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醒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入探析文本内涵,讨论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科学分组,科学指导,增强语文课堂的互动性,借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重点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就语文老师提出的阅读问题进行探究。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需要,许多老师提的阅读问题比较机械。这样一来,学生既难得出准确答案,也很难通过讨论达成共识。长此以往,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下降,合作学习的效率也逐渐降低。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流行于语文课堂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小学生思想活跃,乐于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互动教学、提高学生沟通协调能力、活跃课堂氛围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有效促进小学与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对策
1.教师应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要想有效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这项工作,语文教师最好多提一些有趣的、开放性的问题。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喜好得出自己的阅读结论。在分析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活跃起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注重探究问题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会主动接触课外阅读素材,这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自己的学习目的,然后统一向教师汇报。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精神比较放松,可以畅谈自己的理想。当然,有的学生年纪小,学习目的还不明确。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看看古今中外的名人是怎样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对于暂时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谈谈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让其他同学帮助其规划人生理想,然后由学生本人进行取舍。通过这一番讨论,学生会意识到早日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在课后必会展开思考。
2.豐富阅读素材
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记忆力却很好。语文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多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一些记忆性的知识,如名人名言、唐诗宋词、成语故事、励志故事等。教师可以定期从学生阅读的读物中设置一些探究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想到许多自己在独立阅读过程中没有想到的问题,由此带动阅读理解能力的逐渐提高。
比如,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杜甫的“三吏”和“三别”。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六首诗中找出诗人总共描写了几位人物,每个人物的形象有何不同。学生可以就此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发言时,每名学生均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从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针对理解偏差比较大的地方,教师应及时指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演示六首诗中人物的言谈举止,展示安史之乱时期农业生产遭受的严重破坏和农民背井离乡、白骨遍野的凄惨景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战争的危害。学生发言过后,教师可以联系当下,让学生说说现在世界上哪些国家还在经历战争,那里的人民生活如何艰难,那里的儿童如何忍饥挨饿。这些教育内容能够激励学生关心时事,不做一味读书的“书呆子”。这些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丰富小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尝试给处于战乱之中的小朋友写信,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学习任务的布置。语文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探讨,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兴趣,学生讨论后能够引起心灵的震撼,能够让学生多想一些事,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