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向华
【摘 要】 基于新时代教育背景的要求,教师在对中职生开展德育教育时要讲究全面性和系统性,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己任。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并借助家庭的影响力来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中职德育的高质量教学。
【关键词】 因材施教;德育;中职生
一、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任务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经济结构也在变,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变化的思维来开展教育。对于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以迎合教育内容的变化。目前,中职院校的德育内容非常全面,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侧重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培养。具体来看,目前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内容主要分为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职业精神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民族精神教育的出发点是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具体的教育目标是让中职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这项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找到奋斗的方向。理想信念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同时要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学习中要有清晰的目标。道德与法治教育主要是培养中职生高尚的行为品德和基本的法治理念,让学生养成文明、自律、勤俭等品德素养,同时要让中职生掌握基本法律常识。中职生毕业后可能就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精神,具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素养。在学习压力和家庭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散发正能量的人。
从中职生的德育工作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德育工作的要求更加全面,已经不再局限于品德与法治的基础教育,这种教育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时代在变,中职生所面对的各种挑战也在变化,所以教育内容就需要与时俱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进步。教师在开展中职生德育的时候,也要养成全面思维,要重视民族精神教育、思想信念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这些教育内容构成了学生的精神内核,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教师要牢记,只有拥抱时代的变化,积极调整教学方式,贯彻落实每一项德育工作要求,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接班人,这是德育教师的使命,也是德育工作的光辉之处。
二、德育工作中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概述以及教学优势
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讲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精准教学。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在德育工作中应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呢?教学优势有哪些?接下来将逐一进行探索。
1.德育工作中因材施教的教育逻辑
在德育工作中,因材施教的教育逻辑是先分析学生的性格类型,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家庭环境、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点等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德育的特殊性和中职生自身素质的差异性。德育是一种感化教学,不同于往常的语文和数学教学,这种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要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吸收这些知识,而学生的认知和家庭环境等存在差异,使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吸收意愿产生差异,基于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归类,然后实施个案教学,从而把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2.德育中因材施教的教育优势
因材施教充分考虑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这也是爱满天下教育精神的表现。在德育工作中贯彻因材施教理念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目标,这与德育教育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关。首先,德育内容是隐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不好衡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到更适宜的教学方法,不能以考试分数为衡量标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本质属性要求教师要耐心面对教学问题,不要急于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育思想更有利于德育目标的达成。另外,影响德育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家庭环境以及性格特点,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吸收率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总结来看,因材施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最显著的优势。
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个案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的社区家庭个案教育,是以德育新目标为导向,然后考虑家庭个案的差异,从而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核心的教育思想就是因材施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关于如何开展好社区家庭的个案教育,教师可以从下文对因材施教的解读中找到教学灵感,并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来开展个案教育。
1.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教师要对中職生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的依据可以分为认知水平、家庭环境以及性格特点等内容。有的学生认知水平较高,那么这些学生对于德育内容的接受效率就会更高,有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那么这些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吸收率就会低。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谈心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来说,知识储备丰富、价值观正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高。在家庭环境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职业状况等因素,一般来说,积极乐观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理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析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这一点对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通常,性格开朗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性格内向或者孤僻的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点的吸收率是比较低的。在教学之前,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这些因素,然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为因材施教教学计划的开展做好铺垫。
2.根据学生情况设定个性化方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个性化方案,这些方案从教学属性上可以分为点拨类、影响类和渗透类。点拨类的教学方案以说教式的教学为主,这类教学方案主要针对的是认知水平较高、性格开朗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开展德育不需要教师花太多的精力,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告诉学生德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并向學生传授德育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就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影响类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教师需要和家长进行合作,通过日常行为来影响学生,让学生从日常行为中学习到基本的德育知识。渗透类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的是性格内向和孤僻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相对封闭的,对于德育的内容可能会存在一些排斥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用渗透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沟通,通过各种教学机会来渗透德育内容。教师也可以增加和这些学生的课外交流,通过交流活动将德育知识渗透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接受德育理念。在设定总体的教学方案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3.利用家庭影响力开展间接教学
教师在设定好教学计划后,就需要去实施这些教学计划,以此才能达成德育的目标。通常来说,实施教学计划的主体是教师,实施的方式是直接对学生开展教育,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简洁,能够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尽量减少知识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可能会因为紧张的师生关系等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教学结果和预期相差甚远的情况。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要及时借助家庭力量来影响学生。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对家庭环境会有亲切感,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教师就可以和家长开展家校合作,通过家庭的影响来感染学生,让学生逐步掌握德育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性格孤僻或者对学校教育存在偏见的学生,教师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设定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家长来具体实施。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和学生谈心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也可以要求家长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在实际教育中,教师要适时地借助家庭的影响力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这种自然的生活环境下掌握德育的基本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中职院校的德育内容比较全面,包含了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道德与法治教育、职业精神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教师在开展德育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以及认知水平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差异,能够更准确地开展德育,教学质量也比较高。关于如何在德育中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最后可以通过家庭影响等方式开展渗透教学,以实现精准、全面提优的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立保.学生思想教育的个案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 2009(12):133.
[2]刘福山.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浅谈对问题学生的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 2013(93):172.
[3]翟永清.关于中职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