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敏敏 陆赟 张娟
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中作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6例高血压患者,时间区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康复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压状况;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结果:护理前康复组与常规组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康复组血压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康复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护理高血压患者过程中,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高血压;生活质量
前言: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疾病,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治愈药物,所以属于终身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采取降压护理,降压效果较差,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有研究[2]表明,采用科学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概率。基于上述因素,本次研究对康复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资料如下所示。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康复组与常规组,每组43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6-86岁;常规组43例,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55-85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其中包含健康指导、运动护理和饮食护理等内容。康复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方法如下:(1)成立康复护理小组,医院需对组内成员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行护理工作。(2)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病情状况,整理病人资料,针对病人病情,制定护理措施。(3)建立高血压微信公众号,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丰富患者对高血压知识掌握能力,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4)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日常饮食中少食用高盐高脂食物,保持良好睡眠,每天多食用水果蔬菜,禁止饮酒吸烟,身体允许情况下,可以多做一些运动,缓解疲劳。(5)心理护理,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所以心理会产生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疏导患者心理压力,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让患者树立信心,只要遵从医嘱,血压会逐渐得到调节,要保持乐观心态,可以适当听优美音乐,避免情绪过于波动,增强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
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等相关指标(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
(2)对比康复组和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包含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该量表分数在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资料
使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使用(x2)检测数据,本次研究中采用率( ±s)表示计量资料。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血压状况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在护理之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康复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常规组(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康复组患者生活质量所有项目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
3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患病趋势向年轻化发展,医学上还未出现有效治疗药物,所以需要给予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血压水平得以维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控制血压有重要作用和价值[3]。
高血压疾病能够防治,采取科学护理方式,可以改善患者血压水平,避免患者出现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降低风险,提升生活质量[4]。康复护理模式能够从多个方面分析,为患者提供规范性康复指导,通过生活指导和心理护理等方式,缓解患者心理情绪,避免患者心情压抑,通过健康指导,树立良好作息习惯,可以使患者血压得到控制,使患者血压维持标准水平。通过上述研究显示: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在护理之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康复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常规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康复组患者生活质量所有项目评分均高于常规組,差异显著(P<0.05)。说明康复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有一定作用,可以得到推广。
综上所述:在护理高血压患者过程中,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倩.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之友,2020,000(003):194.
[2]郑锦红,林秀瑶,阙清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分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的优化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0,018(004):3.
[3]闫翠桃.分析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008(021):1.
[4]董瑞华.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3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