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宇 刘建和
【摘要】:目的:探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择取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0.05)。 结论:膀胱部分切除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手术损伤小,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
前言:膀胱癌广义上指起源于膀胱器官的恶性肿瘤,一般为产生于膀胱壁上皮组织和间质组织的恶性肿瘤。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三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列,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血尿,随着肿瘤持续生长和浸润,会导致间歇性血尿转变为持续性血尿,癌症晚期可出现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上尿路梗阻等症状。膀胱癌患者从病理角度上来看,多为肌层浸润性癌症,恶性程度更高,而且患者经过治疗后,预后效果常常不佳。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在临床上常采用手术切除根治性治疗,但是,术后是否保存患者正常膀胱功能,受到了广大医疗人员的争论[1]。近年来,有报道表明,膀胱部分切除术(PC)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近,但是,PC可准确分辨膀胱癌的病理分期,有效的将病灶清除干净,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膀胱功能,且患者术后性功能良好,生活质量高[2]。因此,本研究通过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式治疗手段后效果对比,取得较好成绩,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25例。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各项检查均符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次研究且同意,并签订知情书。
排除标准:癌症有其他部位转移者;不能配合治疗者。
对照组:男:女=15:10;年齡:50-74(57.47±2.32)岁。
观察组:男:女=14:11;年龄:51-75(57.89±2.19)岁。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进行治疗,即患者行全麻后,将左右两侧输尿管行结扎处理,然后剥离膀胱周围韧带,把膀胱动脉与侧韧带分别切断,横向切开盆腹膜,暴露膀胱,男性患者需要将耻骨前列腺韧带切断,把盆内筋腹切开后,将前列腺外侧血管分离并切断,将尿道膜分离切断,把尿道进行封闭处理。将膀胱、前列腺组织等切除部分取出,然后进行处理并缝合。观察组患者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具体内容有: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核对后,经硬膜外全麻后开始手术操作。从耻骨下方作纵向切口,切口长度在10cm左右。膀胱肿瘤体积为1.5cmX1.5cm以下的,且确定带蒂的患者,把肿瘤及其周围1.5cm以内的组织全部切除,到达的深度以浅肌层为宜,然后进行间接缝合。如果肿瘤体积为1.5cmX1.5cm以上者,将肿瘤2cm以内的组织全部切除,探查病灶周围,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若有转移,则需开展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然后再进行全层缝合。术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为患者进行化疗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3],评价标准有: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灶完全去除,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病灶去除程度>50%,患者排尿功能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仍然存在,病灶去除程度<50%,患者排尿功能仍然异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②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x2、t检验,SPSS20.0软件处理,P<0.05,说明对比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0.00%), 两组对比,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 ,P<0.05,见表2:
3 讨论
膀胱癌发病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间接性、无痛性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当肿瘤体积较大、位置在膀胱颈部的时候,患者也会出现尿潴留、肾积水、腰酸痛等相关并发症[4]。膀胱癌可分为肌层浸润性、非肌层浸润性两种,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瘤,具有分化差、恶性高、预后差等特点,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手术切除进行治疗,其中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其治疗最为彻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其手术用时较长,且术后对患者的性功能有影响,患者能接受的程度比较低[5]。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近年来使用较好的一种方法,可有效减少肿瘤残存进而出现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而且可保存膀胱全部或部分功能,以及患者的性功能[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膀胱部分切除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效果更理想,手术损伤小,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明进,吴荣鑫,邓远洋.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3例病例报告[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3):288-290.
[2]胡恒龙,李博亚,孟晓岩,等.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测价值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9,40(7):503-506.
[3]焦建伟.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效果探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21-22.
[4]梅延辉,武玉海,门婷婷,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11):128-130.
[5]王林,刘泽龙,庞鹏,等.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放化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1):121-123.
[6]何嘉熙,邓迪豪,何泽恩,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21,37(4):317-322.
作者简介:仓宇(1988-05-),男,彝族,硕士研究生,云南红河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