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形势下,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并大受欢迎。研究性学习主张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初中数学是一门兼顾抽象性与研究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数学的学习特点,引入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研究性学习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研究性学习已经在我国学校中得到正式应用推广,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要有意识地渗透研究性学习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研究中去,在亲身体验中发挥课堂学习主体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重要的并不是学生研究出了什么,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具体研究的内容可以是定理公式这类已经有定论的东西,也可以是还没有结果的未知问题,让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更多的可能,当然,选择的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来说具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内容与特征
在数学学习中,研究性学习指的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些具有深度的问题,或者站在数学层面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进行分析研究的活动,通常研究性学习中研究的内容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与初中阶段学生的个体发展认知水平与规律相符合,问题的深度要保持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不能过度拔高。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无论是自主构建的方式还是构建的深度与深度都是不一样的,教师的教学并不是为了消灭这种差异,而是借助差异的存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体系。借助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建构知识,同时也会存在部分学生不能顺利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必然的。教师要充分重视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反馈评价,加强资源共享,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及时开展检查。
二、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学习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落实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观念,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要承担起教书育人责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有利于落实教育改革,也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探究性学习的运用,有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转变学习方式是社会发展必然要求,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挥出教育价值,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让学生在探究中实现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思考与交流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最后,有利于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探究性学习有着较大的启发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掌握答题技能,养成创造性思维习惯,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造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三、创设探究情境与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全面融入探究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并运用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其他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都去过小商店买.东西,现在同学们帮助小商店算--笔账。小商店通常会将进货为8元的食品以10元的价格进行出售,平均每天可以出售100件。现在老板想要通过促销活动提高盈利水平,老板发现将这些食品每降低0.2元出售,就可以增加大约10件的销量。那么请同学们探究一下商品价格降到多少可以帮助老板获得最大.盈利。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在探究中获得二次函数知识。另外,数学作为一门灵活的学科,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而初中阶段作为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学生思维模式限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时,为了证明其定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探究,首先教师给出定理,也就是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其次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纸片或者三角板进行验证,再次引导学生通过辅助线和平行线进行证明,最后详细书写定理证明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延伸,激發学生创新思维。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探究性教学。多媒体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创造各种探究情境,调动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学习自主性的现实,需要教师想办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与此同时对学生课堂前期的预习以及课后的复习进行结果考查的方式开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自主开展学习研究与探索,讨论教师安排的课堂教学任务与问题,在正式上课之前对相关知识点有一个全面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合作能力。比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知识点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布置相关的习题对学生自习情况进行考查,帮助学生发现没有充分掌握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讲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自信自主学习能更好地去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究是学习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探究情境与问题情境,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拓展探究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合作探究机会,增加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治伟.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60-61.
[2]陈启南,罗裕,谢婷婷.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数学建模素养——以“数列模型在房贷问题上的应用”教学实践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0(22):23-26.
[3]王冬梅.例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0(3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