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平 金铁光
摘要:2018年,我们浙江小学数学就开启了由“传统课堂”逐渐向“整合课堂”的尝试摸索,我也借助这改革的“春风”结合自己任教的六年级数学,通过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努力实践,经历了重构《分数乘法》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原本割裂的、分散的内容进行统整,使教学结构更丰富,通过典型课例的多次尝试,让学生学习真实的数学,从而达到数学学科中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探索。
关键词:整合;单元目标;育人
站在单元整体的利益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进行单元备课,按总分总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宗旨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数学知识,将各个知识点的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体验数学,感悟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真正的爱上数学。而数学作为一个系统性、连贯性极强的学科,如何将一个单元的内容或几个知识整合在一起?有了整合这一思想,老师在教学时会深入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如何可以更好地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它在这一册中,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如何,对学生的数学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一、基于单元目标下的教材整合
《教师教学用书》上分数乘法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分数、小数;能运用分数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2、使学生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经历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的能力,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们针对分数乘法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又有什么困惑进行了前测,分析如下:
从前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很大部分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会算简单的分数乘法的计算,知识在意义的理解上还是比较欠缺的,针对这样的学情,关于乘法计算技巧性为主的课,我们把这右图这几块内容进行了整合:通过对计算的整合,我们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懂得分数乘法的算理,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算法。2、经历整数乘法和分数乘法意义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分析、迁移、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3、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们着重在于打通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是多少这个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几分之几的分数乘法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教材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对于接下来的整合,我们是重点把分数的简便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进行了整合,再设计一节跟进课,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达成。
分数乘法单元经过我们的整合,我们把原来的:(1)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是多少、(2)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4)分数的简便算法、(5)练习一、(6)分数乘小数、(7)分数混合运算、(8)整数运算定律推广的分数、(9)练习二、(10)解决问题: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11)解决问题: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12)练习三、(13)整理与复习、(14)练习四,这样的14课时整合成了右图这样的10课时,从单元视角下整体把空教材,做到了时间上的节省,由我们教师自己安排时间来进行拓展内容的学习,有足够的弹性时间来进行学生数学人文性的培养,从而达到数学学科全面育人的目标。
二、基于学生学情下的课堂育人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知识一直是学困生进入六年级的第一到门槛,如何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何让学生能通过理解来掌握知识?复习课上优秀的孩子在干什么?如何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针对这样的困惑,我们设计了《复习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这样的一节跟进课,整节课以孩子为中心设计,通过孩子们主动思考、有目的交流、团队合作。让团队的力量在班级中开花结果,从而形成互帮互助,相互尊重的目的,让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发展。
从而来提高每个孩子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编题、解题,让学生灵活解决两步及以上计算的解决问题的题目。2、通过理解多种素材,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建立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重难点:能把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清楚
教具准备:ppt、作业单
(预学单编题:学生用30、、编写一题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1、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师:今天来这里上一节特别的数学课。特别在哪里呢?这节课用的是我们自己的题目,因为是自己的题目,做对只是低要求,用多种方法解决才是厉害的。假如你不仅题目做对,还能想办法借助说、画把它讲清楚,那你就是最厉害的。当然一开始题目虽然没有做对,但是听了同学的方法后能改正,并且还能把这个过程分享给同学听的也是最厉害的。说明你真的学会学习了。
提示:做的快的同学自己先檢查自己做的对不对,有没有其他方法解决了。思考:该如何把它讲清楚。
2、合作交流,分享经验
师:我们四人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经验。
师:1、要求:组内快速地校对答案。如果想法一致,看解题方法,请有不同方法的伙伴说说他的想法。如果想法不一致,各自说想法, 看谁能说服谁,想法统一后用红笔在旁边修正。2、交流完毕后选择你们组里意见分歧最大的一题来进行汇报。3、一个人分享,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认真思考,不插话。
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师:作为听众,我们有疑问,质疑,建议的,可以举手示意,小组汇报的同学会叫你回答的。
第一组上台汇报
师:为什么你主讲呀?你们组其他同学干什么?你们要汇报的是第几题?
生1:我讲的清楚些,***画图比较好,所以他画图,其他几个同学看课堂表现。
生2:我们汇报第二题。
师:那你们开始吧,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了。
生1:因为第一次用去全长的,全长是30千米,所以第一次用去几千米可以用“30×”来列式,而第二次用去第一次的,第一次用去的刚才列式为“30×”,所以只要在30×的后面在乘就可以了。
生2:你们听懂了吗?
全体:听懂了。
师:听懂了什么?
生:30×是第一次用去的,因为第二次是第一次的,所以只要在这个基础上在乘就是第二次用去的了。
师:真棒,你是真听懂了。
生3:刚才是我们小组的第一种解法,我接下来讲第二种方法。出示作业纸30×(×)你们能看懂吗?
师举手:我看不懂,不过我估计是那个小括号里的搞清楚就能懂了。
生4:因为第一次用去全长的,全长画一个长方形(另一个学生协助画图),表示,第二次用去第一次的,也就是这个3份里面的1份,从图中可以看出来第二次用去的是全长的。
生5:用线段图也可以表示的,上台画线段图。
师:这下我明白了,这个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第二次用去的是全长的呀。(板书)
师:接下来哪组来分享呢?
剩下的组汇报分享
4、总结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讲的都很好,这次没有轮到的组我估计上来也能讲的很出色,下次机会还是有的。听了同学们的讲解,老师突然想总结一下:题2和题3是一样的,你信吗?
师:我说题1,题2,题3,题4其实都是一样的,你同意吗?
师:因为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这节跟进复习课的设计,整堂课我们教师始终是处于引导者的地位,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出每个孩子的能力,我们的课才是有效果的。通过学生编题、说题、分享题,让不同的孩子在能力方面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体现是数学学科育人的本质。
理念一、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习怎么发生的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课成不成功,应该是学生最有发言权的。执教下来,纪律好、可把控的课堂是我们大多数的老师喜欢的课堂,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单一的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课堂无论学生出现什么状况老师都可以完全把控,但是这样做学生没有产生“想学”“愿学”的心理倾向,从而也扼杀了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其他能力的培养,没有发生数学学科也能“育人”的目的。而作为好的一个数学老师,尤其面对10后能说会道的小家伙,我们应该是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来发生学习活动的。所以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应该始终贯彻学生“想学什么”“想怎么学”等等触及学生真正内需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让每个学生真正热爱数学并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
“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团结协作,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我乐意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具有发现创造数学的无尽张力,当学生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牢固的数学学习信念时,就会爆发出学习数学和创造数学的原动力。因此,只要在相互欣赏的安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同时,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从而达到培育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设计不能只是为了中等生,或者为了学困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这个教学理念应该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去。比如:这节课中,做的快的同学仔细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怎么把你的思路讲给大家听?怎么说明白?这几个提示后,孩子们做完题目不会无所事事,这样既等待了做的慢的孩子,速度快的孩子在不同的方面也得到了发展,他们会想方设法用多种方法解答,或者在想该怎么说给同学听,优秀的反映快的孩子能够积极开动脑筋把思路打开,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想着用多种方法来解释自己的思路,争取让组内的孩子能够接受自己的解题思路,要是同一组内的学困生听懂了自己的解题方法,他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这一刻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而成绩不是很出色的孩子,能在同伴的帮助下有所收获这是同伴的力量,相信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他会意识到同伴的量是伟大的,对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理念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真正暴露学习的效度
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回顾这次对“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复习”一课的研究,我觉得对孩子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一件事是我让每个孩子能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掌握的知识能有时间分享给同伴听,没有掌握的同学也增加了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样不同的孩子都在课堂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而我本人也从这次磨课中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原来的怎么把它“教好来”转变成了“偷懒者”,从不太关心学生的交流转变成了我愿意坐下来听你讲。是呀,我们的课堂,应该多为孩子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能自信的走上来,讲出来,相信孩子能给我们出乎意料的瞬间。的确,从这几次试教的结果看,我们越是不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孩子們的表现就越是差强人意。
反思这几次的教学实践,只有站在系统的研究高度上才能很好的解放我们的教学方式,只有“激活”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孩子们在课堂中优秀的表现,才能让课堂的本色显现。作为教师的我,何尝不是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得到的收获,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在一次次的试教中,渐渐读懂了孩子们的需要,课堂中如何调动每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卢江 杨刚 《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冯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质和价值》 (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