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婵 朱艳妮 杨 静 任 晖 崔忠亮
(1.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76;2.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北京 100089)
计量检定是国家深化改革下所采用的实现量值传递、量值统一的重要手段,划定更加规范化的计量标准,确保市场秩序的稳定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应制定一套相对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提升企业管理成效,提高经济效益。计量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关乎企业的整体效益,还会影响后期各项决策的制定。因此,计量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命运。
计量学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就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主要涉及计量工作的内容、运用方法和采用的计量标准等。检定是由计量检定人员利用测量标准,按照法定的计量检定规程要求,对计量器具进行一系列的具体检验活动,保证计量器具各项功能以及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要求。计量检定人员负责相关计量标准的溯源和维护,对被测计量器具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计量器具能否继续使用。
排查不符合标准的计量器具,保证企业产品整体质量,是产品质量检验环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计量检定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计量结果产生偏差,严重的会引起结论性错误,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引发计量纠纷,降低企业的诚信度。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全球经济的到来,市场对计量检定工作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1]。实现对计量工作的标准化管理能够确保产品质量以及核心技术的稳定,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量器具推陈出新的速度是日益加快,但是计量技术规范的更新却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发生送检的计量器具比计量标准更先进的情况。计量标准更新的不及时造成计量工作的落后,不仅费时费力,计量方法上也可能不适用。若是使用最新计量标准取代落后的计量标准,就会导致新计量标准的各项功能与现行计量技术规范中要求的技术指标和项目不相吻合,新计量标准因缺乏可供参考的依据和流程,造成计量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最终导致结论不准确甚至是经济损失。
计量标准是计量检定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合理应用计量标准十分必要。计量检定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计量标准设备不能统一,对于计量检定结果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虽然不同计量检定机构所选择的计量标准类型能够统一,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计量检定机构在实际进行计量检定中所选择的计量标准设备等级并不相同,造成计量检定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企业产品质量难以控制[2]。
计量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检定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操作,保证检定结果的准确度。部分检定人员不参加培训,缺乏专业检定知识。还有部分检定人员未能及时学习新规程,影响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更新,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企业整体计量水平无法提升。
计量工作强调的是细节管理,要对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更新和检修,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一旦资金无法维持计量工作的开展,设备无法更新,很可能造成检定工作的中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
计量检定管理部门应按照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能力范围之内选择符合测量要求的计量标准,加大对技术的投资和研发力度,定期对检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切实保证检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制定计量技术规范的部门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保证量值传递的统一性,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状况以及竞争实力。计量标准的更新不能盲目进行,要预留充足的期限。立足于企业战略发展,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化、智能化计量技术规范,充分发挥计量技术规范在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保证计量工作稳定有序开展。
为切实推动国内的计量检定行业更快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制定了专门针对该项工作的法律法规,明确了计量工作的使用标准以及应当遵守的规范,严令各企业逐步实现计量器具的更换,并根据相关规范来落实好各项检定工作[3]。
企业应当结合当前的经济实力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对于各项检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实现计量器具的更换。充分将现代化的数字技术灵活的运用于检定工作中,建立健全的信息数据库,根据计量目的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类,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灵活性强的数据管理平台,以此来减少计量过程中的失误,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切实发挥计量检定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保障作用。
计量结果是否精准和可靠,与检定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直接挂钩。检定人员应该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计量工作符合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规范使用。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强化对检定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定期进行相关业务学习与教育培训,不定期地考核,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检定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增强相关的法律意识,端正工作作风。
用于指导计量工作的技术规范的管理流程繁锁,从检定人员提出需求申请到领用标准开展工作,再从标准化管理采购新标准到销毁作废标准,中间环节复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传统技术标准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技术标准管理模式Fig.1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ode of traditional technology
为了使标准信息更加直观、准确、高效,减少内部沟通的工作量,将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有机融合,开发适合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软件,使之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化管理系统。该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标准管理向信息化层面的过渡,提高了标准管理效率。
在检定人员的招聘中,企业应严格资质审查,优先录用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检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鼓励他们将隐性经验转化为显性经验。及时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和要求,规范内部考核标准,树立高度职业意识[4]。企业应加大对检定人员的监督力度,不仅要进行静态考核,更要进行动态管理,促进检定人员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
编写计量技术规范要注意侧重与量值溯源等级图的一致性和协调性,量值溯源等级图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所涉及的计量标准应填写测量设备一览表,如表1所示。测量设备一览表可以帮助编写人员快速准确地掌握测量设备的全面信息,提高计量技术规范中对于设备选取的适用性。
为进一步提升计量检定服务水平,促进行业发展,企业应当加强计量行业管理力度,扩大投资规模,完善计量检定质量体系,结合实际需求,增加技术储备。此外,应在工作效率和检定准确度上加强研究,以完善检定方法,提高计量工作的效率和测量精度,并加强培训以提升检定人员技术水平,缩减不必要支出。
表1 测量设备一览表Tab.1 Catalogofmeasuringinstruments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生产国别厂家研制或购进时间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溯源机构溯源时间检定(校准)证书号
更换计量器具,应当持有慎重态度。新计量器具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其更换时长,还应充分掌握计量机构的更换状态[5]。为确保新的计量器具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求,在选择时要对其精度进行适应性评估,以便使新的计量器具能够快速投入检定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已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领域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工作更加追求高效、精准,加强对计量检定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符合客观需求[6]。不可否认,当前计量检定领域仍存在一些弊端,亟需完善制度。此外,坚定实施专业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对计量技术规范进行及时更新,完善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坚持计量标准化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迅速处理,畅通各个环节流程,降低测量风险,提高效益,为企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