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竹板歌”融合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2021-01-12 02:35袁秀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6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袁秀霞

【摘要】客家竹板歌是客家民间曲艺,现主要流行于梅州、河源及韶关等地的客家人地区,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地方色彩浓郁,文学性较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现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现代传媒发展的影响,客家竹板歌的生存空间变得非常小,老艺人及观众逐渐流失,年轻人对客家竹板歌的传唱已很生疏和冷漠,亟待抢救和保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民间文艺健康持续发展。作为客家地区的一名音乐教师,深情守护,让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竹板歌”永流传是我们的责任。本文也是由此而萌发与大家交流的想法,从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等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关键词】客家;竹板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大的层面来看,我们国家需要有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从小的层面来说,我们也要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客家竹板歌”是客家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因其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逐渐在梅州全市,广东河源、惠州、韶关,广西贺州,江西赣州等地区流传开来。现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宣傳力度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客家竹板歌”难于得到传承。尤其是在校学生,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因此,将“客家竹板歌”引入第二课堂的教学尝试,不失为一个让在校学生了解学习竹板歌的重要途径。本篇拟就“客家竹板歌”的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给学生讲解“客家竹板歌”的源流和功能,让学生对“客家竹板歌”有初步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在开课前做了许多幕后工作。其中问卷调查是对开课最有指导意义的。我在我所任教的年级共有439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问卷星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部分本地学生知道“客家竹板歌”,但没有会唱的;外地学生对“客家竹板歌”比较陌生,有些同学压根就没听过还有这种民间曲艺。在传承方面,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认为需要传承,有百分之四十的同学表示愿意接受学习。

针对上述的调查结果,前面的授课我主要以语言传递和学生欣赏为主。给学生讲解“客家竹板歌”的源流和竹板歌的功能,让学生知道竹板歌的名称来源、竹板歌的发祥与传播;依次给学生介绍竹板歌的谋生功能、教化功能、宣传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和社交功能;给学生欣赏“客家山歌”“客家竹板歌”的表演视频,让学生知道“客家竹板歌”是在客家山歌的基础上加上打竹板的节奏。给学生观看同一首竹板歌地方艺人的表演唱视频和新客家山歌代言人陈菊芬教授的演唱视频,让学生讨论两种演唱的异同。以《劝世歌》为例,地方的传统艺人是自己打竹板自己演唱,所谓“四块竹板走天下,一张嘴巴唱古今”。陈菊芬老师的演唱视频主要是唱,打竹板的节奏直接录制到伴奏中。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讨论两种演唱版本的异同,以加深学生对“客家竹板歌”的印象。

二、先让部分乐意学习“客家竹板歌”的学生至少学会一首竹板歌,旨在让学生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竹板歌授课的两大方向一是唱;二是打节奏。竹板歌以念带唱,说说唱唱。所以唱好竹板歌的一大秘诀就是要念准歌词,即客家方言。对不会讲客家话的同学学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选学生方面也需斟酌。我在我所任教的年级选出喜欢唱歌并有意向学习客家竹板的学生约20人,作为第二课堂的授课对象。

首先是学习念词。先让会讲客家话的同学学会,再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教不会讲客家话的同学念歌词。对学生来说,教一遍可能比学十遍更加有益。这样使第二课堂更加有趣,又为学生做到以点带面提供了平台。在第二课堂里愿意教同学并能教会,也相信学生愿意教班里其他对竹板歌感兴趣的同学。其次是学习竹板的打法。我给学生分析所选竹板歌《劝世歌》节奏的基本打法,并写好节奏型,先让学生跟着教师学习,再小组互相检查学习。课后给每一位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配一副竹板,以便学生练习或是教班里感兴趣的同学练。事实证明,我在平时的音乐课上了解到没参加竹板歌第二课堂的同学也会唱几句,甚至也会敲几个简单的节奏,真令人欣喜!

三、边学边悟,让学生感受竹板歌歌词的章句结构和竹板歌的声韵规律,感受竹板歌的文学性和时代性

竹板歌的歌词内容较多:

1.劳动歌(挑担上山、行船、织布、煤炭等歌);

2.时政歌(反映社会心态的讽世歌,阶级不平歌,革命斗争歌,抗日求解放及宣传时事政治、方针、政策等歌);

3.仪式歌 (反映客家人的习俗、信仰、节令、礼俗、祭典、劝化等歌);

4.生活歌 (猜问、婚恋、劝世、风俗等歌);

5.故事歌 (演唱中长短篇有情节的故事传本歌)。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易于群众接受。 竹板歌通过所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抑扬褒贬的“人”和“事”,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其中采用如比喻,对偶,排比,夸张,比拟,借代等修辞手法,以滑稽,幽默,诙谐,讽刺的手法叙述。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提高了认识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竹板歌艺人也创作一批歌颂党和社会主义,赞美新生活的竹板歌作品。如最新的有《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宣传功能。

四、与学生一起尝试创编简单的说唱,在自娱自乐中加深对竹板歌艺术特色的掌握

竹板歌有其固定的音乐曲调,原曲较为平缓低沉,随着民间说唱艺人的不断实践,唱腔有所变化,或高或低,或快或慢,或悲或喜,全由演出人员灵活运用。解放后,曲调加以改革创新,大胆吸收和揉合了民间艺术风格的曲调,不仅有平板,拖板,哭板,而且还有欢板、吊腔等,使情绪变得热烈。竹板歌的道具原来只是四块竹板,后来融进现代乐器(吉他、月琴、三弦等)伴奏,使表现力更为丰富。前两年有位学生写了一首《河源好》的童谣,我尝试用竹板歌的腔调辅以简单的平板节奏。师生一起唱,虽唱得不够专业 ,编得也不够好,但其乐融融。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音乐课堂吗? 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音乐类型所带来的身心享受!

“客家竹板歌”进初中音乐第二课堂的教学方法,本人就粗浅谈到这。真正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最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方法。也应证了那句话: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但愿“客家竹板歌”进初中音乐第二课堂的尝试可以为传承和发展优秀的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尽到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胡希张. 客家竹板歌研究[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7).

(责任编辑:周炎平)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