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兴
一面大圆镜通过砝码配重的构造方式得以竖直站立,当拽动圆镜时,带动地上的砝码滚轴移位。可作为分隔空间的屏风。
“仪仗扇”作为皇帝乃至王孙贵族出行、坐席必备之物,自战国时期伊始,一直发展到宋、明、清。如此具有悠久历史的物品包含着自身的象征性,这是否能代表着一定的“仪式感”?器物本身是否可以代表着一定的含义?而这一含义又是否能加深大众对它的印象,从而获得仪式感上的认知?
随着交流与思考的加深,我进行了反思。当我们在脑海里回顾关于仪仗、排场这些宏大场面的时候,首先映照出来的是一系列动态带来的视觉感官,當我们看到相关的图画,所联想、追溯的也是进行之中的情景,而非表面的静帧图画。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场面进行的过程而非静止的场景。
我们从圆的构造原理上看到,它是具有转动、滚动属性的,那么是否可以保持圆的原始属性?圆柱体是圆的拉伸,把一个圆柱体放倒,正面看是一个圆,足够的厚度使其不会再一次倾倒,而其拥有左右直线滚动的状态;球体是半圆的空间构造,质量均匀分布,使其一点接触地面亦可以四周滚动。固定的底台,支架的支撑,足够的配重产生自重力……在原理与技术之间思索、徘徊。去设想杠杆作为连接与平衡的可能,去设想保留着圆是会滚动的这一属性的可能。
当它作为一个入门隔断屏风时,可放置在门口入户处,也可放置在大厅里。圆形的镜面作为一个窗口,镜中的我,还有那映照在上面的我精心挑选的花,在另一个维度里必然产生着联系。我们极度地想要去赋予事物意义和价值,来填充现实忙碌着的空洞。空间里的仪式感、事件中的仪式感、在对于“自我”的凝视中会带来新的感官体验。