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国 周清梅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要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沂蒙精神,学习沂蒙精神的文化背景、探究沂蒙精神的文化内涵,使沂蒙红色基因在教学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八字特征将沂蒙精神形成的原因及其中蕴藏着的内涵揭示了出来。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形成于齐鲁大地,蕴含着党和人民坚定的意志。1938年,在党中央“派兵去山东”的令下,八路军115师挺进鲁南地区,在这里建立起了抗日根据地,在齐鲁大地上点燃了抗日烽火,也在这片土地上植下了革命的精神。保家卫国、救亡图存,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向人民展示了一颗颗赤胆忠心。沂蒙老区的人民真心拥护,在和平年代也不忘党恩。这成了沂蒙精神的力量之源、精神之魂。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八字特征,将党和人民生死相依的关系生动地诠释出来。这种鱼水情谊在沂蒙精神当中逐渐升华,在生死边缘闪闪发光,达到了新的境界。沂蒙老区的人民,手捧着最后一碗米送给战士做军粮,手握着最后一尺布送给战士做军装,手提着最后一件棉袄盖在了战士的担架上。这是战争时期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当地有20万余人自愿报名参军,成为保家卫国的革命战士,10万余名沂蒙山烈士的热血洒在了疆场上。沂蒙地区的军民生死与共,书写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历史。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沂蒙精神薪火相承。沂蒙老区的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热情高涨地参与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当中。人们不怕苦、不怕累,在沂蒙精神的支撑下用勤劳的双手完成了山水的整治,以开拓创新丰富了沂蒙精神的内涵,树立起了光辉灿烂的新旗帜。在改革开放之后,沂蒙老区的人民发挥九间棚精神,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克服恶劣的条件完成了架电、修路、整地和栽树等一系列的工作,走上了致富新道路。在这个过程当中,勤劳朴实的沂蒙人民没有向国家请求支援,以艰苦创业、实干开拓的精神使沂蒙精神再放光芒。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要用心讲好沂蒙精神的感人故事,将沂蒙精神渗透到课内与课外当中,使沂蒙精神故事常讲常新、深入人心。在教育当中,可以将沂蒙精神作为课程的核心,与学生一同学习革命战士在沂蒙土地上留下的精神,在学习党史的同时追寻当初革命战士的红色初心。在课外,可以与学生一同欣赏《沂蒙山》歌剧,到沂蒙老区参观采风,学习英雄事迹、感受英雄品格。
要致力于打造具有沂蒙精神特色的语文学科教学文化品牌,以此来将沂蒙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使高贵的精神财富感染更多的华夏儿女,形成沂蒙精神弘扬的长效机制,使沂蒙精神在更多的角落绽放绚丽的时代光芒。
首先,可以打造“文艺创作”的品牌,将沂蒙精神作为主题来创作更多的文化作品,发挥教育功能,深入到各级机关、学校以及企业当中,将沂蒙精神文化大餐送至千家万户。
其次,可以打造“党性教育”的品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沂蒙精神为党的建设提供了营养上的滋养,为党员干部与教育党性觉悟提供了价值标尺。学校在开展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建設沂蒙精神党性教育基地,使党性教育的载体与平台变得更加丰富,并基于该基地发挥品牌效应,增强沂蒙精神的渗透效果。
最后,还可以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可以成为生动的课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可以对学生的道德进行滋养。在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当中,要加强沂蒙地区革命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使游客感受到沂蒙精神的内涵,受到沂蒙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沂蒙精神是山东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为了将沂蒙精神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就要将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沂蒙精神虽然诞生于革命战争的年代当中,但是它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在不断完善和不断提升,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品格。在一桩桩英雄事迹的背后,在一个个革命烈士的身后,是民族精神在闪烁,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条件。我们肩负传承沂蒙精神的重任,要将沂蒙红色基因长久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