使得斑海豹不能及时南迁,便就近上岸。今年盘山、盘锦近岸斑海豹种群数量多于常年。救助的斑海豹幼崽数量也是常年的三倍。
2020年斑海豹种群没有自然增长,存在其他因素,如狂风灾害天气、栖息地开发、污染等等。但重要的因素是全球变暖大环境下,海冰偏轻是斑海豹种群北部多于南部,非正常状态和总体自然增长缺乏。
斑海豹种群数量除了受海冰影响巨大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斑海豹的生存状况和数量变化是反映海洋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标志之一。[1]张国胜指出货船航运、沿岸工程施工以及海上钻 井作业等形成的水下噪声,对斑海豹等海洋哺乳动 物的健 康 和 繁 殖能力 有 较大 影 响;[2]
黄渤海斑海豹作为最南端的种群,常年冬季黄渤海北部海域结冰,气温降至零下20-30度,持续一个多月的盛冰期,这是斑海豹产仔冰期哺乳幼仔的最关键的自然生境。
全球变暖以及过度的海岸开发等因素造成海冰的逐渐递减(2017年曾出现短暂恢复),2019-2020年虽然海冰级别定为较轻但从冰期、冰层厚度、离岸距离来看都是历史最低水平。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海冰降低对生态环境、人类生存以及斑海豹繁殖的影响,而非简单将海冰定义为自然灾害。
表3:
综上所述,2020年海冰较往年轻,构成对斑海豹种群数量较大影响。
鉴于于此
1.我们建议提级保护黄渤海斑海豹,即从二级提升为一级保护。
2.建议将我国西太平洋斑海豹(辽东湾斑海豹)命名为黄渤海斑海豹,并且依据分子学物种分类的原则,列为西太平洋大齿斑海豹一亚种。
3.支持国家海洋监测中心关于海冰区分级、分区评价方法。
最后,加强科学巡护管理和控制人为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